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趣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应用
所属栏目:中学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28 11:49:19 更新时间:2020-09-28 11:49:19
初中语文教学普遍存在教学方式单一、缺乏情感交流及课堂效率低下等问题,不利于学生学习质量持续改进。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求教师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采取可激发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技能,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理念与方式等方面加强创新,在教学各环节有效渗透激趣法,使学生维持高涨的学习热情,以推动语文教学改革。
一、新课导入环节激趣
在新课导入环节引入激趣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同时,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如《皇帝的新装》教学中,在新课导入环节,可以让学生回忆以往看过的童话故事,并给其他学生讲自己最喜欢的童话故事,营造开放性的教学氛围。用多媒体播放关于皇帝新装童话故事的视频,通过多媒体的声音与图片及文字等丰富信息载体的形式,带给学生更多感官刺激。同时向学生介绍安徒生的人物背景,包括生长环境、代表作及作品思想寓意等,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内容。也可以引入白枫麟的经典佳句“所谓名人效应就是:她说一句,你觉得不对,还没法反驳,生怕自己成了看不懂皇帝新装的群众”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使其能够积极投入到文章阅读与分析理解中。
二、整体感知环节激趣
1.问题引导。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问题发现、分析与解决的能力,合理设计问题与技巧性的提问,相当于引导学生打开与进入文章大门的钥匙,可激发学生思考自主性,带动学生思维自然过渡的同时,使其在排解疑惑中获得柳暗花明的快感。如在《背影》教学中,让学生围绕“文中一共写了几次背影”与“几次背影的出现各有什么作用”等问题,让学生聚焦背影初读文章。再让学生围绕“见到父亲背影作者流了几次眼泪,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感”等问题,让学生聚焦眼泪细读文章。让学生围绕“围绕三处跌宕情感潜流,推测父亲心路历程”等问题,聚焦情感变化针对性地阅读文章。围绕“终于”“踌躇”“聪明”等词语,以小组形式分析用词含义,思考是否可以用其他词语代替。通过启发性与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再思考的同时,感受到文章的语言美与结构美,从而深入掌握文章思想情感。与此同时,应当注重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与思维碰撞中延伸出更多的观点想法,从而养成质疑的习惯,提高学习主动性,同时体验亲身参与的快乐情感,逐渐发现学习语文知识的魅力与价值。
2.通过分角色朗读加强领悟。采取“做中学”与“学中做”的教学方式,更利于学生综合能力水平提升,实现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如在《宋定伯捉鬼》教学中,帮助学生排除阅读障碍后,引导学生展开分角色朗读的活动,三个学生分别充当旁白与宋定伯及“鬼”的角色,在分角色朗读中要求学生向真实情境靠拢,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烘托紧张激烈的场面,近距离感受宋定伯遇到“鬼”后临危不乱与机智勇敢的精神品质。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是否真的存在“鬼”,结合故事发生年代与文章写作背景,思考“鬼”代表的是什么。让学生整理成白话文,并结合自己的理解编排故事情节,以小组形式分角色表演故事内容。学生在创作中突发奇想,设计出了许多新的故事情节与人物角色,丰富了故事内容,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逐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三、语文作业设计环节
首先作业形式应当灵活多变,为摆脱传统单一的书面表达方式,以避免学生应付作业情况,应当提高学科凝聚力,布置多样化的作业。作业应当能够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强烈求知欲望,使其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课后读物推荐与阅读心得分享等。迎合学生争强好胜的天性,设计竞赛练习题,如举办古诗词大王的竞赛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其次加强与生活实际的结合,利用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让学生在广阔生活空间中实现语文知识学以致用,如引导学生观察周围事物变化,通过观察记录与推测等参与性活动,获取语文知识真实体验,达到理想教学效果。兴趣是学生坚持自主学习的关键要素,在教学改革与学习质量持续改进中发挥重要作用。教师应当围绕学生学习情况与教学内容等灵活采取趣味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开放性教学氛围中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激趣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应用》来源:《教育革新》,作者:唐文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