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视角下大学生群体分化探讨
所属栏目:教育学论文
发布时间:2020-02-04 17:18:49 更新时间:2020-02-04 17:18:49
摘要: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群体中的德育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在大学生群体中表现尤为明显。这些是我们社会以及德育工作者所要关注的问题。在本文中,先了解德育问题主要受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影响。通过大学生对课余时间的活动安排,将大学生进行了群体分类。具体分为学习型群体、实践型群体、创新型群体、玩乐型群体和综合型群体。
【关键词】德育 大学生 群体分化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条件普遍获得了改善提高,同时人们受到外界影响也不断加大,如: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个人因素等,造成了大学生群体分化问题的出现。这些群体分化导致社会上不稳定因素的出现。我们需要根据这些群体分化来分析出所存在的德育问题,提高德育工作者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改善社会不良风气,提升家庭教育,加强师生之间沟通交流,重视个人能力培养等方面促进德育问题的解决,稳定社会秩序,对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德育”这个概念在西欧国家的研究表现得尤为透彻,在世界范围内的贡献也是巨大的。如柯尔伯格等学者提出用道德两难问题来组织学生进行道德讨论的德育方式。拉斯思等人主张设计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来帮助大学生进行自我认知,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德育工作者要根据不同群体实施不一样的教育方案和引导策略,创造更加和谐的德育氛围。
2.国内研究状况
中国的德育研究从春秋时期的孔子就开始有了萌芽,孔子的“因材施教”理念对中国德育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起着借鉴的作用。我们探讨大学生德育问题时,要从不同群体分化的角度来找出德育出现的问题,如:晓文、吴胜红等学者认为:“家庭的经济条件,生活环境等因素共同对大学生群体分化产生影响”。刘献君从大学德育基本理论、大学生德育对象、大学德育实践以及大学德育研究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对大学德育教育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从德育方面的角度来讨论群体分化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如:徐寅、庄源源分析了大学生群体中的学习型群体、实践型群体、创新型群体、玩乐型群体的德育问题及教育对策;如:崔国红、于钦明、郑南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群体分化中德育所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德育问题的对策。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1.相关概念界定
第一,德育。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习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本文从广义上的家庭、学校、社会、角度对大学生群体进行分化,并从中探究出德育问题,最终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第二,群体分化。所谓群体分化是指社会成员拥有的社会资源的不同而导致成员在社会中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处于不同的社会地位,群体分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分工的形成,提高了生产效率,但也导致了社会贫富差距的拉大,社会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本文所提及的群体分化从德育视角下对大学生群体进行了分类,从分类中找到德育方面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2.理论基础
第一,社会分层理论。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是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韦伯认为财富、权力、声望是社会分层理论的体系。本文主要根据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内容中的财富、权力和声望三个方面来作为大学生德育视角下群体分化问题的研究角度,主要从家庭因素、个人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对大学生群体进行分层,探究出问题并找到相应的应对策略,维护校园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第二,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于1952年提出来的。班杜拉认为行为习得有两种不同的过程:一种是通过直接学习,从自己对学得知识的内在转化,变为自己经验的过程;另一种是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习得行为的过程。本文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对大学生群体产生的影响。通过大学生自身学习经验的汲取划分为不同的群体类型,通过对该理论的研究,为本文提供大学生群体分化的途径。
3.研究方法
本文采取的文献法也称历史文献法,通过收集各种资料,分析出资料中的重要信息,根据自己的研究理解,达到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本文通过格伦斯基的《社会分层》等书籍的分析理解,从社会工作者的理论中,借鉴分析大学生群体分化的层次。从分化的层次中探究出当今大学生德育教育出现的问题,通过赵玉英、张典兵的《德育原理》等书中找到德育问题的应对策略。
三、大学生德育视角下群体分化的现状
本文主要是通过大学生群体在课余时间的活动安排而划分群体的类型,主要分为学习型群体、实践型群体、创新型群体、玩乐型群体和综合型群体。
1.学习型群体
学习型群体是指在大学生群体中学习能力很强的群体,面对各种各样的环境,都能利用有限的资源,在最短的时间里学习适应生存环境的过程。学习型群体是适应社会生存的关键,大学生要善于学习适合自己的知识去适应社会的发展,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创造社会财富。
2.实践型群体
实践型群体是指在大学生群体中善于发现身边的事物,用自己的亲身经验去探索事物内在奥秘的群体,这些群体具有很强的组织能力,有自己的思想理论,通过宣传自己的思想带动更多的人们积极参加到自己的实践课程当中,在群体中担当领导者的角色。获得人们的支持,在合理的实践基础上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3.创新型群体
