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设计创新与工业设计路径
所属栏目:经济学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17 10:56:49 更新时间:2020-03-17 10:56:49
2014年,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产业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背景下,占中国企业总数98%的中小企业面临着国内外产业的双重压力,依靠创新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中国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处于国际中低端,创新能力不强、缺少核心技术、产品品质较发达国家仍有差距、品牌意识薄弱等。这些因素使得企业在以智能化、信息化为特点国际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进行升级困难重重。另外产业发展面临新变化,如体验经济背景下消费者更加注重服务质量,倡导符号化消费,更加注重绿色、可持续的消费方式,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供应链及销售在线化等,都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新挑战。过去企业依靠引进、消化和吸收的发展之路难以为继。中国中小企业到了进行产业转移、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创新驱动成为解决当前问题一剂良方。创新驱动的目标是增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打造贯穿创新链、产业链的创新生态系统,全面提升国家的竞争力。工业设计的本质正是“重组知识结构、产业链,以整合资源,创新产业机制,引导人类社会健康、合理的、可持续生存发展的生活方式需求”[1],因此,工业设计可以为中小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形成提供支持。利用工业设计创新是中小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形成的重要手段,工业设计创新已在发达国家的产业创新策略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因此,结合现阶段中小企业的创新需求,探索适合国情的工业设计创新驱动路径具现实意义。
一、新常态下中国中小企业的机遇与创新困境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促使欧美等发达国家重新审视工业政策,在智能化、信息化为特征的新一轮技术革命背景下,发达国家提出了“再工业化”国家经济战略,以改变原有因产业高端化所导致产业体系的完整性和配套性减弱的问题,借助制造业的回归,实现再次抢占国际工业竞争的制高点的目标[2]。国内,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企业依靠承接全球产业链分工的中低端产业,实现了高速增长,建立起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成为全球的制造大国,但大而不强。约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7%的,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中国中小微企业,普遍规模小,研发投入少,创新人才缺乏,多处于产业配套的下游,自主创新能力弱。同时,由于国内用工成本增加,一些产业开始向东南亚市场转移。中国产业发展面临着双重压力。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特点是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的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的集约增长,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经济增长点[3]。新常态下,转变发展方向,寻找产业的新动能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转型升级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成功将直接关乎全局的发展。创新驱动作为新的政策企图来解决面临的转型升级的困境。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的类别不同,面临的问题各异。传统型中小企业和高技术中小企业并存是现状。传统中小企业多为0EM、ODM型企业,通过资本的原始积累,实现了企业规模的扩大,少部分企业形成了自己的优势,成为领域的隐形冠军,但大部分不具备强的创新研发能力。这些传统企中小业面临着向价值链高端升级或转型的机遇。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说,面临着新型市场化、资金,生产链等方面的竞争压力。因此,中小企业均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创新驱动发展成为事关中国中小企业成败的关键抉择。
二、创新是驱动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时代呼唤
中国制造业98%以上的企业为中小企业,“中国制造”实际上就是中国“中小企业制造”,中小企业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是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4]。2015年国务院发布制造业振兴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把促进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作为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中国中小微企业创造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50%,提供了众多的就业岗位,同时承担了我国75%以上的新产品开发任务。因此,激发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促使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形成特色的发展道路,将可以提高我国企业的整体素质[5]。