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年级学生阅读能力探讨
所属栏目:小学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20-11-02 11:47:22 更新时间:2020-11-02 11:47:22
对于顺利完成学习目标,提高课堂效率、扩大学生语文知识储备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下面,结合自己多年对于小学中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方面取得的一些经验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巧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小学生喜欢阅读的助推器,对阅读有兴趣,学生才会主动的去读文章。在教学中可根据需要灵活采用多种方式来激发阅读兴趣。一是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阅读兴趣情境。比如在学习《秋天的雨》的时候,先让学生欣赏一首好听的歌曲《小雨沙沙》,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教师提出问题“你见到过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在学生以自由的方式回答后,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秋雨中相关景色图片,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为学生接下来主动阅读课文奠定了基础。二是用巧妙设置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想阅读求知欲。比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入:同学们以前去过哪些地方旅游,游玩时哪些地方给你留下难忘的印象?在学生描述后,教师很自然的话锋一转,说: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去一个美丽、富饶的好地方浏览,为什么说这一个美丽、富饶的好地方呢,同学们想知道原因吗?这种巧妙提问的方式快速调动起学生想阅读文本的愿望。三是适时评价,增强学生阅读兴趣的持久力。用恰到好处的激励性语言去鼓励学生,让每位学生通过阅读获得成功的体验与收获。这样学生通过反复训练,自然就会喜欢上读书,阅读能力也会逐步提高。
二、培养良好习惯,让学生与好书为友
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模仿力较强,尤其是教师的行为、学习态度,学生会会不自觉的进行模仿。比如教师喜欢读书,喜欢和学生一起去读课文、一起读名著,学生会模仿教师喜欢阅读的行为,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会提高。同时,教师有意识地给学生说一说自己小学求学的经历,讲一讲学生所熟知的一些伟人童年学习的故事,学生就会从这些成功人的事例中受到启发和影响,对读书产生兴趣,喜欢上阅读。当然小学中年级学生自我控制力不强,还需要教师不厌其烦的进行不间断地引导与教育,使学生明白好的阅读习惯需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在坚持中反复训练中形成。比如在培养小学中年级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时,可以先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课文时,指导学生对重点的一些词语、一些优美的句子或没读太懂的地方用圈点的方式进行标记,对课文中感兴趣的内容也简单进行标注或批阅。
三、引导学会科学阅读方法,提高读书效率
对于小学中年级学生来说,还需要教师循序渐进地指导阅读方法。教师可根据教学课文的重点,选择适当的时机,以播放课文录音或范读的形式,给同学示范如何读课文,可采用几种不同的阅读方式,然后让学生以讨论的方式比较哪种阅读方式好,并说理由。对于文中的生字和易读错的字音要及时指导学生掌握,为学生顺利阅读扫除障碍;对于重点的词语和重点句子要及时加以提醒学生做好标记和引导学生理解。指导学生读课文时,还要根据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及时指导学生哪些内容是需要精读,哪些内容是可略读或可采用浏览的阅读方法。比如精读,对于文章的精彩段落或疑难部分,引导学生从重点字词句开始让学生认真阅读,理清句子或段落关系,读出感受。对于较长的课文可采用先“略读”,再根据教师出示的问题进行“回读”。掌握阅读方法是最关键的一环节。这不仅有助于迅速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还能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四、丰富读的形式和内容,强化阅读能力培养
小学中级学生比较活泼,他们不喜欢枯燥单一的阅读方式。为此,教师可根据阅读教学需要恰当运用“朗读、指名读、默读、分角色读、自由读、品读”等多种方式开展个性化阅读。比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可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进行。通过充分读一读,想一想、背一背、说一说等灵活自主的阅读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文中描写美景的好词佳句以及体验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能进一步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和走进文本的求知欲。培养小学中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还需要结合中年级学生心理的特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开展课外阅读。增加学生课外阅读量,不是盲目的让学生自由去选读,而是在教师引导帮助下,定期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年龄段的好书,增加学生认知世界的能力,开阔学生视野,全面提升语文素养。总之,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方式方法还有很多,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索,努力积累经验,并应用于教学中。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小学语文教学参考书》
《小学语文中年级学生阅读能力探讨》来源:《中国新通信》,作者:牛瑞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