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自动化系统创新技巧运用
所属栏目:自动化论文
发布时间:2018-04-27 15:34:26 更新时间:2018-04-27 15:53:26
对于在计量自动化建设发展中里说新的设计和新的应用都是当前自动化科技建设的主要发展趋势,同时对于在自动化改革上也有很多方面是值得大家注意的事项。
摘要:计算机通信设备采用标准通用设备,数据库采用开放式的大型商业数据库,采用统一远程通信规约,不同供货商提供的终端设备产品均能够接入到主站自动化系统。建立统一的应用数据库,不同开发商所采集到的专变计量点、厂站计量点、低压计量点及配电计量点的各类相关数据均能够存入该数据库,不同开发商也能够通过该数据库开发不同的综合应用。统一数据库的建立应按照统一数据模型、统一数据编码的要求进行。
关键词:计量自动化,自动化系统,自动化应用,自动化类论文
1系统设计背景近年来,电力企业在不断扩大大客户负荷管理系统覆盖范围的基础上,全面开展了地区厂站电能量遥测、低压集中抄表和配变监测计量等项目的建设,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四分线损分析及需求侧辅助决策等的建设这些计量自动化项目的分散建设不可避免的带来了计量自动化孤岛问题的出现。
推荐期刊:《电气自动化》(双月刊)创刊于1979年,由上海电气自动化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上海市自动化学会主办。刊载电气自动化方面的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论文,设有控制理论应用、电气传动和自动控制、微电脑应用、模糊控制、网络与通信技术、现场总线技术、仿真技术、PLC应用、实用电路、软开关及电源技术、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现总线控制、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综述、数据库设计、智能控制技术、CAD/CAM、经验交流等栏目。
为避免计量自动化孤岛问题,提高电能量数据的综合应用水平和使用效率,避免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优化计量自动化系统建设方案,进一步提高电力企业计量自动化建设水平和深入开展计量技术创新,需要建设电力企业一体化计量自动化系统。
配合电力企业“十一五”信息规划的建设要求,考虑目前地区电能量遥测系统、大用户负荷管理系统、低压集中抄表系统技术已经成熟,在电力企业范围内均已经开始推广建设。同时配变监测及管理系统在部分供电部门也做了有益的试点,配变无功补偿技术也开始逐步应用。在线损理论计算工作方面也有长足的进步,建设计量自动化主站平台条件已逐渐成熟[6,7]。
今后电力企业应该是一个全面集成的数字化企业,并能够通过集成化的企业战略框架不断加以改进,以适应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通过建设计量自动化主站支持平台,解决目前统计线损中数据不全、统计口径不一、计算困难、误差影响因素等实际问题,将线损”四分”管理、需求侧管理落到实处,并统筹考虑各地区电能量遥测系统、大用户负荷管理系统、配变管理系统、居民集中抄表系统建设方案,避免重复投资、重复开发、重复建设,为实现”经营型、服务型、一体化、现代化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作出贡献。
1.2系统建设目标
1.2.1应用目标为各级电力营销服务提供信息化的技术支持手段和依据,能够及时按需自动采集各电压等级用电现场电能量计量数据,包括示度电量、分时电量、冻结电量、需量等应营销收费服务所需电能量信息。
能够监测现场用电计量情况,包括计量装置故障、计量回路异常等,为用电监察提供远程自动化服务手段。为供电企业经济运行、经济管理提供可靠数据依据和支持。能够根据需要监测现场用电运行信息,包括电流、电压、有功无功功率曲线,为供电质量分析及负荷管理提供可靠技术支持。
为强化四分线损管理、需求侧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手段根据采集到的分时电能量进行四分线损统计分析,并和理论线损进行对比分析,为降低管理线损提供依据。提供大客户远程现场服务功能,能够根据负荷平衡情况为开展错峰用电、节约用电、分时计费等提供技术支持。
1.2.2技术目标数据采集处理一体化。系统能够通过开放式规约连接大客户负荷管理终端、厂站电能量遥测终端、低压集中抄表集中器和配变监测计量终端。数据存储一体化。
系统能够将各类计量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存储,为各业务应用提供相关数据。各类计量对象的基础档案数据,包括计量设备档案、客户资料、电网参数等基础数据统一存储使用。主站计算机资源一体化。包括计算机硬件设备、通信及信息安全设备、数据库管理系统、存储设备等资源的应用、维护和管理一体化。无线数据通信资源的一体化使用。主要包括低压集抄、大客户负荷管理、配变终端等安装在配电网的计量自动化设备对无线数据网资源的使用。
1.3系统建设原则计量自动化系统首先具有电能计量计费系统的一般性和共同性要求特点,即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开放性、安全性等要求。同时由十系统涉及面广,面向对象多,系统分层、建设周期长等特点,使其具有区别十一般计费系统的更高的或特殊的要求,这些要求、特点决定了系统的设计原则[9]。1.可靠性与稳定性相结合、2.准确性与完整性相结合、3.开放性与安全性相结合、4.实用性与扩展性相结合、5.先进性与成熟性相结合。
1.4论文的工作针对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的特点以一体化计量自动化系统的需求现状的描述,通过利用CIM公共信息模型,设计电力企业一体化计量自动化系统建设方案。在建设方案设计过程中,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方面的工作:1)系统总体架构按照分层分块设计的原则,分别为现场设备层、前置采集层、业务应用处理层、数据处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