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高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及地下室裂缝控制措施
所属栏目:建筑设计论文
发布时间:2011-02-28 09:55:09 更新时间:2011-02-28 09:03:06
多高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及地下室裂缝控制措施
陈正宇 蔡冬梅 苑麟辉
兖矿集团东华建设有限公司三十七处 273500
摘要] 本文从设计和施工方面介绍了混凝土楼板和地下室裂缝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 裂缝控制 混凝土楼板 地下室。
一、设计方面措施
㈠、混凝土楼板部分
1、现浇混凝土楼板的钢筋不宜采用高强度钢筋,板筋间距除满足规范要求外宜加密,特别在板上部配置负弯矩钢筋宜加密,并设通长钢筋为好,可减少负弯矩钢筋端部位置的裂缝。
2、要严格控制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的厚度:单向板厚度应不小于其跨度的1/30,双向板厚度不宜小于1/35,不论单向板、双向板板厚均不得小于100mm,板跨度超过4m,除满足上述要求外,还应适当加厚(宜加厚20mm以上)。
3、现浇混凝土楼板对圈梁的设置应予加强,不得削弱,以减少板的角裂现象。
4、现浇混凝土楼板面层一般设计应采用25mm厚1:2水泥砂浆面层,将水泥砂浆面层改成一次性全现浇混凝土,随浇随抹,这样加大了板厚,加大了上下层钢筋距离,提高了板的刚度,可减少板的裂缝。
㈡、地下室部分
1、根据规范要求设置伸缩缝,但地下室一般不采用,因为伸缩缝处的防水问题难以有效解决。
2、根据计算设置后浇带,计算的原则是在控制混凝土养护温差的条件下计算累计收缩应力,比较收缩应力与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如前者大于后者则需设置后浇带,相反则采取其他减少收缩的手段。
3、因为后浇带一般要在两边的混凝土浇筑后几个月后方可封闭,这给地下室施工带来很多麻烦,增加不少费用,如计算需采用后浇带,而想不用,可采取在混凝土中掺加膨胀剂如UEA的方法。
4、构造处理:
⑴为减少地基对底板收缩的约束,可在混凝土垫层上面增设一道滑动层;在凡是影响底板自由收缩的立面位置填塞缓冲材料。
⑵避免应力集中,有孔洞的四周增配斜向钢筋等;尽量避免结构断面的突然变化,当不可能避免时,应作局部过渡及补强处理。
⑶当厚度为20cm至40cm时,可采取增配构造钢筋,能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配筋应尽可能小直径、小间距、全截面对称配筋。全截面含筋率控制在0.3%至0.5%较好。
⑷在墙体的上下口及设置水平施工缝的上下,为防治各施工段之间约束应力的作用而引起开裂以及防止墙板施工区段的上边出现边缘效应而引起上宽下窄的裂缝,可在上述位置配置钢筋。
二、施工方面措施
㈠、混凝土楼板部分
1、楼面模板支撑应采用钢管扣件支撑体系,梁底侧模宜采用18厚胶合板模板,楼面模板宜采用12~18厚竹胶合板模板,支撑立杆间距按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规定执行。确保支撑系统的刚度和稳定性,同时底层基层回填土应分批夯实,各立杆下面应铺垫50厚木板,使荷载均匀传递。
2、楼板中线管安装不得重叠设置,安装应设在楼板中心位置,线管外径不宜超过楼板厚度的1/4,如有特殊要求时,在线管上面增设加强钢筋网片一道。
3、现浇混凝土楼面应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宜采用较高标号水泥来减少水泥用量;减少水灰比,宜采用TMS减水剂来减少用水量;减少含砂率,选用适中的粗骨料,细骨料选用中砂,不得采用细砂。
4、严格控制楼面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上层负弯矩钢筋采用施工铁马凳来控制,下层受力钢筋采用高标号水泥砂浆垫块控制,浇筑混凝土时应搭设操作平台,防止任意踩踏钢筋,使钢筋变形移位。
5、严格控制混凝土中的砂、石材料含泥量,砂的含泥量不得超过3%,石子含泥量不得超过1%。
6、混凝土面层平整度的控制是该一次成活施工工艺成功的关键因素。对于面积较小,室内框架或构造柱较多的工程的楼地面,施工前,用水准仪操平放线,将50线操测在每根柱上,然后拉通线。待初凝后再用水准仪对混凝土的上口标高进行复核、调整、修补,以保证平整度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规定的平整度要求。
7、混凝土浇捣
⑴混凝土浇筑前,应充分做好准备工作,确保连续浇筑至设计或施工规范允许留置的施工处。
⑵混凝土楼地面浇筑时,现场自搅拌塔吊吊运的混凝土,坍落度宜控制在60±10mm;泵送混凝土,坍落度宜控制在120±12mm。
⑶混凝土振捣先用插入式振棒振捣密实,再用平板振动器进行振捣,使其表面密实,无气泡上升,均匀出现浆液。混凝土振捣密实后即用刮尺将表面刮平。用水平仪或用长度不小于3m的轻质直尺检查新浇混凝土面的平整情况,直尺移动必须与前一次的检查部位至少重叠1/2的直尺长度,对偏差部位进行调整、修补,并在作重复检查,以满足平整度的要求。
