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文化品牌在当代的影响
所属栏目:历史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24 11:56:47 更新时间:2020-09-24 11:56:47
古老的中华民族传承五千多年,生生不息,屹立于世界之林,灿烂的中华文明独树一帜,辉煌璀璨。近年来,人们对于中华传统文化保护和利用的热情高涨,从自然及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到加强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与传播,再到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活力……越来越多的中华传统元素出现在国际舞台上,并获得了世人的认可,折服了不少国际友人,激发他们来中国探究东方魅力的动力。而“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建窑建盏作为福建品牌文化,在宋代时曾影响了当时全国将近三分之一的窑口,与白瓷、青瓷三分天下,时至今日,建窑建盏的“曜变天目”依旧被日本视为“国宝”。
一、建盏的美学价值
宋朝是中国陶瓷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闽北制瓷的高峰时期。以建窑建盏为代表的黑釉瓷器异军而起,其品类繁多、釉色瑰丽璀璨、装饰异彩纷呈,极富艺术观赏价值和使用价值,摆脱了传统的单纯黑色釉表现,受到了海内外文人墨客和茶道界的热捧,从而跻身于中国古代名窑之列,成为著名瓷品,被达官显贵、社会藏家竞相追逐。建窑建盏是崇尚自然的精神产物,深受宋代美学的影响,呈现出质朴含蓄、自然平淡的魅力,造型上简洁大方,釉色装饰上安静典雅。造型方面,建盏中最具代表性的造型大约是束口盏,撇沿束口,腹微弧,腹下内收,浅圈足,口沿1厘米左右有浅显的凹槽;口沿较大,圈足小,整体呈V字形,腹足比例协调,延伸自口边向内收缩,呈现出舒展典雅的风韵。而在釉色装饰上,建盏釉色漆黑发亮,花纹精美夺目,有着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其中,曜变、油滴、兔毫最具代表性。建盏釉色的烧成具有极强的随机性,哪怕在当下科技发展迅猛的时代也无法控制建盏纹样的生成,曜变宛如夏夜间灿烂的星光,油滴像是在水面撒了油斑,兔毫细密像是划过天空的流星雨,集中体现了宋朝“自然天成”和“天人合一”的审美情趣。建盏美学思想的形成与时代因素息息相关:1.政治上,宋代开创盛世局面,结束了战乱的分裂割据,国家社会相对比较安定,实施了一系列较为开明的文化政策,构建了一个宽松和谐的社会环境;2.经济上,由于社会稳定及生产力提升,全国各地商业繁荣,对外贸易也较为发达,瓷器作为日常必需品及外贸重要产品,需求量大增,水陆交通便利,扩大了建窑建盏的销路;3.工艺技术上,建盏的发展与成熟与当时的陶瓷工艺技术的提高是分不开的,宋代陶瓷的烧造方法和施釉技术上都达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这为建窑建盏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4.文化上,建盏是宋代茶文化的产物,其产生和发展与宋代的茶文化密不可分。宋朝时饮茶盛行,将茶文化与多种艺术结合,把茶艺推展到广泛的社会层面,“斗茶”活动风靡全国,而建盏的造型、胎质和釉色都符合这种斗茶的方式,这样随着斗茶的流行,建盏也随之风行起来,文人墨客争相购之并以此为荣。
二、建盏的文化复苏
建盏是时代的产物,集中体现了宋代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及美学思想和工艺技术水平,然而其传承与发展却随着饮茶习惯的改变而逐渐消失,直至新中国成立后,宋代建盏才再次引起各方的广泛关注和研究。1979年,有关部门组成攻关小组,对建盏烧制技艺进行恢复,消失六百年之久的古老瓷艺重焕异彩;1982年烧制出的兔毫盏十分接近北宋建盏;2009年,建窑建盏烧制技艺被列入福建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于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建阳建盏”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6年,建盏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自诞生之日起,建盏便以其独特的造型、釉色、斑纹等吸引着古今中外的爱好者、收藏家、专家和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古代有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蔡襄《茶录》等古籍记载,还有不少诗人留下了“松风鸣雪兔毫霜”等赞美诗句,这些都成为了后世研究宋代建盏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资料。哪怕是到了元代中晚期,此时的建窑建盏逐渐停烧或废烧之后,还存在着少量文字的零星记载,如明代曹昭《新增格古要论》、清代朱琰《陶说》等。到了近现代,大约是上世纪30年代之后,随着考古意识的兴起,建窑建盏重新为中外学者所关注和研究,不少来自美国、日本等国家的专家学者到建窑古窑址实地考察。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学者对建窑窑址先后进行多次的调查和考古发掘,众多研究成果也应运而生。我国对于宋代建盏的研究,如今已走过了数十年的历程,从逐步发展到日趋成熟,在建窑窑址的调查与发掘、建盏的科学研究、建盏与茶文化的关系、建盏的釉色斑纹、建盏的艺术与审美等方面都取得了较为丰厚的成果,在造型、工艺研究、海外收藏及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还有待加强。建盏烧制也逐渐发展成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相关从业人员达数万人,远销海内外,销售渠道还包含拍卖、直播、网购等多种新型营销方式。
三、建盏的当代发展
眼下,建窑建盏烧制技艺仍处于恢复后的发展初期阶段,还有无限的发展可能性,在政府的指导及支持下,广大建盏从业人员充分利用新媒体等传播方式,创新建盏品牌文化,促进了建窑建盏的有序发展。从文化上看,全球已经呈现出显著的融合发展趋势,传统手工艺的品牌建设在国内外的发展将迎来新的契机。建盏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国际方面,中国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正走向国际,影响着世界的发展。因此,当下可以说是传承与发展建窑建盏烧制技艺的最好时期。然而在传播建盏文化的同时,也要注重建盏这一传统手工艺与生活的结合。笔者作为建窑建盏文化传承人,曾从事仿古建盏烧制工作十余年,后转为建盏文化的推广工作,挖掘建窑建盏的内在文化精髓,宣传建窑建盏的制作工艺及美学思想,通过历史人物、当代建盏生产者及收藏家的品牌文化故事来扩大建窑建盏的知名度及受众群体,还通过组织参加国家及省市级比赛树立起建窑建盏的权威性及公信力,深入挖掘建窑建盏的适用范围。艺术离不开生活,只有与生活保持紧密联系,才有可能永葆活力。建窑建盏发展到了今日,已经收获了较高的知名度与认同感,笔者也将逐渐回归到匠人的身份,继续以作品宣传建盏文化。在长期的建窑建盏宣传工作中,笔者大概总结了建窑建盏在当下的主要应用方式,一是作为礼品,在古代以建盏为礼,有着对对方此时成就的认同及更上一层的祝愿,赠送对象常为推心置腹的好友;二是作为藏品,茶盏是宋代美学的体现,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理念;三是作为饮茶的器具,但根据饮茶方式,建盏不是唯一也不是最合适的饮茶器具。因而,在建盏的未来发展道路上,笔者将持续挖掘其内涵及更多用途。
【参考文献】
[1]金晓霞.建盏的美学特征及美学意义[J].陶瓷学报,2009,30(1):129-133.
[2]谢昕.浅谈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品牌化运营——以建盏为例[J].福建文博,2018(1):94-96.
[3]翁丽芬,林大梓.宋代建盏的近现代国内研究文献述评[J].学术评论,2018(3):27-32.
[4]栾小宇.品牌建设于建盏产业的发展[J].艺术大观,2019(17):0196-0197.
《建盏文化品牌在当代的影响》来源:《东方收藏》,作者:连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