电视新闻传播报道有何策略
所属栏目:新闻论文
发布时间:2017-10-17 15:45:56 更新时间:2017-10-17 15:43:55
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是一种由新闻本身延伸开来挖掘其背后意义和探索启迪的报道,它可以是突发性动态新闻之后对原因、未来意义的探究,也可以是就某一类、某一个社会现象的特别关注,发掘更多的现象,就现象提出解决策略。接下来小编简单介绍一篇优秀电视新闻论文。
摘要: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是对电视新闻报道的纵深延伸,凭借语言符号、画面语言、声音元素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度挖掘、归纳、总结、分析、解释、评价、持续关注。然而,在这个全媒体到来的时代,电视媒体面对新媒体的冲击要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将新闻深度传播做得更好?本文分析了电视新闻的各元素和电视新闻的含义,条分缕析地探讨了如何从宏观、中观、微观的角度做好电视新闻深度报道。
关键词:电视新闻;深度传播;全媒体;策略分析
深度报道以分析见长,背景丰富、资料翔实、调查充足,注重分析事件和现象的前因后果。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电视新闻受到的冲击不容忽视,但其凭借自身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优势,仍然在百姓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概述
第一,电视新闻报道经验丰富,社会反响好。中国的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第一个具有深度报道特质的评述性电视新闻栏目是中央台创办的《观察与思考》,它推出的“有这样两个县委书记”“包产到户后”等报道节目,开创了国内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先河,不再仅仅是短期的、突发性的动态新闻,而是将报道触角延伸至社会深处,发掘一些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1987年7月,上海电视台推出了国内第一个多视角、杂志型的电视新闻栏目《新闻透视》,它从宏观、微观的角度剖析电视新闻,不仅关注电视新闻的广度,也关心电视新闻的深度,准确寻找并把握社会热点问题,针砭时弊、风格生动,收获了良好的口碑,发挥了舆论监督的作用,在社会上引起了良好的反响。随后,我国各大电视台纷纷推出自己的评论性新闻栏目,《焦点访谈》《东方时空》《新闻调查》等栏目如今依然家喻户晓,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第二,部分电视新闻报道缺乏深度,新闻报道不够全面。一些优秀的电视新闻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人们对于电视新闻的关注度提高之后有的深度报道开始出现一些问题。比如,一味地追求新闻报道的深度,忽视了新闻的本质依然在于新和真实;调查周期长,新闻制作时间不断拖延,甚至为反思而反思,断章取义,捏造不存在、不全面的社会现象;追求新鲜刺激,强调煽情主义,一味强调曝光,煽动舆论;新闻内容空洞,没有深入调查,以毫无说服力的评论支撑报道;叙事方式老套、单一,没有发挥好电视媒介的优势,缺乏可视性……加强电视新闻报道的传播深度在新形势下对保持电视新闻的传播竞争力有重要意义。在如今新媒体的冲击下,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都要顺应时展,拥抱新媒体,努力探索新的新闻报道方式,注重新闻报道的深度与广度。
二、加强电视新闻报道传播深度的策略
第一,树立深度报道的宏观意识,运用宏观传播策略。电视新闻在制定传播策略时,需要充分考虑受众的需求,以确定新闻的题材和表现方式,深度报道的宏观传播策略是从整体上确立可操作性强的选题和报道的整体构想。电视具有得天独厚的声画兼具、视听结合两方面刺激的优势,对展开新闻深度报道起到了重要作用。电视新闻如何利用好这些优势,将思维、观点转变为可听、可视的声像图画,需要传播者从全局上理清思路。一要确定选题的可行性,搜集大量的信息,摸清可预见性细节;二要架起从采访到表现方式的思维架构,形成完整的结构设想,为后期的现场调查和编辑制作提供智力支持和大致方向。好的选题和可操作性强的结构模式是实现优秀的深度报道的一大前提。一是把好选题关。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既要遵循新闻的根本原则,即新闻性、党性、真实性、时效性,又要遵循一般深度报道的共性原则,即“难”“热”“新”“疑”。要在社会难题上做文章,将视线投向社会热点问题,敢于做前沿性、前瞻性话题的报道,针对社会的难点、热点为受众解疑释惑。比如,当前的社会难点问题有:青少年被性侵案屡屡发生,未成年人的权益到底要怎么维护?青少年犯案,未成年保护法合时修改、怎样修改?热点问题有:共享经济推行情况如何?除了单车之外是否存在其他可行的共享物品?有些问题热点与难点并存,这些选题如果制作成功将会收获更好的社会效应。