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信息行为问卷编制研究
所属栏目:计算机网络论文
发布时间:2018-09-14 11:32:55 更新时间:2018-09-14 11:32:55
[摘要]构建大学生网络信息行为问卷的理论框架,编制大学生网络信息行为初测问卷,并对270名大学生进行初测,最终确定包含网络信息行为能力、网络信息关注度、网络信息行为道德和网络信息行为动机等4个维度,共计16个条目的正式问卷。使用正式问卷对880名大学生进行正式施测,来分析问卷的信度、效度。结果显示,自编大学生网络信息行为问卷的信度、效度等测量学指标均达到相关标准,可以作为测量和评估大学生网络信息行为的有效工具。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信息行为;问卷;编制
一、问题的提出
信息行为是指一切与信息来源及传播渠道相关的个体行为总和,包括主动或被动的信息搜索以及信息使用。受到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以及“互联网+”时代极速到来的影响,各类数据信息经由因特网而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行各业,使得我们每个人都毫不例外地成为信息的贡献者、分享者和受益者,任何的人和物也都毫不例外地变成了信息的参与者。[1]
目前,大学生的网络信息行为的确受到很多学者的重视,他们从不同的视角对大学生的网络信息行为进行了相关研究。刘慧[2]、叶凤云[3]、王明[4]等分别从大学生的移动搜索行为、网络信息检索能力、网络信息获取能力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的现状调查,揭示了其发展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杨琳[5]、周艳玫[1]等主要从信息需求、信息获取和信息利用行为等三个方面对大学生的网络信息行为进行了问卷调查。李容[6]则是从信息意识、信息行为和信息道德等三个维度对大学生的信息行为特征进行了分析。由于视角不同,问卷的维度和内容也各不相同,其研究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所编问卷的普适性很低。现有信息行为问卷缺乏心理测量学中的信效度检验,导致对信息行为的解释仅停留在表面,对现象的本质无法进行深入的剖析。因此,有必要编制一份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有较高稳定性(信度)和有效性(效度)的大学生网络信息行为问卷,以便于全面分析和把握大学生的网络信息行为特点。
二、问卷编制的过程
(一)初测问卷的形成
对网络信息行为维度的划分,相关学者根据实际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赵云龙[7]将手机用户的网络信息行为划分为信息获取、交流沟通、网络娱乐和商贸交易等四个方面。周艳玫[1]则将信息行为划分为信息素质概念的了解、信息关注度、信息获取方式、资源类型及查找方式等五个方面。概括起来,网络信息行为均包括了信息获取方式和关注类型,代表了个体获取信息的方式及影响因素,大学生对信息的态度、了解度及关注程度,构成了个体信息行为的主体内容。信息行为动机理应作为测量大学生网络信息行为的一个维度。此外,考虑到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网络环境的复杂性,研究者增加了有关于大学生对于信息伦理认识的内容,包括接触不良信息的情况及对网络犯罪的态度,即信息行为道德维度,以便更完整地测量大学生的信息行为。
通过对信息行为的文献分析、结合相关专家学者的观点,在信息行为测量的理论构建中,研究者认为应从网络信息行为能力、网络信息关注度、网络信息行为道德和网络信息行为动机等四个方面对大学生进行网络信息行为的测量。
初测问卷按照各维度的定义分别进行相应条目的收集和编写,每个维度各编写了15个条目。编写完成后请相关专家评估和修改,同时为了减少歧义、表述不清等问题,我们将初测问卷分别发放给30名大学生试填。根据相关专家的建议,结合大学生试填的反馈意见,删除了10个条目。为了确保每个维度的条目数量一致,最终确定初测问卷各维度均为12个条目。最后,编成了涵盖4个维度,共计48个子条目的初测问卷。问卷各条目都是单选题,利用Likert式五点计分法计分,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别计为“1”,“2”,“3”,“4”,“5”分。初测问卷中的第14,16,25,37,47等5个条目为反向计分,其余均为正向计分。
(二)研究被试
被试:在江西某高校发放300份问卷,收回270份有效问卷,初测问卷的回收率达到90%。被试中,男生109名,女生161名;大一91名,大二86名,大三61名,大四32名。利用项目分析以及探索性因素分析等方法对问卷进行项目筛选,生成正式问卷。
