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有效实施探讨
所属栏目:教育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10 10:55:46 更新时间:2019-12-10 10:55:46
摘要:作为现代高校人格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命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命教育的核心在于关注生命,旨在通过教育手段,提高大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引导其珍爱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是一种倡导生命价值的教育形态与价值。在我国大学教育体系中,生命教育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立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分析大学生生命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提升高校教育综合水平。
关键词:大学生 大学教育 德育教育 生命教育
1. 生命教育的内涵与意义
顾名思义,生命教育是一种以生命为主题和要素的教育形式,从内容来看,生命教育包括生命知识的传授,同时也包括对于生命意义的领悟,旨在通过生命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意志能力和道德水平,提高个人综合修为与素养,进一步理解生命的内涵,以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构建有机统一的思想认知体系 [1]。很多著名学者对于生命教育都有过深入的探讨,举例来说,学者吴兰说道:“生命教育旨在提升学生的人文关怀,是一种对生命关切与理解的教育理念,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人身观、价值观,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轨道,进而感悟人生的真正意义,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从以上学者论述可以得知,生命教育是一种现代科学的教育理念与模式。
从社会实践来看,近年来,各种社会思潮不断涌现,对大学生思想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和影响,特别是互联网的兴起,更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更高的难度,各种消极思想通过网络迅速传播,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较大挑战,开展生命教育,就是要解决传统文化理念与现代社会之间的冲突问题。本文认为,生命教育包括多个维度,首先,生命教育要引导大学生珍爱生命,理解生命存在的真正意义,其次,要引导大学生正确客观对待事物变化,理解生老病死中的自然运转规律,进而强化自身认知水平,第三,要明确生命真正的价值,积极追求和探索有意义、有价值的生命,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基于此,在新时期对大学生开展生命教育,要从生命本质、生命价值、生命意义、生命规律等多个角度入手,引导大学生充分理解生命、关爱生命、尊重生命,提高自身思想道德水平,用正确的生命观念指导自己的生活,活出更加精彩的人生,为社会贡献应有力量的同时,获得生活的乐趣。
2. 大学生生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教育实践来看,虽然我国大学教育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但是在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时期,极容易产生生命困惑,造成消极心理影响,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出现轻生等极端现象。透过现象反观问题,这是我国大学生生命教育本身存在的严峻问题。
2.1 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缺失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最为重要和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开设生命教育课程。从世界范围内来看,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开设了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生命教育课程是美国大学的必修学科,在整个学科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我国台湾地区,很多大学也都开设了生命教育课程 [2]。但是,在我国高校内,专门开设生命教育课程的学校寥寥无几,很多学校都没有配备专门的老师,教学内容一般都被安排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当中,不具有针对性,也没有一起充分的重视。这样的课程安排存在明显弊端,很多思想政治老师认为,生命教育不属于其教育体系内容,进而忽视了专门生命知识的讲解,很多老师都是政治学、教育学出身,没有经过系统性。科学性的培训,讲授内容也缺乏针对性,满足不了大学生对于生命知识的渴求。
2.2 生命教育缺乏有效的载体在大学校内开展生命教育,要依托有效的载体。很多高校在开展生命教育过程中,单纯依托专业课程,讲解内容缺乏专业性和实效性,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从国外教育实践来看,开展生命教育要与校园活动有机结合,但是我国高校明显存在这方面的缺失,很多校园活动都围绕专业知识展开,很少与生命教育知识有机结合。此外,在构建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很多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目标都过于功利,重视物质层面东西,忽视了精神方面的要素,在开展校园活动的时候,一般都注重专业技能训练和文化素质训练,对于生命知识等精神要素重视程度不足,这样的做法,让大学生生命教育失去了可以依托的有效载体,不利于大学生生命教育总体水平的提升。
3. 创新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有效策略
3.1 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在新时期,要想发挥生命教育在大学生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必修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通过系统化教学,提高学生对于生命知识的理解和认知能力。在开展生命教育过程中,要对现有教育格局进行改革,将生命教育从思想政治课程中脱离出来,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门类,提升课程的综合性与专业性,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生命教育知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看待生命,科学认识生命运转规律 [3]。在具体的教学操作过程中,要构建立体化的课程结构,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将课内与课外内容进行有机结合,适度配比专业知识课程与实践课程,提升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人文特性。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网络社会特点,根据各种社会思潮,进行有针对性的回应,提高课堂教学内容的实效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高质量的大学生生命教育,离不开高素质教师的支撑,在开展教育过程中,要打造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可以通过专题教学的方式,让不同教师发挥自身优势,针对自己的教学强项开展工作,提升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总体水平。
3.2 注重生命教育校园文化的营造在高校开展生命教育,要注重营造校园文化范围。随着社会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现代高校范围明显出现功利化趋势,对于生命意义与生活内涵的思考越来越少,要想提高大学生生命教育水平,必须注重校园文化的营造,提升对生命教育的重视程度。此外,大学生生命教育缺乏有效的实践环节,单纯通过学校课堂教育来开展生命教育,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由于正处于叛逆期,对于生命教育课程讲解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起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因此,要注重关于生命教育校园文化的营造,提升生命教育的趣味性,充分依托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精神内涵,引入关于生命知识与生命主体的思考,营造珍爱生命、享受生命的文化氛围。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在高等教育体系内,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要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模式,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和方案,提高大学生生命教育水平和实效。在实践工作中,要结合当前社会思潮与大学生内心动态,提高生命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发挥教育效果,实现教育目标,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体水平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 韩文根,马慧媛 . 关于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思考 [J]. 教育探索,2013,(3) :117-118.
[2] 黄培清 . 当前大学生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J]. 教育探索,2011,(5) :140-141.
《新时期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有效实施探讨》来源:《管理观察》,作者:毛俊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