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策略
所属栏目:经济学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9 10:34:47 更新时间:2020-03-09 10:34:47
近年,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沿线各国和地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合作。面对如火如荼的“一带一路”建设,河南省还比较缺乏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具备跨文化交流技能、外语流利的国际化人才。高校可以通过加快课程改革力度,引入国际化人才通识教育,充分重视并大力支持国际化人才建设,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国外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国家政策,积极招收来华留学生,改革大学英语培养体系,进行专门用途英语ESP教育等举措,推动“一带一路”倡议顺利开展。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
习近平同志在深刻观察和思考世界形势的基础上,于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6年来,我国涉外经济文化交流愈来愈频繁,但鉴于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俗等多方面与我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要在全球范围内全面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培养大批具有全球视野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互惠互利的合作,推动沿线地区共荣发展,构建一体化经济贸易新格局,顺利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国际化人才是首要条件,也是必要条件。在当前“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的过程中,培养国际化人才迫在眉睫。高质量的国际化人才,可以满足“一带一路”建设对高层次智库的内在需求。发挥国际化人才效应,实现高层次人才到技术乃至经济优势的顺利转化,能促使我国更好地与沿线各国和地区实现经济发展和区域共赢合作,共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河南省地处中原腹地,省委、省政府已经着手采取措施全面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省内高校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日渐突显。
一、河南省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机遇和挑战
(一)河南省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机遇
毋庸置疑,“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处于中原腹地的河南省带来了巨大的战略机遇。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占有一席之地,河南省就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利用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州航空港等平台,借鉴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引入丰富的自然资源,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并拓宽传统行业发展空间,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分工,推动全省跨国企业在海外建立生产研发基地。在此背景下,河南省乃至全国各行业都需要大量精通外语、知识新、技能强、视野广的国际化人才。随着国际化人才培养政策和方针的出台,省内各高校审时度势,抢抓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从自身优势出发,放眼国家战略,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各高校配合“一带一路”建设,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创新,科学调整课程标准和体系,寻求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切入点。河南省诸多高校如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已经在积极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路径,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另外,北京外国语大学推出的国际人才英语考试(国才考试)也在黄河科技学院设立考点,在外语教学界和大学生中引起很大反响,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吸引了诸多学子前去参加测试。该考试旨在考查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化人才需要具备的外语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不谋而合。
(二)河南省国际化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
河南省地处中原腹地,既不临海也不临边,属于典型的内陆型省份,缺乏传统意义上的国际化路径。面对“一带一路”带来的各种发展机遇,河南省人才资源现状与“一带一路”建设人才需求存在较大差距。首先,相对于沿海沿边省市,河南省国际化程度存在不足,对于国际化带来的价值和意义,尚处于初步摸索阶段,需要深入地了解并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其次,国际化人才资源严重匮乏。“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亟待大量具有国际头脑、能讲外语、深谙跨文化常识并掌握专业技术的各类人才。其中,国际贸易、国际法、政策法规、市场开拓、项目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商务谈判等方面的人才尤为缺乏。国际化人才缺乏不利于更好地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河南省需要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规范国际化人才引进平台和程序,通过内引外联加快国际化建设步伐。最后,河南省国际化人才知识结构相对单一。河南省高等教育虽然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已经有所作为,但由于底子薄、起步晚,高校专业设置与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存在脱节现象。国际化人才长期被片面理解为外语人才,能讲外语即可打上国际化人才标签,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其他国家文化、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关注,对于文化包容、社会多样化、国际通行规则、政治经济走向等国际生态的把握相对不足。总而言之,河南省国际化人才培养任重而道远。
二、河南省高校培养国际化人才路径
高校要树立人才培养的全球化观念,即以全球性眼光审视人才培养的标准、内容、层次、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和体系性变革,最终使培养的人才具有全球性竞争力。针对河南省国际化人才培养现状,笔者建议可以采取针对性较强的具体措施。
(一)加快高校课程改革力度,引入国际化人才通识教育