以创新驱动中小企业的发展,综合利用各种资源构建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网络,建立支持和保障作用的协同创新平台成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所面临路径的选择。从微观层来说,中小企业面临着时代对创新需求的客观压力,主要表现在:(1)中小企业的竞争不仅是技术层面的竞争,还有工业文化的竞争。德国形成的严谨、实用的一致的工业文化,助力中小型企业成为国际的隐形冠军。我国中小企业与之相比不仅在技术存在差异,还包括整个工业文化的差异。工业文化促使产品更具品位,能提升附加价值。(2)新知识经济下,产品逐渐从有形转为无形,产品的竞争走向了软硬一体化的整合竞争,产品不仅仅要具备漂亮的外观,更重要的是要具备优良的内容[6]。因此,产品所蕴含的文化符号及更加注重体验的消费模式,成为对中小企业的新要求。(3)设计创新已进入全产业链创新时代[7]。中国中小企业依靠局部创新,特别是技术创新为主的时代已经悄然结束。企业更需要赋予产品以时代美学、人文关怀等。同时信息时代的智能化、新材料、新工艺、新时尚、新的供应链等都要求中小企业能使用创新的策略,驱动其获得更大的竞争力。综上,创新是驱动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时代呼唤。
三、工业设计是中小企业实现创新的重要抓手
工业设计是工业革命的产物,最早由美国艺术家约瑟夫·西奈尔于1919年提出[8]。其理论基础构建于德国的包豪斯,从工业革命到二战前后理论不断得以发展,对机器美学及人与机器之间的地位关系问题探讨不断深入,并形成了不同的设计主张,衍生出不同的设计风格及流派,这成为欧美等国形成工业文化的重要理论基础和产业化进程的推手。中国于上世纪80年代左右选派高校学者奔赴德国、日本等国研修工业设计,进而在高校开办工业设计专业,培养专门工业设计人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东南沿海中小企业大量涌现,工业设计在产品增值方面的重要作用使得在产业界被逐步的被认知和重视。本世纪的前十年工业设计在中国的产业界落地生根,不断发展。实现了由发端于高校到产业的转变。201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一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正式提出将工业设计作为促使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抓手。并于2014年由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工业设计作为促使产业升级的关键抓手提升到国家层面,同时在2015年的《中国制造2025》中工业设计多次被提及。从工业设计在我国的发展路径可以看出,这符合丹麦设计中心指出的工业设计在产业成熟度中的作用由低到高经历“无设计-工业设计服务造型-工业设计服务流程-工业设计作为战略”的路径。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常态及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面临着向“专精特新”发展水平转变的机遇期,而要改变企业产品自主创新低、产品品质有待提升、品牌意识不强等现状,亟需以工业设计作为重要抓手,在“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战略下支撑实现中小企业创新驱动的转变。工业设计能担负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重任源自于独特的创新驱动力。从微观层面上,工业设计师一开始就以解决机器与人的关系、增加产品附加值,创新性的为人们提供生活领域所需的“新物种”为己任。将对人的新需求敏锐察觉、整合新材料、新技术等转化为人们所需要的产品的创新能力作为核心能力。从这一角度来说,工业设计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人类创造完美的产品。产品作为联结消费者、产业链、营销链进行价值创新的关键,同时对企业的经营战略,市场战略、产品及品牌战略均产生影响。因此,工业设计从微观层面对企业及企业的产品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宏观层面上,工业设计的设计哲学将产品置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的生态系统进行反思,进而提出了基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低碳设计、绿色设计等路径。目前世界各国不仅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还面临高度工业化所带来的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议题,同时新一代信息技术又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如何设计新的创新体系驱动本国经济的发展成为摆在欧、美、日等工业强国及新兴发展中国家难题。工业设计从更高的层级来思考人与自然、人与造物之间的关系。而目前中国也面临着这一抉择。柳冠中教授认为目前中国所处的国内外经济社会态势和发展正是急需要把“工业设计”作为中国“新产业结构创新”、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我国自己的新型工业化产业链、新型工业文化的国策[7]。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大背景下,依靠工业设计的方法和手段思考艺术、技术、商业、美学等,并转化为服务于人类美好生活的新产品、新过程和新的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四、构建驱动中小企业设计创新的工业设计路径
工业设计作为推动制造业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已经在中国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予以明确,但要使得工业设计的作用在中小企业落地生根仍需要政府、中小企业、及工业设计主体三者形成合力,形成相应的运行机制。而构建驱动中小企业设计创新的工业设计路径便成为关键。目前政府、中小企业、工业设计主体三者各自对工业设计的认知现状成为路径构建的着力点。先从中小企业层面看,受到国内外产业环境和用工成本双重压力下,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但缺少用于驱动企业创新的资金、创新人才、政策支持等外部条件和创新的方法、路径等内部条件;从工业设计主体层面看,针对中小企业的服务还处在提供产品外观美感的低级阶段,还不足以为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战略上的指导。工业设计主体还面临着自身能力不足,政府政策支持不完善,中小企业对其作用认知不够等现实问题。同时利用政府资源建立起的产品案例库、工业设计工具、工业设计知识图谱等均不完善。最后从政府层面看,还未构建起支撑国家产业发展的创新体系,而作为其中重要分支的工业设计体系创新服务体系的构建还处于起步阶段。驱动中小企业设计创新工业设计路径的构建需要以现状为源,建立政府主导的以工业设计为核心的”外部”环境,同时健全驱动中小企业创新的工业设计服务平台的“内部”运行机制,探索并制定分阶段实施路径,以促使中小企业快速实现转型升级,迈向价值链的高端。