当然,报道“难”的选题时不应让人失去信心,报道“热”“新”问题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好前瞻性的预测报道,解释“疑”时要注意有事实根据,解释到位。另外,电视传播的迅速性决定了策划选题时要充分考虑这一因素,将其转变为自身的优势,选取利于电视表达的题目,通过声像的特点抓住正在发生的真实事件。二是形成结构设想。在确立了选题之后,完整的调查样式和结构设想的形成对于加强电视新闻报道的深度必不可少。深度报道比普通的动态新闻报道更注重核心思想,集中说明某一个问题或引起社会对某个问题的重视,又或对某个问题的反思。为了体现核心思想,必须对报道有一个调查样式的或结构设想上的准备,前期要制定结构设想方案,以缜密的逻辑论证和社会文化意义思考来保证选题切入的准确性和挖掘的深入性。提前做好结构设想,让现场采访更加完善,捕捉更加及时,通过画面的表现更好地展示出深度报道的核心主题。另外,结构设想之下,显性采访与隐性采访能够更好地结合。例如,央视在调查快递行业的包裹分拣乱象时,记者通过“卧底”的方式进入分拣间,用摄像头偷偷记录快递分拣时的乱象,直接将主题展现出来。第二,利用技巧加强电视新闻报道的中观、微观传播。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中观层面是指充分利用电视的特性来构建叙事形式,形成观众的参与感,要充分考虑到电视的形象性、现场性、完整性、实证性、易受性,最大限度地增强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深度和魅力。微观层面指的是单独运用电视新闻语言符号的具体过程,最大限度地体现电视的优势。画面与声音的意义在电视新闻中至关重要,每个声音、每个画面都包含特定的意蕴。因此,想要增强电视新闻报道的深度,就要凸显电视中的特别元素。一是在了解受众需求的前提下进行细节策划。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系统由元素、环境、结构、功能四部分组成,电视新闻的编辑、剪辑要充分考虑电视受众的时空环境与心理环境,同时讲究自身的逻辑性:了解观众所处的时代、社会、地域、年龄、性别、职业、文化水平、思想观念等,针对不同的人群制作不同特点的深度报道;最大限度地发挥语言符号的叙述功能,即在深度报道中报道词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优秀的报道词可以还原电视画面,形成声画互补,传播有效信息,明确相关隐秘的要素,生动表现报道中的重大事物,丰富人物的内心情感,传达独特的价值意义;充分发挥非语言符号的魅力,利用对比性画面、冲突性画面增加和衬托出报道的深度,利用兴奋点体现报道的思想深度,利用简化的画面提炼深度。另外,对背景资料的合理运用也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对某一个新出台的法规进行调查解释时加入该法规出台的背景,让受众了解到更多的细节,更加理解深度报道的主题。二是在具体的报道时,运用一些行之有效的表现方式。视觉角度深化信息的方式有画面细节的表现、精巧的构图、光点与色点的完美确定,注意这些方面的呈现可以强化新闻的视觉传播效果。此外,适当的解释性配图、数据解释会量化新闻事实,直观清晰地补充深度报道。从听觉角度升华主题的方式有增加配乐,配乐具备烘托气氛、增加趣味性、打破沉闷等方面的作用,能渲染报道主题,加强报道的深度。这些中观和微观方面可行的技巧都是电视相比其他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所具备的独特优势,凭借声画合一的丰富性和主题的深入性,电视新闻报道依然具有明显的价值。
三、结语
在信息化时代,新媒体给电视传播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电视媒体如何更好地利用自身的优点,深度报道如何更深、更广,需要考虑多方面的问题。电视新闻报道需要有全球性思维和开放创新的理念,电视媒体人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细化传播策划的细节,加强传播策略的针对性。在报道时要运用电视传播的各种手段,顺应时展,及时转变思路,将电视新闻报道推陈出新,以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优势取胜。
参考文献:
[1]张相涛.深度报道类电视新闻的编排原则研究[J].大众文艺,2015(08):188.
[2]裴德明.新时期强化电视新闻报道深度的路径思考[J].西部广播电视,2015(11):76.
[3]刘畅.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叙事学分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11):10+51.
阅读期刊:《新闻知识》
《新闻知识》是由陕西日报社、陕西省新闻研究所、陕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大型新闻学月刊。1984年7月1日创刊以来,一直保持在新闻理论与新闻实践上的较高品位,关注新闻界的热点和新闻改革的难点问题,及时提供这方面的新经验、新成果,致力于提高新闻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融理论性、知识性、新鲜性、实用性于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