正式问卷被试:通过发布网络问卷和纸质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880份,问卷的回收率达到88%。被试中,男生410名,女生470名;大一319名,大二278名,大三173名,大四110名。
从正式施测的被试中选取80名被试再次进行正式问卷的施测,进行重测信度的分析。
(三)统计分析
方法采用SPSS16.0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问卷相关信、效度的检验。利用A-MOS17.0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以检验问卷的结构效度。
三、研究结果
(一)项目分析
将270名被试在初测问卷上的得分按总分由高到低的方式进行排序,将得分最高的27%定义为高分组,将得分最低的27%定义为低分组。进行项目筛查时,考察高低分组被试在各条目上的得分是否达到显著性差异。结果显示,第16,18和47题的显著性水平不符合要求,故将其删除。
(二)探索性因素分析
为检验大学生网络信息行为的结构,对经过项目分析后保留下来的条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
首先,进行因素分析适宜性检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初测问卷的KMO值等于0.815,Bartlett球形检验的X2等于933.059(P<0.001,df=120),说明本次问卷的数据适宜因素分析。
对数据进行斜交旋转主成分分析,进一步进行问卷条目的删除。删除条目的标准主要有:第一,在所属维度上的负荷值低于0.3的条目;第二,因素共同度低于0.3的条目;第三,条目数少于3个的维度;第四,与所在维度含义明显不符的条目。经过先后五次分析,按照删除条目的4条标准,共删除29个条目。
对剩余条目进行斜交旋转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16个条目抽取了4个因素,累计可解释总变异的52.577%。第一个因子包括第1,10,12和13等4个条目,根据各条目的句意,将该因子命名为信息行为能力;第二个因子共有4,9,19,20,21等5个条目,根据各条目的句意,将该因子命名为信息关注度;第三个因子共有15,29,44,46等4个条目,根据各条目的句意,将该因子命名为信息行为道德;第四个因子共有33,34,35等3个条目,根据各条目的句意,将该因子命名为信息行为动机。结果如表1所示。
为进一步考察大学生网络信息行为问卷的效度,计算880名被试在问卷各分维度上的得分之间及其与总得分之间的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其数值详见表2所示。
(三)验证性因素分析
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大学生网络信息行为由网络信息行为能力、网络信息关注度、网络信息行为道德和网络信息行为动机4个维度组成。为确保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的合理性,利用AMOS17.0对正式施测数据进行大学生网络信息行为4因子模型拟合指标的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四)信度分析
为考察问卷的信度,对正式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重测信度和分半信度进行计算。结果见表4所示。
四、讨论
(一)问卷的结构
在文献分析整合相关学者有关大学生网络信息行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研究者最终确定从网络信息行为能力、网络信息关注度、网络信息行为道德和网络信息行为动机等四个维度进行大学生网络信息行为的测量。随后,根据每个维度的操作性定义,严格根据心理测量学的要求进行初测条目的收集和编写。问卷编写完成后,把初测问卷交由相关专家进行评定和修改。同时,为了确保问卷的可读性,将编写好的初测问卷分发给30名大学生进行试填。根据相关专家的建议,结合大学生试填的反馈意见,最终编制出包含网络信息行为能力、网络信息关注度、网络信息行为道德和网络信息行为动机等4个维度共计48个条目的初测问卷。因此,综合来说自编的大学生网络信息行为问卷简明易读,结构比较合理。
(二)问卷的效度
