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对话教学中提升理答的有效性
所属栏目:小学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17 10:59:24 更新时间:2019-12-17 10:59:24
摘 要: 对话是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反馈是课堂对话教学的模式,通过这一过程,让教师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也能从教师的评价中掌握知识。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对话教学中教师的“理答”脱离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数学课堂对话教学中的理答随心所欲,学生受益匪浅成为纸上谈兵。因此,针对对话教学中提升理答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中要讲究层次性、引领规范性、组织条理性、注重思辨性。
关键词: 小学数学;对话教学;理答艺术
一、对话教学中“理答”的概念内涵
从国内最早 研究“理答”的 专 家 之 一———华 东 师大崔允漷教授的解杼中,所谓“理答”是指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理性”反应和“搭理”艺术,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重要环节。 从教学有效性的角度出发,数学课堂“理答”一般包括教师提问、学生思索、指名回答、学生应答、教师梳理等层层递进的相关链接。理答既是一种“讲理”的教学行为,更是一种“推理”的评价行为。 它不单单是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的合二为一式的评价,而是需要引导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理答的形式可以有前呼后应、推波助澜、画龙点睛、拨云见日式的, 再细化为语言性理答和非语言性理答两种。王崧舟、窦桂梅、吴正宪等名师都曾经对理答行为进行微格研究过。 理答艺术是教学中的对话,是奏响高效课堂的美妙旋律。 [1]
二、对话教学中“理答’存在的问题
(一)“理答”形式简单化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 年版)》理念的影响下,教师逐渐明白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秀”,他们开始尝试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问题的答案,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并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合适的反应及处理,然而在部分教师的数学课堂教学上,缺乏“理答”智慧。 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置之不 “理”或剪不断、“理”还乱,失去了“理”直气壮的效果。例如,在教学“9 的乘法口诀”时:师:一九得几?生:一九得九。师:对!二九呢?生:二九十八。师:很好!三九呢? …… 教师只是简单的反馈对还是错,学生“填鸭”式的输入。 这样的理答简单化而失效,学生根本没有探究思考过程,知识是学习了,但是没有深入,学生是被动学习,而不是主动获取新知。
(二)“理答”呈现模式化教师通过观摩课或是观看案例,对于对话教学有了一定的了解与掌握,也渐渐用于教学,师生之 间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而是向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模式转变。 然而在实践中,对话教学中“理答”普遍存在着模式化的问题,降低了教学效率。
三、对话教学中提升“理答”有效性的出路
(一)讲究层次性由于学生学习能力及接受能力的差异,即使同一个问题,不同层次的学生会做出不同的回答。 这就要求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回答,做出不同层次的理答。 对学优生,要追问,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入发展;对中等生,要鼓励学生把答案表达清楚,帮助学生思维的形成;对学困生,要尽量让学生说,鼓励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对话一:师:你能找出这张正方形纸的二分之一吗?生出示自己的作品,并回答:涂色部分就是二分之一。师:你真会找分数。但是我们不能说涂色部分就是二分之一,应该说涂色部分就是这张正方形纸的二分之一。对话二:师:你能表示出这张正方形纸的二分之一吗?生准确表示出二分之一,师追问:你是怎么找的?生:我把正方形纸对折,纸被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张纸的二分之一。师:表述的很清楚。你们像他这样找一找并说一说三分之一,四分之一……吗?教师在教学 中对不同层 次的学生做 出不同的要求,并分层性进行理答,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2]
(二)引领规范性严谨、规范是数学语言的 两大重要特 点,教师在数学对话教学中的理答要求具备清晰规范严谨 的语言表达,循循善诱,以身作则,让学生感悟到学习数学应该讲究语言严谨、表达规范。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教师设计了一个动手操作,实验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合作探究圆锥的体积公式。师:通过实验,你有什么发现?生 1:我发现把圆柱里的水倒进圆锥里,可以倒 3 次。师:是刚好满满的 3 次吗?生 1:是。师: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把圆柱体里的水倒进圆锥体里,正好可以倒满 3 次。师:还有其他发现吗?生 2:我发现 3 个圆锥体的水正好可以装满圆柱体。师: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生 3:说明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 3 倍,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师:同意他的观点吗?学生开始思考,有的点头 有的摇头,还 有的直接喊出:他没有说明等底等高。 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理解如果没有等底等高,不能说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 3 倍,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 1 3 。
(三)注重思辨性解题时不能就题论题,而应该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思考解决问题。 教学中注重数学的思辩性, 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发散思维,以思促悟举一反三,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教师出示这样一道题:有一个长方体长 4 分米、宽 4 分米、高 8 分米,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学生各抒己见,成功的解决了问题。师:还有其他更简单的方法吗?教室里忽然安静了下来,同学面面相觑,他们开始进行思考。生 1:老师,我还有简单解法,列式是:8×4×5。生 2:式子里的 5 是什么意思?伴随着这个声音,班级学生开始讨论起来了。师:“这个问题问的好。你能说一说吗?” 生 1:长方体四个侧面相等,也就是 4 个 8×4,上下两个面是两个正方形,面积是 4×4×2,也就是 1 个 8×4,合起来一共是 5 个 8×4,列式是 8×4×5。师:学生 1 的想法很有创新性,同学们应该学会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
总之,理答贯穿于教学过 程的每一个 环节,有效理答可以化被动的消极行为为主动的积极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培养学生随机应变、言之有理的本领,融洽师生和谐关系,丰富了师生的文化底蕴。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丰富自己理答的经验,提高课堂教学机智,让数学课堂焕发光彩。
参考文献:
[1]陆海霞.提升师生对话有效性的引擎[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1(8).
[2]李雪亮.再组织理答的三重境界[J].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教学版),2010(3).
《小学数学对话教学中提升理答的有效性》来源:《福建教育学院学报》,作者:张昌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