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高等教育资源承载力如何分析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8-01-17 15:26:36 更新时间:2018-01-17 15:28:36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多媒体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快速扩展到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尤其是计算机和网络的结合有效缩短了时间和空间,信息技术必将为教育训练提供更加有效的手段。网络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各领域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接下来小编简单介绍一篇优秀网络教育论文。
摘要:网络时代的到来,缩短了时间与空间的差异。高等教育在教育上资金投入上逐渐丰富和拓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等教育资源承载力过大的困境。优质网络教育资源已成为我国网络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建立开放性、标准化、信息化的网络教育学习平台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加入WTO后必然带来国际远程教育资源的涌入。网络时代下共建共享的高等教育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减缓了教育资源的压力。通过说明网络教育资源的特点,分析其使用现状,阐述了网络时代对高等教育资源承载力的影响。
关键词:网络时代;高等教育资源;承载力
随着信息资源的不断丰富,网络知识成为生产要素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随着开放教育资源的呼声愈来愈高,大规模网络对高等教育资源产生显著影响,引起高等教育界的广泛关注。网络课程是互联网时代教学模式的新探索,不仅提供了更多的教育资源,而且更加注重对学习者提供广泛的在线支持。任何对课程感兴趣的人都可以免费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相当于传统课程授课人数的几百倍。此外,MOOC实现校内学生与校外学生共同学习,校内学生在完成学习后可获得课程学分。对于现代高校教育而言,教育资源建设和使用必须考虑成本效益问题,使用的重复与浪费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办大教育”的穷国来说是不能容忍的。我国高校在教育资源的建设上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在高等教育资源建设获得了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应该看到网络时代对高等教育资源承载力的挑战,需要正确认识网络教育对我国高等教育产生的深刻影响、网络教育的负面作用以及如何使网络健康发展等问题。
一、网络时代下高等教育资源的特点
(一)交互式
网络时代推动了高等教育的改革,促进了学习方式和方法的突破性创新。目前,选择先进的教育媒介与传统教学模式的融合提高了教学和学习效率。网络模式中,学生不需要遵循传统硬性的授课计划在规定时间内集中在传统教室进行学习。学习者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教育网络提供的教学进度;学习者必须按照网络的指导建议完成电脑提供的测试和评价,并直到掌握为止。因为时间、地域等问题无法受教育的人可通过社交网络、邮件、及时通讯等软件工具与教师和其他学生互动和问答,从而满足了多样化的高等教育需求。
(二)民主化
教育不平等主要由受教育者的地域,经济的不平衡决定的,教育网络化让懂得网络基础操作的人随时随地,不分年龄、地域、信仰、教育程度限制,平等地参与到网络课堂中。尤其是一些弱势群体,少数民族群体也享受着教育网络的民主性。高等教育的市场化发展导致教育的功利化。部分高等教育追求物质利益的最大化。MOOC的免费模式赋予更多人平等的受教育权利,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教育模式,既可以推动经济文化发展,又可以增强社会有机融合。
(三)自主性
自主性即学习者能够由自己的需求选择教学的内容,重组教学结构,也就是根据自己的意愿在电脑的指导与监控下掌握知识技能,建构自己的认知体系并实现迁移,最大程度地发挥主体性能。
(四)大众化
目前,很多高校为推进网络教育的普及与发展投入大量资金,通过网络教学使培训的层次更加宽泛多样,在网络教育应用开发上,拟投资4100万元支持高校网络教材和网络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可见,网络时代促进了高校教育的大众化。
二、网络时代下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承载力危机
网络的不断延伸使得时间与空间的差异与距离缩小。高等教育资源的来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等教育资源承载力过大的困境。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较低,且教育经费随着高校扩招在逐年增长,这样不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不利于教育质量的提升。
(一)趋同性的资源压力
网络信息提供课程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合作和教育资源都实现了国际化。与传统高校课程相比,MOOC注重课程结构和内容的国际化提高了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网络的发展有助于顶尖高校扩大受教育者范围,吸引各国学生选择英、美等高等教育强国的名校课程,但是其他国家的学生容易在国际化的MOOC课程中“趋同”,导致高等教育缺失民族特色和独立性。网络时代为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可能性空间影响了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平衡性,网络和多媒体进行教学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教育模式的转换必然会对高等教育资源承载力的产生重要影响。计算机网络技术、虚拟技术的应用给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有赖于大众对高等教育消费具备相应的支付能力。相应地,网络教育无法满足高等教育,这是因为网络学习本身存在着“批处理”的规模效益。
(二)师资配备无法满足规定的办学标准