8、待混凝土初凝时,将槽钢两侧段混凝土用刮尺刮平后,即卸下固定螺母,取去槽钢,随即填补混凝土,填平拍实搓平。
9、机械磨面、压光
⑴当混凝土表面用手指压上无指痕或脚踩只留下轻微的痕迹,即可开始抹面工作,装上专用的圆盘初磨2~3遍,均匀反复抹光压实,每抹一遍结束后,要待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后再进行下一次打抹。同时用3.5mm~5.5m刮尺进一步进行刮抹整平。
⑵待整个面层抹平压实,调出原浆后即视为粗抹完成,且粗抹工作应控制在混凝土初凝后不久完成。
⑶视现场混凝土的干湿情况,用圆盘机纵向交错磨5遍,并检查平整度直到符合要求为止,此为细磨。
⑷去掉圆盘,用机器镘刀磨光,直到地面平整无砂眼,此为终磨。
⑸人工铁抹收光,抹去机器镘刀痕迹。
㈡、地下室部分
1、材料选择
⑴水泥的选择,选用中热或低热的水泥,如矿渣硅酸盐水泥。
⑵掺加外加剂:可减少水用量,减少水泥用量,同时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可泵性。如应用比较广泛的木质素黄酸钙,掺和量为水泥重量的0.2%,能减少10%至15%的水分,减少10%左右的水泥。
⑶掺加外掺料,如粉煤灰,代替部分水泥,可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同时改善混凝土的可泵性。
⑷细骨料采用中、粗砂为宜,采用细度模数大、粒径大的沙子,可大大减少水泥及水的用量,在满足可泵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砂率,以避免对混凝土强度产生不利影响。
⑸粗骨料:尽量在满足施工条件的前提下,采用粒径大、级配良好的石子,可以减少水泥用量,减少用水量,改善和易性,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采用大粒径的石子时,容易引起离析,必须优化级配设计,加强搅拌和振捣。粗骨料的形状对混凝土的和易性和用水量有较大影响。因此,针片状颗粒重量比例不应大于15%。
⑹严格控制骨料含泥量:含泥量超过规定,不但会增加混凝土的收缩,而且会降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尽可能将石子的含泥量控制在1%内,黄砂的含泥量控制在2%内。
⑺掺加一定比例的短纤维,提高混凝土的抗裂强度。
2、控制混凝土的浇注温度
⑴采取措施降低石子、砂子、水的温度。
⑵控制从运输、卸料、泵送、浇注、振捣到平仓等工序后的温度,即浇注温度。国内有些规范提出不得超过25℃,否则必须采取特殊措施。实践证明,浇注温度对结构物的内外温差影响不大,但温度过高会引起干缩以及对浇注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对主要受早期温度应力影响的结构物,浇注温度可以适当放宽控制在40℃以下。
3、振捣环节
⑴充分振捣,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均匀。
⑵按斜面分层推进浇注时,振捣棒应深入底层20CM左右,使上下层充分结合。
⑶对浇注后的混凝土,在浇注界限(即初凝之前的一段时间)内给予二次振捣,能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钢筋底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提高混凝土的握裹力,防止因混凝土沉落出现的裂缝,减小内部微裂,增加密实度。但必须掌握好二次振捣的时间。
⑷泌水及时抽走。
4、养护
养护的意义有两个,一是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延长散热时间,防止表面裂缝,控制温度收缩;二是使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使之充分水化,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避免过早出现体积收缩。使收缩出现时混凝土已具备基本抗裂能力。
对于底板,可使用保温材料或蓄水养护。对于墙板,必须24小时保持湿润,常采取挂草席或挂喷水管的办法。
5、混凝土温度检测
浇筑后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必须设置温度检测仪。检测混凝土不同深度的温度及表面温度,同时记录大气温度,如温差超过计算值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6、施工缝和后浇带的处理
地下室混凝土的施工中应尽量少留或不留施工缝,因为施工缝和后浇带处是新旧混凝土的交界面,处理不当,极易产生裂缝。而且由于混凝土体的热胀冷缩始终存在,一旦混凝土体积收缩,其最容易产生裂缝的地方往往就是留设施工缝处。因而对施工缝和后浇带处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范规定的要求进行处理,凿除浮浆,直至露出新鲜的石子,然后将钢筋、止水带用钢丝刷和湿布清理干净,保证新老混凝土结合面不含任何杂物。浇筑前,应先在表面刷与混凝土水灰配比相同的水泥砂浆,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