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朱雀山国家森林公园大型真菌资源调查
所属栏目:农业工程科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8-07-19 12:45:05 更新时间:2018-07-19 14:09:18
摘要: 2016 年、2017 年 5 月—11 月,在吉林市朱雀山国家森林公园调查大型真菌资源并采集标本. 经鉴定,共有 22 科 43 属 58 种. 物种数量排在前 3 位的科分别是多孔菌科( 13 种) 、白蘑科( 10 种) 、侧耳科( 4 种) 和红菇科( 4 种) ,其次为韧革菌科、鬼笔科、鬼伞科、蜡伞科、马鞍菌科、铆钉菇科、木耳科、鸟巢菌科、牛肝菌科、球盖菇科、盘菌科、球壳菌科、珊瑚菌科、银耳科、皱孔菌科、裂褶菌科等.
关键词: 朱雀山; 大型真菌; 资源调查
我国已知菌物总数约 14 700 种,真菌约 14 060 种[1],真菌在菌物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为菌物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型真菌无论是药用还是食用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目前,我国大型真菌中已知驯化栽培的超过 100 种,栽培种类在世界上也是最多的[2]. 大型真菌不仅具有食用、药用价值,在农业病害防治方面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3-4]. 因此,认识和掌握一个地区大型真菌资源的分布情况,对利用和保护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大型真菌资源调查在全国各地都已相继展开. 郭子厚等[5]对丰林保护区内的大型真菌进行了资源调查,共发现大型真菌 38 科 108 种,其中,光亮红菇 ( Russula nitida ( Pers. ) Fr) . 和 大 锁 银 耳 ( Tremella fibulifera Moeller) 为东北新记录种,耳 匙 菌 ( Auriscalpium vulgare Gray ) 、弯 柄 小 菇 ( Mycena arcangeliana Bres. ) 、杯瑚菌( Clavicorona pyxidata( Pers. ) Doty) 和正红菇( Russula vinosa Lindblad) . 为黑龙江省新记录种; 余盼等[6]调查了旺业甸林场野生大型真菌资源,在油松林地、落叶松林地、桦树和山杨天然混交林地及落叶松或油松、桦树、蒙古栎天然人工针阔混交林地等采集标本 350 余份,进行多样性分析发现内蒙古新记录种 12 个,中国新记录种 2 个,在该地区还发现了珍稀野生药用真菌———猪苓,丰富了该地区的野生大型真菌资源,为后期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张孝然等[7]对北京八达岭森林公园大型真菌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分析,确定大型真菌 127 种. 其中,食用菌 51 种,药用菌 30 种,毒菌 12 种. 结果证明,大型真菌的种类分布与海拔、植被类型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要分布在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以及灌丛草地中. 其中,在阔叶林中分布种类最多,约占调查总数的 77. 95% ,灌丛草地中种类最少,占调查总数的 18. 11% . 本次研究调查了吉林市朱雀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大型真菌资源,填补了该地区近年来真菌调查的空白,丰富了该地区菌类信息数据,为日后大型真菌的保护开发和驯化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调查地概况
调查地位于吉林市朱雀山国家森林公园,距离松花湖仅 2 km. 公园总面积 5 662 hm2 ,森林覆盖率 97% ,海拔 817 m,以山势陡峭、怪石嶙峋闻名. 属大陆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短暂多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漫长寒冷. 植被以天然次生林为主,植被类型属亚寒带针叶林带,树种主要为红松( Pinus koraiensis Sieb. et Zucc. ) 、落叶松( Larix gmelinii( Rupr. ) Kuzen. ) 、樟子松(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Litv. ) 、蒙古栎( Quercus mongolica Fisch. ex Ledeb) 、核 桃 楸 ( 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 等; 主 要 灌 木 有 山 里 红 ( Crataeguspinnatifida var. major N. E. Br. ) 、五味子( 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 ) Baill. ) 等.
1. 2 调查方法
分别于 2016 年、2017 年 5 月—11 月在朱雀山国家森林公园内采集真菌子实体. 根据不同林型,于雨后的上午踏查采集. 标本采集时注意保证完整性,观察子实体形态、颜色、菌盖黏度、菌柄、菌托、菌环及生境,记录并拍摄真菌照片. 拍照后编号,小心地将菌体放入信封内. 本次调查共获得标本 190 余份.
