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的特点与教学方法
所属栏目:经济学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21 10:23:53 更新时间:2020-05-21 10:23:53
中国的对外开放使得我国经济迅速崛起。市场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西方经济学是研究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和利用的经济学科,因而日益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可。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对经济学课程有着较大的兴趣,同时,《西方经济学》也是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学好该门课程,可以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能力。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需要结合西方经济学的课程特点,从教学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有效而合理的教学方法。
一、西方经济学的特点
1.组织体系严谨,多流派并存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不同,西方经济学主要由微观和宏观两大部分构成,这也是在教学过程中讲授的重点内容。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分析方法是个量分析法,通过对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的分析,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分析方法是总量分析法,研究对象是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研究目的是如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西方经济学从微观和宏观的两个层面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的配置和利用问题。教学内容组织体系十分严谨,如萨缪尔森体系和曼昆理论体系。并且,西方经济学发展的过程中,众多经济学派的经济理论和学术观点不断丰富和完善,仅近现代西方经济学就包括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新凯恩斯主义等。2.知识连贯性强,对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诞生于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时代背景,而在不同时期要解决的经济问题也是不尽相同的。两门学科分别从不同的研究角度、不同的出发点,解决的经济问题也是大不相同的。微观经济学是以经济个体(居民户、厂商)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主体在市场经济中,如何运用市场竞争机制,特别是价格这只“看不见的手”,实现效用的最大化和利润的最大化,它们分别从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商品市场,消费者是需求方,厂商是供给方;在生产要素市场,消费者是供给方,厂商是需求方,从而形成经济的良性循环。宏观经济学却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作为研究对象,围绕政府的四大经济目标: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适时适度的实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从而发展国家经济。虽然微观和宏观有着以上的诸多不同,但在逻辑思路上,微观和宏观的前后连贯性是比较强的,比如消费者均衡和生产者均衡的分析方法基本类似,得出的结论也具有可比性;比如还有国民收入决定的三个模型(收入—支出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之间是由外生变量到内生变量,变量由简单到复杂,逐步递进到逼近现实的模型。
二、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现状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表现是:教学方式单一,以教师满堂灌讲解为主,学生主要是被动的记录、整理老师讲授的知识,没有做到课前预习,即便老师布置了预习任务,还是有一部分同学不积极、不主动;教师的师资结构,在职称、年龄等方面的构成不完善,未形成合理的梯队人选,不利于精品课程的建设;同时,由于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性较强,常常借助数学推导和建立经济模型来论证所阐述的经济理论,使得教学过程中理论内容偏多,联系实际不足。正因为如此,学生在初学时,特别是数学基础差的同学,会感到难以理解,提不起学习兴趣。从学生方面来看,由于学习态度不同,上课认真听讲的同学,下课能按时完成作业并复习,善于思考,收获很大,而学习主动性较差的同学,上课不专心,又因该学科理论性、抽象性较强,不适合采用抱佛脚的方式,导致基础知识不牢固,更加畏学;学生进入大学,每个同学的学习基础不同,在对知识的理解方面、接受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并且经管专业学生招生是文理兼收,因此,借助数学工具分析经济问题时,存在一定的难度。同一年级不同班级的授课时间不一致,有的大一下学期开设微观经济学,有的大二上学期开设微观经济学。同一个任课教师授课的对象不具有连贯性,不同教师对同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覆盖也存在差异,不利于检验学生学习成绩。
三、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十分必要。学者们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刘志彪等认为,国内经济学教学模式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多次更新,但由于其脱胎于前苏联的教学设计思想,因此仍存在若干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或问题。[1]从宏观经济学层面,逄锦聚认为,经济学教学所面临的挑战,在于转变教学理念,伴随着高校结构、学科专业结构的进一步合理化,在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深化。[2]冠以理论经济学头衔的西方经济学,无论是在对概念的理解,还是在逻辑结构、理论体系方面,都有着比较完整的理论构架,这些经济理论根植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环境。我国的市场经济从无到有仅仅几十年的事情,有的理论在我国的经济实践中具有过渡阶段的特征。所以,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不能盲目崇拜,要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用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和解读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性的学习互动性,教学质量得以提高,符合人才培养的目标,使得西方经济学的课堂教学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双重魅力。
参考文献:
[1]刘志彪,王国生.美国名牌大学经济学教学的特色及启示[J].教学与研究,1999(12):64-69.
[2]逄锦聚.当前经济学教育教学面临的形势和今后的任务[J].中国大学教学,2010(1):10-12.
《西方经济学的特点与教学方法》来源:《现代经济信息》,作者:伍茜溪 何俊寅 梁劲松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