目前,河南省部分高校的专业划分还存在划分过细、过窄的现象,导致学生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复合型人才,已经严重影响高层次人才建设和国际化开放步伐。高校应对学科体系进行相应的改革,要积极推动专才教育向通才教育转变,逐步改变人才培养结构,将国际化课程体系作为通识教育的必修内容,纳入学分制管理,并积极联系跨国企业,帮助学生联系实践单位,引导学生参与跨国企业实践活动,使学生对中国的国际地位、经济和政治影响力有客观的认知,并能根据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做出系统的分析。高校要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技能,为在国际舞台上处理各种事务夯实基础。
(二)充分重视并大力支持国际化人才建设
结合河南省“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的阶段性要求,高校要不断提升国际化人才建设的标准和层次,并围绕我国高校国际化人才设立对应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来评价和检验培养效果。自2000年以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围绕核心素养组织实施了旨在考查学生适应未来能力的国际学生学业评价项目(PISA),其研究结果在近70个国家引起了极大关注与强烈反响。河南省高校可以结合各个专业制定国际化人才等级认证考核体系,合理地对课程进行设置;实施统一的标准化测试,鼓励学生参加北京外国语大学组织的国才考试,并对通过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奖励;以赛促学,鼓励学生参加外研社、中国日报社、外教社等单位组织的外语演讲比赛和跨文化能力大赛;充分发挥国际化人才的**作用,积极引导学生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加强对国际化人才建设在各级教学质量工程、科研项目申报工作的支持,在政策上加大倾斜,在资金上加大扶持。
(三)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国外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在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方面,河南省高校可以与外方合作院校建立合作交换交流制度,互相承认对方学分;可以把外方优秀师资请进来,同时让国内学生通过合作项目走出去,促进双方的合作和交流;也可以考虑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小语种+专业”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为省内合作院校教师提供出国参与教学观摩和学术活动的机会,提升教师的国际化基本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高校要在实践中摸索教师培训的新手段,可以鼓励教师利用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或学校专项资金赴外研修学习或攻读学位,利用国家汉办提供的海外汉语教师项目赴外教授中文。高校也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和学生赴外短期进修,并根据学校政策给予适当补助,也可以利用校友提供的教育基金开展国际化课程培训,鼓励师生赴外学习。比如,郑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充分利用校友胡葆森先生出资赞助的本源教育发展基金向美国、英国、新西兰等国知名大学派出外语教师,同时输送外语专业学子赴德国、日本、俄罗斯等国的高校进行交换学习。这些举措无疑开阔了一线教师和广大学生的国际视野,为国际化课程的设立、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充分利用国家政策,积极招收来华留学生
河南省高校可以释放出足够的国际接纳度和包容度,利用国家提供的优惠政策和奖学金招收国际学生,给予师生了解异域文化的宝贵机会,建起与各个国家合作共赢的桥梁。外国留学生不仅可以带来新鲜“血液”,促进文化交流,也有利于开阔高校教师的国际视野。外国留学生的到来还能带来不一样的文化、思想,中西方文化在中原大地产生碰撞、共鸣,在保持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学生也可以足不出户地了解外部世界,从而使他们的思想更加开放,眼界更加开阔。河南省各高校要充分认识来华留学生的价值和意义,积极出台留学生招生政策,完备留学生管理制度,增强国际化教育管理,培养知我爱我的国际友好人士。以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为代表的省内高校,充分利用国家和河南省给予的优惠政策红利,挖掘优质教育资源,拓展留学生招生路径,吸引了诸多国际学生来豫留学。郑州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学生有1200余人,生源国高达60多个;河南大学自1985年就开始了对外国留学生的汉语文化教育,迄今为止共招收来自世界各国的留学生3000余名,2018年外国留学生生源国达到49个。据了解,河南省的留学生生源国主要集中在中亚、南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外教育通力合作,无疑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五)改革大学英语培养体系,进行专门用途英语ESP教育
当前河南省部分高校仅在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开设英语必修课程。部分高校根据学生外语水平采取分级教学模式,使用不同教材开展外语教学。还有部分高校在第四学期开设英语后续课程,如郑州大学要求学生在此阶段学习《中国文化读本》,安阳师范学院学生可以在第四学期选修四、六级英语,考研英语,商务英语,跨文化沟通等课程。采取分级教学是对传统大学英语课程做出的有益尝试,而后续课程在河南省尚处于探索阶段,这两种课程改革都无法与学生的专业紧密衔接。因此,有必要对大学英语课程进行优化组合、重新配置。“一带一路”建设对各类人才知识层面的需求相对广泛,所需掌握的技能与沿线各国基础设施建设、人文交流、交通、能源、资源、电力、投资、贸易、国际法等方面密切相关。高校可以考虑在后续课程阶段开设ESP课程,让学生了解国际前沿科技和技术资料,学习与专业紧密相关的外语技能,从而更加适应“一带一路”建设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开设与专业直接相关的英语课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外语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还可以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满足河南省对高素质国际化人才的需求。
三、结语
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是多位一体的系统工程。高校需要长期摸索“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大胆尝试,从而找到适合河南省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在国际人才竞争国内化、国内人才竞争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河南省必须立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实际,切实采取必要措施,培养大批优秀的国际化人才,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赵丽君.“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知与行[N].光明日报,2018-07-01.
[2]李森,潘雯.“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思路[J].中国高校科技,2018,(6).
[3]张娜.DeSeCo项目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及启示[J].教育科学研究,2013,(10).
[4]蔡榆芳.“一带一路”背景下云南国际化人才开发研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7,(4).
[5]段胜峰,彭丽芳.“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
[6]沈鹏熠.“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7,(31).
《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策略》来源:《河南教育(高教版)》,作者:韩国军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