1. 3 标本鉴定及保存
对采集回来的标本立即进行整理鉴定. 宏观特征使用放大镜观察; 微观特征使用显微镜观察. 将供试材料切片置于蒸馏水或 5% KOH 溶液中,观察标本. 孢子及菌丝、菌髓等使用 Melzer 氏试剂观察. 鉴定后的真菌根据大小、质量、数量进行日晒、风干和加热烘烤等干燥处理或放入存有保存液的标本瓶中[8].
2 结果与分析根据相关文献[9-17],共鉴定出 58 种大型真菌.
2. 1 优势科朱雀山国家森林公园大型真菌科、属、种数量见表 1. 结果显示: 吉林市朱雀山国家森林公园大型真菌种类共有 58 种,属 22 科 43 属. 其中,担子菌门 19 科,子囊菌门 3 科.
由表 1 可知: 朱雀山国家森林公园大型真菌的优势科为多孔菌科,共有 13 种,占总数的 22. 4% ; 第 2 位的是白蘑科,共有 10 种,占 17. 2% ; 第 3 位的是侧耳科以及红菇科,分别有 4 种,占 6. 9% ; 蜡伞科 3 种,占 5. 2% ; 2 种的有鬼笔科( 3. 4% ) 、鬼伞科( 3. 4% ) 、蘑菇科( 3. 4% ) 、牛肝菌科( 3. 4% ) 、球盖菇科( 3.4% ) 、银耳科( 3. 4% ) 、盘菌科( 3. 4% ) ; 其余为韧革菌科、花耳科、马鞍菌科、铆钉菇科、木耳科、鸟巢菌科、球壳菌科、皱孔菌科、珊瑚菌科、裂褶菌科,各有 1 种,分别占 1. 7% . 这些菌类都属主要分布于北温带的科,在该地区呈现广泛的分布性.
2. 2 大型真菌种类朱雀山国家森林公园大型真菌种类名称见表 2,部分大型真菌照片见封 3
3分析与讨论
通过此次大型真菌子实体调查发现:吉林市朱雀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真菌种类丰富,尤其是地段开阔、光照充足的平坦地带.同时,种类丰富度受温度、季节影响比较大.4—5月及10月之后数量相对较少,7,8,9月数量相对丰富;连续调查的2a中,第2年6,7月受地区降水影响,孢子飞散,菌类数量和种类较少.此次调查,对于深入研究朱雀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大型真菌发展历史,人为干扰对菌类及其他植被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为保护开发食用、药用真菌资源和驯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但受采集时间、气候等因素影响,此次调查仅对公园内大型真菌种类进行了初步鉴定,今后可进一步对该地区的菌物多样性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戴玉成,庄剑云.中国菌物已知种数[J].菌物学报,2010,29(5):625-628.
[2]李玉.中国食用菌产业现状及前瞻[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8,30(4):446-450.
[3]GriffithGW,GrahamA,WoodsRG,etal.Effectofbiocidesonthefruitingofwaxcapfungi[J].FungalEcology,2014,7(1):67-69.
[4]陈立杰,段玉玺,张国栋,等.辽宁大型真菌多样性及对线虫毒性的研究[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厦门:[出版者不详],2010.
[5]郭子厚,李玉.丰林自然保护区野生大型真菌资源调查[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39(7):130-133.
[6]余盼,徐锐,赵国柱,等.内蒙古旺业甸林场大型真菌资源调查及其多样性[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3,35(6):87-95.
[7]张孝然,周鑫,黄治昊,等.北京八达岭森林公园大型真菌的组成及生态分布[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7,31(8):181-186.
[8]陈淑荣,栾玲玲.大型真菌标本的采集与保存[J].克山师专学报,2003(3):5-6.
[9]卯晓岚.中国大型真菌[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10]戴芳澜.中国真菌总汇[J].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
[11]李玉,图力古尔.中国长白山蘑菇[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77.
[12]黄年来.中国大型真菌原色图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13]卯晓岚.中国大型真菌资源及其评价[J].西北植物学报,1989,9(1):52-61.
[14]戴玉成,周丽伟,杨祝良,等.中国食用菌名录[J].菌物学报,2010,29(1):1-21.
[15]袁明生.中国大型真菌彩色图谱[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16]邵力平,项存悌.中国森林蘑菇[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7.
[17]邓叔群.中国的真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3.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