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护理学讨论式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
所属栏目:社会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9-10-26 11:16:12 更新时间:2019-10-26 11:16:12
摘要:[目的]探讨讨论式教学模式在老年护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采用目的抽样,选取上海市某民办高校2013级接受老年护理学课程学习的122名在校护生为研究对象。护生参加相同的理论课程学习后,根据每次讨论课设定的疾病主题提前1周以小组的形式进老年护理院收集资料和完成服务性学习,讨论课上完成小班化汇报。[结果]2013级护生老年护理学课程期末理论考试成绩(69.39分±8.59分)高于2011级护生(66.97分±5.60分);课 程 学 习 后2013级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高于课程学习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生对讨论课教学模式的认同度高。[结 论]讨论课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评判性思维、团 队 合 作、沟通等多项核心能力。
关键词:老年护理学;课程;护理教学;讨论课;教学模式
1 对象与方法
1.1 教学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15年选 择 上海市某民办高校2013级护理本科122名在 校 护 生 为研究对象。其中女生105人,男生17人,年龄20岁~22岁(20.51岁±0.75岁)。
1.2 讨论式教 学 模 式 的 设 计 老 年 护 理 学 教 学 团 队在理论学习和文献回顾的基础上设计课程教学方案。讨论课教学模式属于启发式教学,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案例围绕某个系统疾病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可于课堂教学中各抒己见。本课程于三年级下学期开课,共40学时,其中理论课6学时(概述和老年护理基本原则),服务性学习实践课19学时(1次老年穿戴设备体验性学习和5次服务性学习实践),讨论课12课时,成果展示课3课时。护生参加相同的理论课程学习和老年体验性学习后,根据每次讨论课设定的疾病主题提前1周以小组的形式进入老年护理院进行服务性学习并收集服务对象的资料,学生自愿组合,每组5人或6人,共22组。围绕老年护理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共设置4次讨论课,具体实施步骤如下:①选取教材的主要重点内容按系统合理设置5次服务性学习和讨论课课时和内容;聚焦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5个系统中主要的老年常见问题与疾病(老年痴呆、帕金森病、冠心病、抑郁、老年性肺炎、疼痛、跌倒、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炎、便秘、尿失禁与尿潴留、前列腺增生等)。②向护生提供教师编写的课程参考资料和预习思考题。③前期建立2个院校-社区老年护理院服务性学习基地供护生收集老年人疾病相关资料和完成相应的服务性学习。④护生利用各种工具自学及解决问题。⑤课后护生自行组织小组讨论。⑥讨论课上护生完成小班化汇报。讨论课以小班为单位进行,共计4个小班,每个小班含5个或6个小组。由课程组2名高级职称教师评审护生的汇报表现,分享反思成果与收获课堂讨论。⑦教师对 护 生汇报内容进行点评、精讲和总结。
1.3 教学效果 评 估 为 了 更 好 地 评 价 讨 论 课 教 学 效果,本研究采用多种教学评价手段,不局限于期末理论成绩的考量,初步建立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课程评价系统。本研究设计的评价方法主要有3种:①期末理论笔试;②评价表;③质性访谈。
1.3.1 期末 理 论 笔 试 期 末 采 用 常 规 百 分 制 闭 卷 考试对学生进行考核,其卷面成绩可作为检测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的指标之一。教师以《老年护理学》第2版为教材,根据教学大纲进行命题。试题类型包括 单 选题、名词解释、简单题和案例分析题。
1.3.2 评价表 ①护生评价:启发式教学遵循以护生为主体、以教师主导[4]的教学理念,注重护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式,强调自主学习,、评判性思维、自我评价和团队精神。因此本研究在对护生评价实施过程评价的部分设计了教师评价表、组间评价表和护生自身评价表对护生每次的汇报表现进行评价。通过对护生的汇报内容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评价反映护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及其临床思维;通过组间评价可促进护生思考,锻炼其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培养。每次讨论课由教师、护生填写相应的评价表,即教师根据每个小组的汇报表现填写教师评价表,组间评价表由小组内成员对他组汇报情况进行讨论共同填写,护生自身评价表则由每个护生客观评价自身在本次汇报中的贡献对自身进行评分。
2 结果
2.1 护生取得良好的考核成绩 期末理论考核考察护生该课程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因此本研究将其作为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中简便且重要的指标之一。在期末考试 中122名 护 生 中 没 有 一 名 护 生 成 绩 不 及 格。另外,将2013级护生的理论考核成绩与采用传统理论授课37名2011级护生(用传统教学方法,未开展讨论式教学模式,护生在实训室完成老年护理常用技能包括进 食-吞 咽 训 练、轮 椅 及 助 步 器 使 用 的 操 作 练 习 与 考核 )进 行 比 较 ,2013级护生老年护理学课程期 末 理论 考 试 成 绩 (69.39 分 ±8.59 分)高 于 2011 级 护 生(66.97分±5.6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P=0.046)。
