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宁市城市规划建设的几点思考
所属栏目:城市规划论文
发布时间:2011-03-04 13:48:45 更新时间:2011-03-04 13:52:44
燕华 女 1977年生
职称:规划师 学历:本科
工作单位:青海大学建筑工程系,主要从事城市规划设计方向的研究与教学
关于西宁市城市规划建设的几点思考
燕华1,王延鹏2
(1.青海大学建筑工程系,青海,西宁810016;2.西宁市房产管理局,青海,西宁810000)
摘要:本文从西宁市地区实际出发,分析城市发展和建设现状,找出城市发展中要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就今后西宁市从城市定位、城市建设目标、城市发展战略等方面为城市的规划和发展提出建设思路。
关键词:城市发展;建设现状;建设思路
0 背景
近年来,西宁经济高速发展,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以及青藏铁路、西格二线、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等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相继建设,西宁市在空间布局、功能结构以及产业布局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城市地位及影响力显著提升。特别是西宁市实施“工业强市”、“扩市提位”战略以来,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区四园”迅速崛起,海湖新区建设全面启动,城市规模迅速扩张,原有的规划已不能满足城市建设的需要,城市总体规划部分已不能适应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实际。本文从西宁市城市发展和建设现状研究出发,提出城市发展中要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为今后西宁市的城市规划和发展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
1 西宁市城市建设现状及分析
1.1城市化水平偏低,严重影响城市发展
西宁是青海的省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突出,目前西宁的城市化水平已达到一定水平,但西宁市大多数人口生活在农村,而农业产值却仅占西宁市GDP的极少部分,同时,农村的道路、通讯、医疗、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有较大差异。大量人口滞留农村,说明城市化在体制和机制上存在严重障碍,这是西宁在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1.2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较缓
1.2.1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城市的发展不相适应
西宁市基础设施历史欠账太多,交通阻塞、路网布局不合理,供水不足、排水不畅,能源紧缺,城市的综合功能较低,这些严重制约着西宁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1.2.2建设资金不足,投资渠道有待拓宽
建设资金的短缺,是制约西宁基础设施建设的首要问题,地方政府财力有限,仅靠国家财政支持毕竟资金有限,当务之急应开拓其他筹资渠道,缓解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紧张局面。
1.2.3道路网络不完善,路网骨架尚未形成
西宁市现状建成区由于受地形地貌的影响,由东西川和南北川达两条带状用地构成的“十”字形布局,这种用地形态导致城市交通流向的极端集中。目前,西宁市南北川之间没有一条贯通的南北向干道,而东西川已形成的几条东西向贯穿的道路路面大部分断面狭窄且穿越市中心,不宜作为交通性干道。因此,道路网络不完善是限制西宁市交通服务整体水平的一个关键因素。
1.2.4城镇基础设施仍不适应城镇化的发展
西宁市的城镇建设随取得了很大的建设成就,但城镇规模普遍较小,缺乏第二产业的依托,缺乏第三产业的支持,其聚集和辐射功能很弱,城镇发展的经济支持力度不够,建设资金严重匮乏,各项基础设施处于低水平运转,整体环境质量差,生态环境容量少,承载力低,严重影响了城镇的形象和发展。
2 西宁市城市规划建设思路
目前西宁市的总体规划进入了新一轮的修编,在修编中应明确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一统三基”发展战略,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围绕“优化城市结构、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拉开城市骨架、丰富文化内涵”这一目标,做到突出城市特点,完善城市职能;突出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模式,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突出对城市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弘扬,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突出高原生态、循环经济的发展,促进资源集约利用,保护生态环境,拓宽城市发展的空间。同时注重规划的科学性、可操作性;重视人居环境的改善;突出高原地域特色;突出生态环境保护。
2.1确定西宁市城市定位
2.1.1西宁是青海东部经济的增长极。目前,西宁地区聚集了占全省近五分之二的人口,超过三分之一的国民生产总值,集中了全省绝大多数科研机构和大中专院校,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金融、保险等社会保障程度都比较高。就区域经济发展而言,青海的经济重心应以西宁为中心,特别是湟中、湟源、大通三县划入西宁,进一步增长了西宁的经济总量,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一方面,西宁要通过极化效应成为东部经济区的“增长极”,另一方面,要通过辐射来带动全省经济的发展。
