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数学趣味游戏教学的有效做法
所属栏目:小学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25 10:31:47 更新时间:2019-12-25 10:31:47
【摘要】将趣味性教学理念引入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是素质教育环境下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重要形式。 教师可以通过趣味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以趣味游戏深化学生的数学意识,通过趣味游戏来展现数学学习的无穷魅力。 本文与立足生活、游戏教学、互动几个方面探讨了进行数学趣味教学的实践。
【关键词】低段数学 趣味游戏 有效做法 趣味教学
一、立足生活和游戏,创设学习情境
学生学习数学的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的理念,不应当以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为最终目标,而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学习数学中经历的学习过程、掌握了多少学习技能,体验比学到知识对于学生将来的发展有着更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学到知识和技能,体会到数学学习给他们带来的成功和喜悦。 当前,小学数学教材中注重用精美的图片来显现学习情境。所显现的许多情境都是学生喜爱的故事、游戏或具体的生活情景,可是再生动、再有趣,那也只是一幅静态的画,当学生看的次数多了,难免会觉得枯燥。 针对这一情况,要在教学活动中尝试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和游戏,把一些“静态”情境变成“动态”情境。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爱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 针对这些特点,我们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各个环节,力争把每个环节都让学生当作游戏的过程,让学生在游戏中动动手,动动脑,动动嘴。 比如:在学习认识测量的初步认识时,老师不要急于讲,而是引导学生随心所欲地在课桌上摆弄准备的学具,看一看,摸一摸,估计一下它们有多长,同桌之间相互目测一下同学的身高。 学生马上争先恐后地看、量、说,然后老师再引导学生相互交流,介绍自己发现了什么,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对不同形状的物体的长短有了初步了解。 真正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巩固了新知识。
二、在“玩”中学,增强学生的团体意识
通过创设游戏环节让学生边玩边学。 例如,在教学“可能性”时,为了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描述生活中的事情,课中笔者设计了分组摸球游戏。游戏每 6 人一组,分为两步:1.在装有 6 个全部是黄球的口袋里每人摸一次球,体会事件发生的确定性,用“一定”“不可能” 描述;2.在装有 3 个黄球、3 个白球的袋子里摸球,每人摸一次,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用“可能”描述。 教学这样设计,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感悟新知。 再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一课时,教师可准备很多长方体、正方体、球体和圆柱体积木,然后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给每个小组同样多的积木,让学生们玩“搭积木”的游戏,看哪个小组搭得高、搭得漂亮,这样学生能边玩边直观认识到立体图形,并能准确说出它们的名称。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还能够拉近学生之间的关系, 增强学生的团体意识。
三、创设数字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老师通常都是顺着教材设置的过程照本宣科, 虽然小学低年级的数学难度还不是很高,但这样的授课方式只会打击学生探知的欲望与学习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只会记笔记,不会主动思考,被动学习的习惯。 教师应当将枯燥的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这样可以将抽象的数字转化为真实可感的日常事物。 例如,在学习“0”这一概念的时候,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情境:小明手里有 10 颗糖,吃掉 3 颗糖以后,小明还剩下几颗糖呢? 这时学生会回答 7 颗。 老师可以继续问学生:如果小明还想继续吃,那么他最多还能吃几颗呢? 通过思考学生会回答 7 颗。 这样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所有的糖都吃完以后, 小明手中还有几颗糖。 这时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思考“0”这一概念。
综上所述,低年级小学生具有的好奇心强和活泼好动的特点,因此,教师应在枯燥抽象的数学课堂引入课堂游戏与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为学生奠定扎实的数学基础,培养其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个人素养,提高个人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唱,方明.小学课堂互动情况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问题探究[J].课外语文,2018 年19 期。
[2]沈洁.高中地理课堂师生互动有效性探讨[J].中学教学参考,2018 年13 期。
《小学低段数学趣味游戏教学的有效做法》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作者:祁菊兰。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