通过项目分析完成问卷条目的初步筛选,删除了区分度不显著的第16,18和47题。在此基础上,研究者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对剩余条目进一步筛选,并考察问卷的结构效度。首先进行因素分析适宜性检验。通常认为,KMO值小于0.5,则表明数据不适合进行因素分析。本研究中的KMO值高达0.815,说明适合进行因素分析。此外,Bartlett检验的卡方值为933.059(P<0.001,df=120),再次说明母群体的相关矩阵有共同因素存在,需要做进一步的因素分析。一般地,在探索性因素分析中,共同度说明了原始变量与公共因素之间的关系程度,共同度大说明该项目与公共因素关系密切。一般来说,共同度小于0.3的条目应予以删除。结果显示,初测问卷剩余条目的共同度都高于0.3。因此,共同度分析时并未删除条目。根据相关标准,因素分析中因素的特征值须大于1,对于特征值小于1的因素和条目数少于3的因素均应删除。经过五次探索性因素分析,在删除涵盖条目数少于3的维度以及同维度含义明显不符的条目之后,结合陡坡图,最终数据显示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有4个。4个因素的特征值分别为2.768,2.270,1.946,1.429,分别解释了17.298%,14.188%,12.160%,8.931%的总变异量,4个因素累计可解释总变异量为52.577%。综合分析后,研究保留了理论构思中的4个因素,并依据各因素所包含条目的含义将其分别命名为:网络信息行为能力,网络信息关注度,网络信息行为道德和网络信息行为动机。
为了验证大学生网络信息行为4因素结构模型的合理性,用AMOS17.0统计软件对880名被试的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相关拟合指标的计算。理论上χ2/df值越接近1表示模型拟合度越好,在实际研究中,只要该值小于5就可以认为模型拟合度较好。表3显示,χ2/df值为1.388,说明模型拟合度较好。GFI,AG-FI,CFI及NFI的值分别为0.922,0.902,0.913和0.911。通常认为,这些指标的值越接近1表示模型拟合越好,在实际研究中,其值只要大于0.8就可认为模型拟合良好。表3显示,各项指标均达到了模型良好拟合的要求。RMSEA值为0.069,小于标准值0.080,说明模型拟合程度较好。综合来看,大学生网络信息行为4因模型拟合程度良好,理论构想得当。
此外,各维度之间,各维度与总问卷系数之间的相关再次证明自编问卷具有较好的效度。一般认为,在问卷编制时,各维度与总问卷间的相关系数在0.3~0.8之间,各维度间的相关系数在0.1~0.6之间,问卷的效度就达到要求。表2结果显示,本问卷各维度之间,以及各维度与总分之间均达到了显著性相关,相关系数也满足要求,说明问卷效度较好。
综上,自编大学生网络信息行为问卷各项指标均达到相关要求,具有较高的效度。
(三)问卷的信度
考察问卷的信度就是考察问卷的稳定性程度,主要通过计算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和重测信度来实现。通常,团体施测的问卷各项信度指标达到0.7以上就认为信度是合格的。表4结果显示,本研究中自编大学生网络信息行为问卷各维度及总问卷的信度系数均在0.772以上,说明自编大学生网络信息行为问卷信度良好,可用于团体施测。
五、结论
大学生网络信息行为由网络信息行为能力、网络信息关注度、网络信息行为道德和网络信息行为动机等四个因素构成。大学生网络信息行为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能作为大学生网络信息行为相关研究的有效测评工具。
[参考文献]
[1]周艳玫,刘东苏,王衍喜,郝丹.大学生信息行为调查分析与信息服务对策[J].图书情报工作,2015(6):61-67.
[2]刘慧.网络环境下知识获取行为研究———以高校大学生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3]叶凤云,苗向国.大学生移动搜索行为调查研究[J].现代情报,2015(11):83-87.
[4]王明,杨海华.大学生网络信息行为研究述评及对高校图书馆的启示[J].现代情报,2015(2):169-172.
[5]杨琳.90后大学生信息行为研究———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J].新世纪图书馆,2010(2):64-66+80.
[6]李容,蔡东霞.当代大学生信息行为特征分析及教育引导———以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4):471-474+480.
[7]赵云龙.我国手机用户网上信息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师,2010(10):65-67+70.
[8]王立国.以人为本,变“堵”为“导”———基层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136-137.
[9]高娜,江波.创业心理资本量表的初步编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127-129.
[10]卿再花,曹建平,吴彩虹.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136-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