2.2.2西宁是青藏高原资源开发和精深加工中心。从全国看,西宁处于我国近西部和远西部的结合部,是东部中心城市经济的二传手,可以发挥承东启西、南引北联的重要作用。从青藏高原看,西宁是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农区、牧区、汉藏文化以及伊斯兰文化的交汇点,是连接青藏高原和内陆地区的通衢,是进入青藏高原的门户,是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战略支撑点,可以成为青藏高原开发开放的先导示范区,对辐射带动青藏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当成为青藏高原优势资源精深加工中心。
2.2.3西宁在西部城市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西宁与兰州、银川的发展关系密切,在这个城市格局中,兰州地处我国地理中心位置,经济实力雄厚,将会成为带动青、甘、宁发展的区域中心城市。西宁与兰州是全国相聚最近的省会城市之一。随着兰西高速公路的修建,以西宁和兰州为支撑点的两个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将会逐渐融为一体,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带动,互为东进西出的桥梁。
综上所述,可以把西宁的城市定位简要归纳为:西宁是青海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全省要进一步发挥“示范、辐射、窗口、支撑”作用,要逐步把西宁建设成为青藏高原重要的生态城市、园林城市、山水城市及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
2.2确定西宁市城市建设目标
把西宁建设成为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这个区域性中心城市应当发挥青藏高原重要的交通通讯中心、商贸和流通中心、优势资源精深加工中心、全省科教文化中心、经济与技术开发中心、商住休闲中心以及青藏高原生态建设和旅游开发基地的重要作用。
2.3明确城市发展战略
2.3.1扩市提位战略
城市提升主要包括城市规模扩张和城市品位提升两方面。在规模扩张上,一要开拓新城区,因西宁的地理条件比较特殊,东西和南北都比较狭长,高差较大,城市主干道较为狭窄,城市功能构架不合理等因素,致使西宁交通问题解决的难度比较大,无法采用轨道等交通手段或建设城市内、外环线作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主要手段。而城市四周的交通都要通过主城区来连接,从而造成主城区压力较大,应当考虑着力发展周边城镇的城市化进程,高起点、高标准、高档次制定规划,打造西宁的卫星城镇,走“有机疏散”、多中心发展的道路,以增强城市整体功能;二要有限制性的改造老城区,严格按照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掌握城市空间容量的极限值,控制老城区建筑的容积率,避免大拆大建,有梯度性的保留城市的历史文脉和人脉,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保留城市的发展痕迹。在品味提升上,主要是提升城市的建设品位、管理品味和文化品位,提高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城市建设必须同现代化相结合、同保护自然环境相结合、同人文景观建设相结合,提升西宁在西部省会城市发展中的位次。
2.3.2可持续发展战略
加快生态环境建设,建设高原山水城市,高起点的做好城市规划,在土地利用、城市交通、住宅建设、基础设施等方面都要有适应未来的远景规划,依托以环境为中心的原则,突出“显山”“露水”的高原城市风貌,发挥西宁自然与文化的优势,充分利用西宁的历史文化底蕴与自然资源条件,将“丝绸之路”、“唐蕃古道”、汉文化、藏文化、伊斯兰文化及高原独特的山水景观融入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将新区建设与旧城改造相结合,将城市绿化与环境景观相结合,逐步确立经济贸易为一体的高原山水城市和生态城市的形象,走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之路,切实做好环境保护和资源的节约与合理利用,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2.3.3城市交通发展战略
在交通体系建设方面,应进一步强化西宁市作为青藏高原地区交通枢纽的战略地位,形成安全、高效、顺达的综合交通体系,以交通支持城市的发展,以交通促进城市的发展。建设铁路、公路、航空及轻轨、公交多种方式有机组合的快速通道以及综合换乘枢纽;建设以公共交通为主体、轨道交通为骨干,非机动出行为辅助,有限发展个体机动出行的交通体系;完善交通功能以形成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交通服务体系。
构建区域大交通,突出青藏高原门户城市功能,健全内部多元交通体系,支持城市“西向为主、跨越式发展”的空间战略。
2.3.4突出高原城市特色战略
塑造好城市的特色,应该成为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思想。通过城市特色、城市形象的研究,使城市个性鲜明,和谐悦目,提升城市的总体形象及魅力,并使其具有巨大的无形资产价值。利用西宁市特殊的地理位置、资源优势和气候条件等,将西宁打造成拥有“山、谁、田、城”一体格局的“中国夏都、湟金谷地”。只有抓住高原特色意境,建设高原山水园林城市,才是西宁市城市特色的破解之道。
3.结语
西宁所处位置和发展的阶段决定了它所仰赖的城市空间应当益于做强、适于做大、便于做优、善于做美。未来发展要延续“大西宁”,构筑“新西宁”,体现“现代西宁”的宏伟蓝图,建设成为一个充满活力与魅力的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
参考文献
[1] 西宁市人民政府,青海省西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2003年
[2] 西宁市人民政府,西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规划,2006年
[3] 西宁市城乡规划建设局,西宁市城市建设发展的基本思路,2006年
[4] 西宁市城乡规划建设局, 西宁市城市规划发展初探[J].西宁规划建设,2008(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