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域社会稳定问题的思考-论文网
所属栏目:社会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1-03-10 10:48:34 更新时间:2011-03-10 10:26:29
关于县域社会稳定问题的思考
徐长业
蓬莱市委党校 山东 蓬莱 265600
摘要: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有稳定的社会环境作保障。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和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问题,把矛盾解决在萌芽之中。
关键词:县域 社会稳定 机制 社会学,文学类论文,月期刊咨询网
一、当前影响县域社会稳定的主要问题
当前有许多问题影响县域社会的稳定,不同的地区情况尽管千差万别,但信访和社会治安问题进行应该是各地存在的普遍现象:
一是信访总量居高不下、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近几年县市区群众来信来访案件越来越多,呈明显的不断上升态势。在正常访的同时,存在许多无理访,呈现明显的预谋性、组织性、对抗性。
二是企业破产及改制遗留问题较为突出。除了劳动关系外,下岗职工还要求政府解决安置费、生活费、再就业等问题,这部分人员数量大,成份复杂,控制难度大,情绪易激动,动不动就集体访或越级访,或在政治敏感期进京制造丢丑滋事事件以扩大影响。
三是城市拆迁、规划引发大量矛盾纠纷。在加快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因安置补偿政策调整、房地产市场价格变化等因素,导致一些被拆迁户产生不平衡引发上访。
四是失地农民问题日趋紧张。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项目纷纷落户各地,导致较多农民失去土地。一方面农民的土地补偿标准不满意,因发一系列矛盾;另一方面有的地方农民沦为“三无”人员,埋下了更大隐患。
五是涉军问题不容忽视。有志愿兵、参战人员和8023人员。涉军问题最关键的是要求政策解决这部分涉军人员的生存保障问题,比如下岗再就业、交养老保险、要求军转干待遇等。
六是治安问题仍然多发。流氓恶势力多以隐蔽方式和潜规则的形式活动于社会的有关行业和领域,主要是在果菜市场、集贸市场、海产品批发市场、建筑装修市场等重点行业和领域,进行强迫交易,打击排挤竞争对手;争霸垄断特种行业和复杂场所,扰乱社会治安秩序;干预行政执法,扰乱行政执法秩序;网络社会渣滓,插手经济和民事纠纷。涉黑涉恶犯罪已成为影响群众安全感第一位的治安问题。同时,两抢两盗问题仍然处于多发态势,影响群众财产安全。
七是农村干部作风和派性斗争问题突出。有的村干部在没有招待费的前提下大吃大喝,利用权利发包,捞好处,财务制度不规范,财务不公开,村民议事制度流于形式,往往村委的几个人在决定整个村的大事,有的以权谋私,损害群众利益。有的村 “两委”不合, “两张皮”争权夺利现象严重,这种现象往往演化为群体性事件。
二、县域社会稳定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从各县市区的实际来看,这些问题的产生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
客观方面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经济和社会发展变革过程中产生不稳定因素。企业破产及改制遗留问题、规划建设和征地拆迁问题,都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变革过程中产生不稳定因素,需要用发展的办法进行可持续性解决。
(二)政策落实不到位或难以落实。当前涉军问题等是因要求落实待遇而引起的,对这部分群体,当时没有政策,在形成上访后上级对此也没有统一的政策可落实。由于上级没有明确的相关政策给予解决,作为基层政府不能开口给他们一定的政策待遇。这部分人相互串联,跨区域串联,向党委、政府提出各种要求,成为越级上访和非法聚集的重大隐患。
(三)非法手段谋取不正当利益。一些素质低下的社会闲散人员、青少年受多种因素影响,好逸恶劳,追求享乐,盗窃、抢劫资财或参与参与涉黑涉恶活动。而相当一部分群众害怕打击报复,忍让退缩、不愿举报,客观上又放纵了犯罪。还有一部分不法分子利用群众趋利心理,采取经济诈骗手段暴敛群众资财,组织传销和非法集资。
(四)群众信“访”不信“法。目前相当一部分群众受传统思想影响,“人治”观念占主导地位,他们唯官唯上,信“访”不信“法”。有时信访途径又比诉讼程序解决问题快、成本低,在群众中形成 “有事找党委政府、信访效果好”的思维定式。群众维护利益、解决问题直接找党委政府,不寻求法律途径解决,信访已成为群众求决问题的主导方式,造成信访总量居高不下。一些无法律政策依据的群众更是把信访作为向党委政府和有关单位施压的手段。
主观原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思想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地方对“稳定压倒一切”的深刻内涵认识不清、理解不透,没有把维稳工作上升到应有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有的地方对维稳工作安排不及时,工作不深入,研究不细致,作风不扎实,领导不靠前。在人财物力安排上,也不够重视,没有按照重点工作的标准来对待。
(二)维稳工作体制不完善。一是机构设置不完善,维稳办基本是虚设机构;二是责任体系不完善;三是齐抓共管合力不强。
(三)群众工作机制不健全。一是诉求渠道不畅通,作用发挥不到位;二是部分干部宗旨意识淡薄,群众工作能力不强;三是调查研究不深入,不能及时主动解决群众诉求。
三、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会稳定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在源头预防上下功夫。着力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坚持关口前移、程序前置、重心下移,在重大政策、决策、项目建设、改革措施出台或实施之前,要以责任部门和单位为主体,组织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二)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在完善服务上下功夫。对无政策依据或合情不合理的情况,特别是改革改制、涉军、等极具普遍性的信访问题,要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普遍存在的热点、难点案件,找准矛盾根源,向上级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由上级出台统一标准或明确定性,一次性解决类似问题。着力改善民生,深入开展为民办实事活动,认真解决涉及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困难群众就业援助机制、保障性住房体系、农村医疗保险、大病救治、慈善救助等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大劳动监察力度,切实保障群众利益。
(三)健全群众工作机制,在综合处理上下功夫。要以维护群众合法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健全完善群众工作机制,及时解决群众各种诉求,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一是完善稳定预警机制。真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建立健全台帐,实行跟踪动态管理,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解决,把各种可能影响稳定的问题及时地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内部,消除在萌芽状态。二是完善诉求表达机制。进一步完善服务标准和工作流程,进一步畅通群众的诉求渠道,让群众话有处说、怨有处诉,对反映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三是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形成层层有责任、层层抓落实的格局。
(四)健全组织建设机制,在齐抓共管上下功夫。一是强化工作机构建设。坚持从严治警和从优待警方针,进一步加强政法队伍的作风建设和执法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好政法队伍维稳主力军的作用。进一步抓好执法和司法公开,特别是对群众关心的执法程序、收费标准、**时限要求等,在不违反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全部通过媒体和公开栏予以公开。着力完善镇街调解中心工作运行机制和考核机制,实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使之成为镇街矛盾纠纷和信访案件受理化解的主要载体,发挥好第一道防线作用。二是强化维稳专题培训教育,提高维稳干部和工作人员的群众工作能力。教育各级干部摆正干群关系,强化宗旨意识,明确工作为了谁、为谁执政、为谁掌权、为谁服务的问题。三是强化联动配合。由维稳办和信访局牵头,强化对重点不稳定因素解决的协调力度,进一步完善联席会议制度,细化稳定牵头部门和职能部门的任务,在预防处理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加强青少年教育、强化社会管理等方面形成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