2.2 护生评判 性 思 维 能 力 的 提 高 美国高等教育学会于公布的《护理专业实践本科教育标准》中将评判性思维能力定义为护理专业教育中的核心能力之一[6]。护生具备一定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已得到了护理界的广泛认可和重视。评判性思维作为一种抽象的、概 念性很强的 复 杂 技 能,常 规 课 堂 教 学 方 法 收 效 甚 微[7]。因此本研究增加课程教学前后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评价,探究讨论课教学模式培养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效果。课程教学前后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的配对t检验结果除寻找真相、评判思维的自信心外,其他维度评分差异均有 统 计 学 意 义(P<0.05),课 程 教 学 后 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280分。该研究结果表明护生参与本轮老年护理学课程学习后,其评判性思维能力明显提高,具有正向评判性思维能力。
2.3 护生对讨 论 课 教 学 模 式 的 认 同 度 高 讨 论 课 教学满意调查表可追踪护生对讨论课教学模式的态度及满意度,帮助教师完善讨论课教学模式。本研究于 课程结束后进行教学满意度调查,其调查结果显示,讨论课的教学模式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得到护生的广泛认同,护生普遍认为这种教学模式通过理论在实际中得到实践的方式,结合教师有针对性的点评总结,有利于护生掌握知识点并印象深刻。在培养护生理论联系实际、自主学习、情感态度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特色,详见表2。
3 讨论
3.1 讨论课教 学 模 式 获 得 较 好 的 教 学 效 果 对 老 年护理学进行教学改革,充分考虑到老龄化背景下护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两个方面的因素。本研究设计讨论课教学模式的初衷是提高护生发现和解决老年人存在的健康问题的能力,提升护生在老年护理方面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用性,符合中国老龄化进程加剧的时代背景。同时护生经过内外科护理学课程的系统学习,已经初具学习老年人各系统疾病知识的基础。然而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上述能力的提高,反观讨论课教学模式则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优势在于使护生综合运用主动式、合作式、探究式、反思式的学习方式。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使护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在良好的互动环境中护生进行思考、实 践、反思。采用护生汇报的 形 式 可 以 实 现“所 学 分 享”,由个体向全班进行转化,通过课堂师生互动形成观点多元化的能力,培养护生创新意识和评判性思维。在 引导护生学习预设的知识点同时扩充护生的知识面,培养护生多方面的能力与素质。总而言之,讨论课 教 学模式除了能保证护生掌握老年护理课程大纲中的知识点外还可以弥补传统教学中单向授课的不足,在激发培养护生多项核心能力方面起到显著的效果。
3.2 充分发挥 教 师 在 讨 论 式 教 学 模 式 中 的 作 用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护生学习的指导者与促进者、课程的建设者、教学的研究者。课程教学改革的 效 果与教师的角色作用密切相关。因此在课程改革中应组建构架合理的教师梯队,根据教师的专业能力合理分配角色任务,以保证课程各环节的衔接和教师角色作用的充分发 挥。在本研究讨论课教学模式中,实 现4名教师2个 梯 队 的 结 构(2名 资 深 护 理 专 业 教 师 和2名青年护理专业教师),第一梯队资深护理专业教师有丰富的老年护理教学经验,负责课程整体把握、理论讲授、讨论课精讲点评及青年教师的培养;第二梯队青年护理专业教师,负责护生服务实践的带教与指导,在辅助教学的过程中积累老年护理教学经验。另外,师 资队伍水平直接关系到老年护理教育的发展,应加强师资培训,打造一支老年护理教育人才师资队伍,提升教学质量[8]。为保证老年护理学讨论课教学模式的实施和提高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要加大投入增强青年教师的理论教学和实践带教能力的培养,完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考评。
参考文献:
[1] 刘娜,杨云衣,张媛媛,等.护生参加《老年护理学》课程服务性学习的体验及反思[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7):6-9.
[2] 穆晓云,乔丽娇,赵宏.教学模式改革对护生《老 年 护 理 学》学 习 兴趣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4,28(10B):3696-3697.
[3] 朱捷邹,明珠,陈起航,等.启发式教学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医学影像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5,14(6):611-614
《老年护理学讨论式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来源:《护理研究》,作者:万文洁,刘 娜,杨云衣,徐 燕。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