(一)建立政府主导以工业设计为核心的中小企业创新“外部”环境
要破解中小企业创新难题,第一步要建立政府主导以工业设计为核心的中小企业创新“外部”环境,以提供工业设计的共性技术及创新服务支持,核心是工业设计领域的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服务平台)的建立。服务平台建立的目标是提供工业设计领域技术、开展基础研究、提供设计咨询、促使成果转化、提供设计人才等。服务平台的组成包括服务主体,服务客体和服务方式等。其中平台的服务主体是设计创新的资源主体,包含设计团队、外部的创新设计资源和高校科研团队等。服务客体主要是创新服务的中小企业,依据企业自身现状及对创新需求,从服务主体处获取创新支持,并遵守成果转化机制。政府扶持,共享资源,如工业设计知识库、产品设计案例库、产品发展路径库等都属于服务方式及内容。三者要密切配合,形成一个创新体系,持续的为中小企业的创新提供支持,促使中小企业的快速转型。同时,服务平台应是开放的、共享的、共建的和基于一定的产业集群的。创新的多样性要求服务平台是开放的;中小企业的区域集群性,要求服务平台有针对性的对集群产业进行创新研究,持续不断的提供智力支持;共享和共建要求这一平台为一多方的协同创新平台。政府应是服务平台的搭建者和平台运营的管理方,同时也是共享资源的维护者,如图1所示。
(二)建立中小企业工业设计服务平台的“内部”运行机制
服务平台的高效运作,离不开强有力的“内部”运作保障机制。这些机制包括协同创新决策机制、资源共享保障机制、平台成果转化机制、资金运作机制、人才培养及产出机制等[9]。服务平台意在为具有集群性的中小企业提供创新服务,工业设计是核心。因此,创建以工业设计、中小企业、产业链外部企业、高校科研团队、共性技术支持平台、金融、知识产权、政府等服务协同工作团队是服务平台运作机制的基础,集合团队成员领域知识为创新服务是平台运行的协同的目标。其中,工业设计作为调配、整合资源的主角,应发挥关键作用,平台协同创新决策机制应是其主要工作内容,为企业提供全产业链的创新服务是主要目标;政府作为平台的管理方和搭建方,应在公共服务资源,政策保障,绩效评测等方面发挥作用,利用财税的转移支付,政府可以支持高校科研项目,以提供中小企业所需要的关键理论,同时提供服务平台所需的基础的硬件、软件、金融担保,税收减免等支持。借助政府所提供公共服务,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创新成本。中小企业作为平台资源的受益方和利润主要来源方,要搭建好与服务平台的成功转化机制,让各个利益攸关方都能获取实实在在的利处,使得平台的运作可持续。同时中小企业的创新过程又能促使平台运作中的工业设计人才快速成长,有利于专门创新体系的完善。高校科研团队要有针对性的解决工业设计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以平台提供工业设计服务资源,供政府、中小企业、创新团队使用。这些资源包括硬件技术数据库、人机工程数据库、产品知识图谱、行业数据库、工业设计项目案例库、知识产权专利数据等,同时为设计领域提供标准的制定工作。平台的开放性可以形成对外的多个接口,如与其他处于价值链高端的大型企业的技术接口、与同处产业链其他企业的对接接口、与新技术、新材料、新功能、新需求的社会外部环境的对接等,如图1所示。
(三)创建驱动中小企业设计创新的工业设计实施路径
中小企业的设计创新,不可能一簇而就。制定具体的实施路径有助于中小企业创新体系的形成。许平先生认为:“通过设计的拉动而重新整合传统的制造业或服务业,形成新的更具创造活力和更具感性魅力的新产业体系,这时的设计会从以往单纯的‘从属’业态转化为‘领军’业态“[10-11]。因此,从中小企业的创新意识形成到工业设计成为驱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驱动力,需要政府、服务平台和中小企业经历不同的阶段,并在各阶段以不同的策略促使各自转变。其中的关键路径描述如图2所示。首先是企业的品质关注期。改变企业发展模式,提供企业认可的发展思路,是创新驱动的第一步。在这一阶段,创新意识的觉醒非常重要,让企业家认识到设计的价值是设计创新的开始。通过标杆示范、政府的设计创新、引领等活动、学界的理论研讨等让企业家进入这个创新服务体系中来。感受到工业设计可能给产业带来的巨大变化,这时候的政府需要用财税等手段支持中小企业的创新行为。这时期的工业设计的产业成熟度低,设计师往往充当阐述者的角色。其次创新高值期。该阶段建立设计创新主导的企业发展战略,形成全产业链的创新创意服务。从用户新需求的挖掘开始到形成新产品、新服务和新过程。形成企业发展的新动能。这一阶段使得企业借助创新驱动迈向价值链的高端。这时候,企业凭借工业设计创造了高的利润,创新积极性高涨,政府要逐步退出主导的地位,让服务平台与中小企业间形成默契。这一阶段设计产业的成熟度进一步提升,工业设计师充当差异化创造者的角色。再次,品牌增值期。该阶段企业由于以上两个阶段创新的累积,完成了产业链的初步升级,设计驱动创新成为企业的共识。这时候企业意识到品牌是企业一种战略资源,将起到关键作用,而品牌塑造的核心是企业文化,即中小企业工业文化觉醒期。通过国家工业设计战略层的引导,中小企业建立起以创新为理念的工业文化体系,为企业的永续经营提供支持。这一阶段,设计产业的成熟度进一步提高,工业设计师充当规划师和系统创造师的角色。以上步骤的实施,在不同阶段,目标不同,实施的途径不同.结论驱动中小企业创新工业设计路径的构建离不开有利于创新的外部环境和有利于运行的内部机制两种要素,同时分步骤实施中小企业的创新是实施路径的关键。构建中小企业以工业设计为核心的创新驱动体系,有助于实现中小企业快速实现转型升级,促进中国新旧动能转换中形成新的增长点。工业设计作为高技术服务业,能高效整合创新资源,发挥工业创新的轴心和基石的关键作用,为中小企业的困境提供智力支持。本路径的构建需要政府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高校科研院所能够围绕工业设计展开工业设计的关键理论研究,中小企业能将创新作为优先发展方向,工业设计进一步成熟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以上各方的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理论应用于实践将会有一个过程。
中小企业设计创新与工业设计路径相关推荐地方中小企业如何精准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