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善小学数学新政策
所属栏目:小学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8-06-28 11:49:58 更新时间:2018-06-28 11:49:58
数学是从幼儿到大学都会学习的一门课程,而对于数学的学习就要从小开始。数学也是提升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主要学科,因此大家要重视起来。以下是对于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技巧方面的一些介绍。
摘要:教师要着重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向,帮助学生探究。要做到这几点,就要慎重地选择教学方法。例如,在小学数学课上,选用讲解、说明等方法,教师的活动较多,而学生的活动较少,就不如采用问答、研讨、探究、引导发现等方法。后几种方法,学生的活动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增加,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但是也不能排斥使用讲解、说明等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教学方式,小学论文
一、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应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不同要求,不同教育对象的不同思维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如低年级偏重直观操作学习法,高年级偏重于知识迁移学习法及尝试学习法等。教学中要尽量从内容上求异,从题材上求趣,从形式上求新。科学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对于我本身来说优化教学方法首先是认真学习他人成功的教法,然后博采众长,找到最合适我和我的学生的教法,灵活运用到教学中去。
推荐期刊:《小学数学教师》(月刊)创刊于1981年,是由教育部批准、上海教育出版社主办的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辅导刊物。办刊宗旨: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与交流,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推动小学数学教育更好发展。是一本小学数学教学方面的专业性刊物,读者主要是小学教师、相关教研工作者、小学生等。
例如,在较高年级教学统计图表的制作方法时就可以使用。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中也强调,“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不要生搬硬套。”即使是同一个教学内容,由于班级学生情况不同,教学方法也不一定完全一样。例如,在学生独立活动能力较强的班上,可以更多地放手让学生去探究;而在学生独立活动能力较差的班上,就需要教师多给以启发、引导。
有时在一节课内还可以把几种教学方法配合起来,以弥补单一的教学方法的不足。例如,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可以通过操作,采用引导发现法,然后再辅以教师的概要的讲解。课堂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习的水平(数学知识、方法、能力等)的提高,更要关注对探究活动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既要有教师评价、同学互相评价,更要激发学生自主评价、反思;引导学生既要反思自己在数学学习水平方面的表现,更要反思自己在数学思想、数学策略上的领悟。
例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课结束时请学生谈体会,经过引导,学生体会到:“面对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样的新问题,根据商不变规律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用旧知识解决了新问题。”这样,学生们的数学能力得到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二、运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教师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例如,在教立体图形的时候,老师可以用多媒体将长方体或是正方体形象地播放出来,方便学生理解哪一条边是长,哪一条边是宽,哪一条边是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合理地处理教材,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如何突出教材重点、突破难点是至关重要。多媒体教学手段就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手段。
在教学三年级上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时,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用多媒体设计展现这样的演示过程:先出示5筒零2个羽毛球表示52,接下来动态演示,先把5筒羽毛球平均分成2份,每份2筒,是20个;剩下1筒;再把1筒拆开,和2个合起来再平均分成2份,每份6个;最后得到每份26个。这样便把这一很难抽象理解的概念,通过多媒体计算机融合图、文、像等功能把除法的计算过程清晰直观的显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很快理解除法十位上余数的意思和十位上有余数后接下来该怎样计算的道理和算理并完成了从表象到抽象的思维过程。
通过演示,展现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除法的全过程,既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又突破了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优势,把图片情境由静态变动态,把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淋漓尽致的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例如,在教学“时、分、秒”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了一个动态的钟面,学生可以根据钟面上的指针变化,清晰地看到时针走一个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圈,从而学生可以自主地发现整时的特征,“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这一教学环节,既提高了?W生自主探究能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三、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发展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人为宜,不超过6人。
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组织和交流,势必会有小组学习交流中的看客,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或自觉性不高的学生,不利于这些学生的发展;人数太少则达不到交流的目的;二是分组应遵循“以优带差,以优促差,组际竞争”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三是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以根据组内成员在学习中的表现出来的个性特色,进行角色的转换,也可以让原组长根据组内同学表现,推荐新组长,由原组长辅助进行合作学习等。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例如,在教学《旅游中的数学》这一课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开展活动,学生马上进行了合理的分工,有的学生当导游,告诉大家离目的地还要多长时间,有的学生负责租房子,有的学生负责景点的门票,有的学生负责中午的午餐搭配。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 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的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建构。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剪刀与平行四边形,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找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有些学生可以很快发现计算方式,然后再将自己的理解转述给小组同学,小组同学也会对此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不仅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情感,还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