网络时代下的资源规模效益是显而易见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育成本,有效减轻了教育经费的压力。但是现阶段的实际情况与招生规模不相匹配。网络教育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使得传统教育所必须的师资跟不上扩招的步伐。师生比例由1:10.32增加到1:18.3,师生比例严重失调,教师队伍不稳定,高层次人才外流比较突出。在师资业已不足的情况下,很多教师不得不承担起一些非擅长科目的教学任务,导致教学质量的下滑。网络教育给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以其显著的资源网络共享机制彰显了对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意义:一方面,网络教育扩充了高等教育资源总量;另一方面,打破了资源分布在空间和时间的界限。
(三)情感承载力的不足
网络教育与传统的高等教育相比,网络课程在测验与考试时容易作弊。过于自由的网络课程很难使学生保持良好的专注度、动力和兴趣,因此网络中途退课的人数比例较高。目前,传统的高校教育方式依然有独特的优势。传统教学下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授课方式。师生间及时的沟通和交流不仅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更熟悉自己的学生,可以更好地根据其个性特点因材施教。而且师生、学生间更容易在真实世界中进行社会交流与互动这种人文关怀是虚拟网络中的课程很难具备的。
三、网络时代对缓解高等教育资源承载力压力的分析
(一)更新理念,建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传统教育观念制约资源共建共享。许多学校都以为本校品牌的网络教育用外校的课程、外校的教师有损于本校的形象。因此改变观念就是要改变过去丧失品牌的老观念。网络教育通过信息技术使得教育资源实现了虚拟化特征。通过一定的方法可以将原本局限于某一特定高校或科研机构使用的教育资源提供给该高校机构以外的具备网络教育条件的个人或组织。学习者只要打开计算机就能学习任何一所大学的课程,从而形成了“无边界”的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网络资源共享使学生学术视野、提高学生的自学水平都大有裨益。校际间通过网络实现了资源网络共享机制,对缓解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资源承载力压力有重要作用。
(二)降低教育成本,减轻经费压力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有赖于大众对高等教育消费具备相应的支付能力。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方式相比,在降低教育成本方面减轻了教育经费压力。在网络经济时代,信息产品是固定成本很高而变动成本很小。网络教育与平台开发、网络设施建设及学习中心建设的初始投入占据了网络教育成本的绝大部分。相应地,网络教育的规模效益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育成本,有效减轻了教育经费的压力。MOOC的兴起促进了在线教育的发展。然而,目前课件开发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金。因此,开放式的网络免费模式满足受教育者的更高要求。目前,高校课堂依然采用“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尽管传统教学对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和演绎推断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无法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创新能力。而在MOOC模式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课程和学习进度。这种“以学生为本”的模式减缓了高等教育的资源承载力。
(三)虚拟教育设施增强了高校办学软实力
面对丰富的网络公开课资源,教师应针对我国实际情况进行反思,从而实现自我提升。教师可采取教师自修和小组互助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开展集体备课、视频内容研究等活动,通过学习、讨论、拓展和教学实践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成长。网络公开课能够获得比教师更多的信息和知识,比课堂教学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但是换个角度来讲这也相当于引入了竞争机制,能够促使老师提高教学质量,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不断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元化渠道。
(四)拓宽学习渠道,减轻教学压力
目前,我国的很多教育资源并不以赚取经济利益作为回报,其制作来源于学生和教师的实践,这不仅能够在实践中锻炼学生进行一手的操作制作出属于学生自己的作品,而且也避免了学生死读书、读死书的问题,还能够使学生进入社会参加工作时提升自信和竞争力。在网络时代下,学生从网络上获得更多知识。师生信息严重不对称的局面将在一定程度上被打破,课堂教学的方式也将发生重大变化。网络中学习者从网络中获得数量大的学习资源,而且快速简单。与此同时,传统教育中老师也要进而转化为“学习进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使得高等教育师生情感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总之,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大增强了高等教育的资源承载力,网络教育为任何愿意获取知识的人提供了学习的权利和机会,与课堂教育、广播教育、电视教育共同构成多元化的教育体系,为了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我国高校正准备通过互联网占领更多的国际高等教育市场份额,在不远的将来,重点是实现30岁以下人口中一半接受高等教育的目标,减缓高等教育资源的承载力。
参考文献:
[1]张琼.教育技术的变迁与高等教育大众化[D].湘潭:湘潭大学,2008.
[2]王宝利.机遇与挑战下的网络时代教育资源模式的转变[J].机械职业教育,2007,(9).
阅读期刊: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双月刊,公开发行),主要刊登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学、生命科学和技术科学、环境科学、数量经济学、交叉科学、科学史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获奖情况:1997年全国第二届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1999年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1999年首届国家期刊奖;中国期刊方阵“双高”期刊。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