创新型群体是在实践型群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把实践中的事物付诸于行动,创新型群体需要有大胆开放的思维,敢于挑战新生事物,有超越常人的举动,有勇于探索的精神。高校的德育工作者以及社会团体应该积极支持大学生群体的想法并提出自己的要求和建议,让他们在挫折和前人的经验中越走越远,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4.玩乐型群体
玩乐型群体在大学生群体中比较常见,虽然这些群体虽然没有把心思完全放在学习上,但他们在学习之余,会通过社交、娱乐活动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这些知识的运用对于大学生今后走向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通过不断地学习经验和自我感悟来提升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能力。
5.综合型群体
在大学生群体中也有很优秀的综合型群体。他们在学习中既有很好的控制能力和学习能力,在生活中也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善于人际交往,在社会生活中成为一名不可缺少的成员。我们要从多方面学习,发掘自己的潜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成为社会中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四、大学生德育对群体分化的影响
1.家庭教育对群体分化的影响
父母的教育方式影响大学生的生活行为。家庭教育主要有民主型、独断型、溺爱型、分歧型四种教育方式。在不同经济、文化背景条件下,家庭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家长的教育方式会影响孩子在今后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的方式。恰当的方式能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不适当的道德教育的方式和不专业的知识,会对不同家庭环境成长下的孩子造成更加严重的影响,阻碍他们的发展。通过上述研究,大学生受家庭因素的影响,会分化出学习型群体和实践型群体。
2.学校教育对群体分化的影响
学校道德教育主要受老师的行为和学校的规章制度的影响,学校教育方式主要有言传身教、道德叙事、人文关怀三种类型。学校教育规范了学生的言论和行为举止,丰富学生的生活,在玩乐中学习经验和为人处世的道理。用自己的行为来规范学生,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责任意识,不良的教育方式激化老师和学生的矛盾,造成社会上不稳定因素的发生。通过上述研究,大学生受学校因素的影响,会分化出玩乐型群体和学习型群体。
3.社会教育对群体分化的影响
社会道德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社会教育主要有传统文化、大众媒体和社会实践三种类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使中国传统文化更加深入人心。但在宣传道德教育中,一些人会扭曲传统文化,对中国的道德发展造成伤害,这就需要我们为中国传统文化提供道德价值观念,采用社会舆论宣传,让这种道德观念融入更多人的理念当中。通过上述研究,大学生受社会因素的影响,会分化出创新型群体和综合型群体。
五、大学生群体分化中德育问题的应对策略
1.净化社会环境,营造和谐融洽氛围
社会环境是影响学生生活的重要的外部条件,融洽的社会环境会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在实践课程中把自己课本上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学生思想教育不能停留在课本上的知识,我们需要通过实践来验证我们学习到的知识,正确地解决我们在实践活动中所遇到的道德问题。把这些理论运用到社会实践,从而在亲身经验中提高自己。
2.注重家庭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定位
学校是运用社会构建,让学生可以适应社会生活。但学生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是与父母相处的,他们的行为与父母的行为息息相关,因此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根深蒂固和不可取代的,所以我们更要重视家庭教育对学生产生的影响。现在的家庭教育通常和学校教育紧密联系,学校的德育工作者会把学生的问题定期和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以便更好地解决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优势互补,在教育沟通中找到合适每一个家庭的教育方式,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3.加强师生交流,拓展双向沟通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与教师相处会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关系,教师的关系素质总是和教学技术能力紧密相连,老师的教学内容不能仅局限于书本上知识,在课余的时间也要发自真心地去关心学生的情感生活,多了解他们的需要,彼此之间沟通了解,解决师生之间的矛盾问题,也可以开展社团活动,从活动中了解学生在生活上、心理上的问题,了解他们的想法,从讨论中让他们积极探索社会问题中有关德育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潜能和看待事物的能力,同时也扩大了德育教育的影响力。
六、结语
我国大学生群体分化成为普遍存在的现象。因为大学生所处的环境不同,原有的群体也会随之细化,分裂出不同群体的可能。家庭、学校、社会条件是影响大学生群体分化的重要因素。在课余时间安排方面对大学生群体进行分化,大学生群体分化为学习型群体、实践型群体、创新型群体、玩乐型群体和综合型群体,对于解决群体分化中存在的问题应该是德育工作者所要关心的话题,本文在研究德育问题应对策略方面,发现净化社会环境,营造和谐融洽氛围;注重家庭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定位;加强师生交流,拓展双向沟通三个方面对于解决大学生德育问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减缓大学生群体之间的矛盾冲突,营造文明和谐的氛围。由于本人的能力有限,研究对象的数量不足,在理论论述中存在一些缺陷,这些缺陷和不足也会成为我以后的研究方向,在论文中不断改进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晓文,吴胜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收入及自我评价的相关性研究[J].南京化工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
[2]张胤,唐晓娟.对社会分层与教育分层若干问题的研究[J].教育探索,2000(3).
《德育视角下大学生群体分化探讨》来源:《中国德育》,作者:王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