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包班制”的试点与探索
所属栏目:小学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9-11-15 11:09:01 更新时间:2019-11-15 11:09:01
《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指出:针对小学教育的实际需求,重点探索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培养一批热爱小学教育事业、知识广博、能力全面、能够胜任小学多学科教育教学需要的卓越小学教师。
一句“你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让听者唏嘘不已,也让教育工作者感受到分科教学后的窘态。事实上,小学教师身兼多科的现象并不少见,比如语文教师经常兼任思品学科。可一位教师同时任教语文和数学,是否可行呢?在“全面发展”、“全人教育”的背景下,我校结合正在进行的教育部重点规划课题的研究,进行了一年级教师“包班制”的试点与探索。
一、综合分析多方意见,合理确定试点年级
作为一项试点探索,我们进行了前期的宣传,提出了“包班制”的设想。想法一提出,便马上有老师提出反对意见,“都教了这么多年的语文了,让我来教数学,怎么会教?”“我数学老师普通话都不好,怎么教拼音?”其次压力来自于家长,“我的孩子是不是被你们当作小白鼠来做实验?”“一个教师教那几门课,忙得过来吗?”质疑声逐渐被放大,甚至形成了一定的社会舆论。静下心来思量,教师的反对不无道理,一直从事分科教学的他们对自己所任学科的教学已驾轻就熟,如果学科跨度过大,任务过重,势必从心理上产生焦虑,打破原有的思维习惯,以致影响教学效果。家长的担忧更是可以理解,突然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让一个教师同时教几门学科,理论上肯定不如一个教师教一门学科来得轻松。
要改变教师和家长的认识,必须更新理念。首先,我们向他们介绍了全科教学在世界各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实践,要他们认识到 “包班制”的试点探索并非我们学校独创,其实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施经验。其次,通过会议、校报、家长会等途径,指出分科教学的优势,比如有助于增强教师的专业能力、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等等;而进行多科教学的包班制则有助于增加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时间,有助于全面了解学生,更有助于培养全面的人。如果我们把孩子当作具有丰富可能性的完整的人来培养的话,那全科教学肯定优于分科教学。从人的一生发展来看,学习是由综合走向分科,再到专业学习的一个过程。通过一系列的宣讲活动,教师和家长逐渐转变了观念,但仍有部分人持观望态度。
二、基于特点选择教师,有效实施统整教学
一个教师就是一门课程。选择相应的教师去进行试点和探索,是取得“包班制”教学成功的关键。首先,让理念先进、学科教学能力突出的骨干教师参与。他们已经在某一学科领域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有精力去研究另外一门学科的教学。其次,让那些富有爱心、乐意探索的教师进入。他们可能业务能力并不很强,但有着热情和一颗关爱孩子的心,毕竟一年级的同学需要更多的耐心。考虑到是试点探索,我们在一年级的六个班选择了三位数学教师和三位语文教师进行包班,采取的是一位教师任教两门学科,即“语文 + 数学”,而音乐、美术等专业基础相对较高的学科仍然由其他专任教师教学。之所以选择三位语文和三位数学老师进行包班,主要是考虑到一旦出现改革困境或教师请假等情况,方便合班进行分科教学。这既是对课程改革的全面考虑,也是对学生个体负责。
紧接着的问题就是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具体落实。一种方案认为仍应采用分科教学的方式,即一个教师教授两门不同的课;另一种方案认为可以进行学科间的统整,即对于学科之间的交叉内容实施整合教学。经过研讨,大家普遍认为两种方案应该兼而有之。比如,一年级的孩子入学后不识字,但数学学习需要学生理解题意,于是,先学两星期语文,除了教学拼音知识外,还整合数学教材中出现的生字词,这样一来,原来长达一个月的拼音学习仅用了两周就学完,同时还把数学的一部分任务完成了,有了识字的基础,数学学习也显得轻松多了。而在学习数学的“比一比” 时,借助实物和生活经验,学生认识了“高矮”、“多少”、“上下”等诸多生字,也有效地促进了学科间的整合学习。当然,对于一些学科特征比较突出的知识,比如“20 以内的退位减法”、古诗“登鹳雀楼”等仍然采用分科教学的方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协同教学也由教师自发地创生出来,语文教师比较擅长的内容可实施合班教学,其他老师则进行辅助教学或听课学习,这样的合作,是试点之初没有想到的,但它同样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能力的提升。
三、过程注重课程意识,评价突出内容整合
任何一项改革如果没有过程的管理,结果只能是“脚踩西瓜皮——溜到哪里算哪里”。同样,如果没有评价的跟进,也容易偏离设定的目标。参与实施的教师由于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在实施之初迫切地需要共同研修,原来教学语文学科的教师想知道数学是怎么教的,而数学教师也有相似的想法。六位实施“包班制”的教师不再单打独斗,他们通过阅读两门学科的课程标准,梳理两本教材的知识点,逐渐提炼出适合统整的内容,也分析出更适合分科学习的内容。教师普遍感觉到,对于数学的起始单元课,比如“认识 11-20 以内的数”这样的“种子课”还是分科实施比较好。更有教师,为方便学生的学习,开始自编整合两门学科的内容作为教材。对于教师的主动尝试,学校均持肯定的态度,并对他们的探索进行了赞美和经验的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已经在潜默移化中得到了发展,主体意识、生成意识和资源意识都在不断显现,这是试点改革之前无法想象的,特别是有教师开始主动融合其他学科的学习。为保护教师开发课程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并没有急于对学生进行常规的单元测试,而是在学期结束时进行了统整测试,即一张试卷上既有语文内容,又有数学内容,更有两者兼而有之的综合试题。
“包班制”探索实践一年多来,启示颇多。从课程改革管理的角度来看,课改应该积极吸收已有改革经验,充分尊重教师和家长的建议,抱着真心对学生发展负责的态度去实施。任何急功近利、打速决战或速胜战的课程改革都会因违背教育基本规律而最终失败。从教师发展的角度来看,他们逐渐从关注学科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身心发展。起初教师都不愿意更改已经形成定势的工作习惯,而一旦将教师引领到课程研究的幸福道路上来,让他们感觉到每天都是新的,往往能够激发教师的无限可能,特别是课程意识的激发和课程内容的开发。当然,团队的协作也让教师间的关系更为融洽和谐,他们能从更全面的角度去欣赏孩子,鼓励孩子。从学生的发展来看,“包班制” 的实施让师生关系更为和谐,语文和数学的统整学习让他们更为轻松有效,统整测试更易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虽然家长们无法拿自己的孩子进行“包班”和“非包班”的对比,但对于孩子们的身心协同发展还是颇为满意的,原先观望的家长也不再坚持自己的意见了。诚然,在“包班制”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师的综合素养问题、教师请假后的代课问题、教师的工作量加大带来的负担问题以及还有何种施教模式更适合学生等,都是现实中不能回避的,这些问题的解决还须再进行深入的探索与思考。
《小学教师“包班制”的试点与探索》来源:《教学与管理》,作者:梅志华。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