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支架运用于中学语文微写作教学的策略
所属栏目:中学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9-11-04 10:50:51 更新时间:2019-11-04 10:50:51
摘要 在中学语文徽写作教学中运用知识支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运用知识。遵循陈迷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学习的特点,微写作教学中知识支架的设计可采取如下策略:解释比较,获得概念和运用概念;示范演示,领悟程序性知识;范倒交流,熟悉规则;迁移练习,巩固知识并醋化为能力。
关键词 知识支架微写作教学陈迷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教学略
一、知识支架运用于微写作教学的设计
知识支架是为了帮助学生获取和运用知识,知识支架的搭建要遵循知识学习的特点和知识支架运用的原理。
1.知识学习的特点微写作教学中的写作知识包括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类。(1)陈述性知识的学习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包括符号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本研究主要涉及概念学习。概念学习包括概念获得和概念运用两个环节。概念获得的主要任务就是“区分事物或事件的有关属性和无关属性,发现有关属性结合的规则”[2]。获得概念的方式,有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两种。概念形成,主要是运用归纳的方法,从具体的例子出发,抽取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的过程。“所谓概念同化,是指在课堂学习的条件下,利用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以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生揭示概念的关键特征,从而使学生获得概念的方式。”[3]根据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低年级宜采用概念形成的方式,高年级可两种方式配合起来获得概念。概念获得之后,就会影响学习者的认知活动,进入概念运用环节。
(2)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程序性知识的获得通常需要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陈述性阶段。这个阶段程序性知识是用陈述性知识的形式表达的,如告诉学生写内外结构的字的规则是“先外后内”。主要是学习和理解程序性知识的陈述性表征的命题及操作步骤,并逐条记住规则,尚未进入实际操作阶段。第二阶段:联合阶段。学习者开始通过练习和练习中接收到的反馈信息,将各个步骤有意识地联系起来,即将小的产生式形成产生式系统,成为一个技能组块。第三阶段:自动化阶段。经过足量的练习,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就会达到自动化程度。在这个阶段,无需努力便能够自动完成相关的活动程序,比如学生无须再花精力去想字的结构。活动操作程序的准确性和速度均达到较高水平,成为完全灵活掌握的技能。
2.知识支架运用的原理
周子房认为,概念支架是写作学习的**工具,主要作用在于帮助学生识别关键概念。他还借鉴了美国语文中的相关范例以示参考[4]。邓彤将微型化写作课程中的写作支架分为接收支架、转化支架、评价支架。在写作学习中,接收支架用于帮助学生搜集与写作内容有关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记录和处理;转化支架用于帮助对接收到的信息和阅历、体验等内在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并根据写作需要协调和运用;评价支架主要用于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写作过程和成果。概念支架或接收转化支架,针对的都是写作知识学习中所给予学生的帮助和支持,属于本研究所说的知识支架的范畴。
二、知识支架运用于微写作教学的策略
1.解释比较,获得概念和运用概念在陈述性知识的概念学习中,可以运用解释和比较两种形式的支架,帮助学生获得概念和运用概念。解释。教师阐释概念知识,以定义的方式直接指出概念具有的关键特征,从而使学生直接学习概念。教师先行解释概念,然后再呈现例子,这就是所说的“规—例”法;也可以先呈现例子,再解释概念,这就是所说的“例—规”法;还可以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即先诠释定义,之后呈现范例,再分析这些例子是如何能代表这一定义的,这就是“规—例—规” 法。上面教学设计中支架①就是“例—规”法运用。比较。学生习得概念后,教师要用知识支架引导学生将获得的概念运用到具体情境中去,学生利用支架识别具体的同类概念并将其归入此类。较常见的就是搭建比较形式的知识支架,这种知识支架是在正反例的比较中,识别已经获得的知识所代表的具体事物,从而对该知识有准确的认识。在学生概念初步形成阶段,正反例比较的支架和单个例子的支架相比,更有利于学生识别,剔除错误认识,强化正确认识。上面教学设计中支架②正是基于这样的原理设计的。
2.示范演示,领悟程序性知识示范是指为学生建立写作“原型”提供品质优良的典范作品。示范是支架的一种表现形式,它能把知识演示给学生看,为学生提供“专家”解决问题的样本。在微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自己的“下水文”,并且说明自己的思维流程,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体验。示范形式的知识支架用于程序性知识的建构中,要体现出的不仅是思考的结果,更是思考的过程。从思考的结果到思考的过程,是“倒推”,从结果中发现特点尤其是优点,然后倒推产生结果的原因,即思考的过程,在关于思考过程的师生交流中,帮助学生建构相应的写作程序性知识。《重点观察》教学设计中的支架③就是一个典型的示范形式的知识支架。
3.范例交流,熟悉规则范例是微写作教学中比较重要的支架形式。在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中,练习是习得知识的必要步骤,只有通过练习,程序性知识的学习才能从陈述性规则阶段进入程序性知识阶段,继而达到自动化。在练习中,会产生大量的范例,充分利用好范例,建立支架,是促进知识建构的主要策略。在《重点观察》这个教学课例中,共设计了三个范例研讨的知识支架,支架②用于陈述性知识获得和运用阶段,目的是形成正确的概念,支架④、支架 ⑤用于程序性知识学习的第二阶段,目的是不断识别规则、熟悉规则。在程序性知识学习阶段对学生练习产生的范例进行研讨,对学生概括正确的程序性知识、剔除错误的程序性知识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从学生写作实践成果提炼出的知识,更容易被学生认知和转化。
三、知识支架运用于微写作教学的建议
1.要在学生的写作实践中搭建知识支架学生写作学习的过程是在写作实践中主动建构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的纯粹知识的刺激而做出反应。在微写作教学中,无论是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还是程序性知识的学习,都应该重视学生自己的写作实践和写作体验,在学生写作实践过程中,教师搭建知识支架到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究中,帮助学生建构起自己的写作知识体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知识支架”进行自我知识的建构与提升,这样,降低了学生自我创作的难度,改善了学生的写作体验,保护了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要遵循知识建构的规律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学习都有各自的特点和规律,知识支架的搭建要遵循这些规律。遵循概念学习的规律,设置解释、比较形式的支架;遵循程序性知识的三阶段学习过程的需要,相机设置适宜的支架:示范、范例、迁移。这里再重点说一下知识学习中的范例。在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概念学习中,范例不仅能突出概念的定义性特征或原型,而且可以丰富学生表象,而特征与表象都是学习者获取概念的重要条件和基础[6]。范例使用时,既要考虑精心选择正例,也要重视反例的作用。实践中正例使用比较广泛,从正例中可以提炼出正确的概念性的写作知识。反例的价值常常被忽略,而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反例,利于帮助学生识别和把握概念的本质。
在程序性知识建构时,同样也要综合使用正例和反例,选择一定量的合适的正例和反例,在比较中,最终能够对同类和不同类刺激模式进行正确区分和判别。
参考文献
[1] 邓彤.微型化写作课程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
[2] 乐国安.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概念获得的某些研究[J].心理学动态,1985(04).
[3] 路海东.教育心理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知识支架运用于中学语文微写作教学的策略》来源:《教学与管理》,作者:乔桂英,刘晓晓。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