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新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分析
所属栏目:农业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21-01-14 10:20:46 更新时间:2021-01-14 10:20:46
随着农业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植物保护新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农业领域中,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进步。生态农业对实现经济和生态循环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带动农业发展,为更多农业技术研究提供了方向。将植物保护新技术应用到生态农业中,利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对此,在发展生态农业过程中,应掌握其发展理念,明确植物保护新技术对生态农业发展的意义及技术应用方式。
1生态农业理念
生态农业是指应用经济学和生态学原理,依托现代化科学技术和先进生产、管理方式,实现社会与农业生态效益的现代化新型生产模式。相比于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在生产和发展中具有更多优势。1)其在发展中更加重视规模化生产、绿色化生产,致力于实现生态环境和谐发展。2)生态农业并非单一类型种植农业,涉及农业、工业和服务业3个领域,综合性强,更加重视生态化发展。3)在生态发展过程中,综合利用多种生态技术,能够为实现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农业向新方向发展,提升农业整体的经济效益,加快实现农业与经济协调发展[1]。
2植物保护新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作用
在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各种先进技术的应用是保证农业产量的基础,同时技术对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植物保护新技术作为生态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影响,最大程度上提升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作物产量。随着植物保护新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我国农业快速向现代化生态农业转型。各种先进、新型技术的利用不仅便于农业生产者全面掌握作物生长规律,并结合植物生长特点确定适合的种植生产模式,提升作物总体产量,而且可快速解决传统农作物种植保护中面临的多方面问题,减少大量化学药物对农作物生产质量造成的影响。同时,将各种新技术应用于对农作物生长的土壤分析中,可确定土壤营养状况、湿度、酸碱性等,并根据结果选择出适合的种植模式,有利于提升整体种植产量和使用安全性。此外,充分利用植物保护新技术优势,借助其中的物理技术和生物技术进行病虫害预防,相比于传统农业可减少病虫害防治成本,尤其可降低防治中的人力成本,有利于实现生态农业经营效益最大化[2]。
3生态农业中植物保护新技术的具体应用
3.1诱杀技术的应用
生态农业发展中使用的植物保护新技术有很多种,其中诱杀技术属于最为常用的技术。该技术主要利用对害虫具有吸引力的光、色、害虫习性和信息素,促使害虫聚集,进而集中捕杀。
3.1.1杀虫灯技术杀虫灯诱杀技术主要是利用频振式杀虫灯,在光学原理基础上,利用声波和气味引诱,将大量害虫聚集后进行集中消灭。频振式杀虫灯灭杀方式属于物理灭杀,可在最大限度上减少对农作物及其周边环境的影响,相比于传统的化学灭杀方式具有极高的使用安全性。频振式杀虫灯对直翅目、半翅目和鞘翅目虫害具有良好的捕杀效果,如在蔬菜种植区域使用频振式杀虫灯,可实现对棉铃虫的快速捕杀。通过对频振式杀虫灯的使用效果进行测试发现,使用杀虫灯后蔬菜基地中虫卵数量为12颗/百株,而未放置频振式杀虫灯的作物虫卵数量为28颗/百株,可见频振式杀虫灯具有良好的效果。另外,杀虫灯技术使用方式便捷,能够对捕杀范围进行自行调节,提升了农作物及其产品的安全性,符合生态农业发展理念[3]。
3.1.2黄板黄板是病虫害诱杀中的常用技术。该方式主要利用害虫本身具有的趋黄性特征,对其进行集中诱捕,使用效果良好且灭杀速度快,可应用于蚜虫、粉虱、实蝇、叶蝉、潜蝇成虫等害虫的处理中,使用效果明显,并且成本投入相对较低,可为农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适用于菜地、果园和茶园等。将黄板诱捕方式应用于田间时,需要利用竹竿或细木棍对黄板进行支撑,并采用棋盘状分布形式,同时对不同方向和位置进行控制,以提高杀虫效果[4]。
3.1.3潜所诱杀潜所诱杀指的是一种建立于害虫习性基础上的诱杀方式,通常利用害虫越冬和白昼隐藏习性,设置类似的人工环境,对害虫进行诱捕,然后集中灭杀。据调查,该种方法对苹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的诱集效果可达47%~78%;对山楂红蜘蛛、枣黏虫、旋纹潜叶蛾、苹果小卷叶蛾、褐卷叶蛾等也有很好的诱集作用,特别是在当年越冬虫口密度较大时,其诱集效果更为明显;同时,潜所诱杀还对地老虎有良好的灭杀作用。在实际使用中,一般通过设置苗床方式建立相应环境[5]。
3.1.4性诱剂技术性诱杀技术指的是利用害虫性信息素吸引害虫,集中灭杀,减少其交配繁殖数量,控制害虫发展规模。该方式具有无公害和无污染等使用优势,属于一种新型农业自然保护技术。使用该技术可降低物力和人力等方面的成本,同时可降低化学农药对农作物本身和人体的影响。使用性诱杀技术最佳时间为害虫繁殖交配季节,该方式可有效降低种植区害虫整体数量。3.2防虫网覆盖技术的应用在植物保护新技术中,防虫网覆盖技术即防虫网隔断技术,主要是设置防虫网对害虫进行隔断,以降低害虫繁育能力,将种植区域中的害虫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减少对农作物的损伤。将防虫网隔断技术应用于生态农业中,还可起到调节土壤湿度和温度、降低软腐病发生率的效果。近年来,随着防虫网覆盖技术的应用发现,30目防虫网隔断效果最佳,不仅不会对原本植物生长环境造成影响,而且对虫害灭杀效果良好,已经成为备受农业生产者重视的方式,并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同时,在使用防虫网覆盖技术时,还可对周边环境起到调节作用,利于提升种植区域整体生态效果。如将其应用于生菜种植中,可对种植区域进行阻隔,干扰害虫生长;同时使用防虫网覆盖种植区域,为生菜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满足了生菜对湿度、温度的要求,提升了整体种植产量,为农民创造了更多经济收入。
3.3高温、微波、高频和辐射处理
植物保护新技术包含多种新型技术,除诱杀和防虫网等方式外,还包括高温处理法以及微波、高频、辐射处理等。其中,高温处理技术指的是通过提升温度来灭杀病菌或害虫,具体包括两种方式。1)对种苗进行热处理,控制温度和湿度;2)对土壤进行热处理,将热蒸汽温度控制在90~100℃,处理时间控制在30min。微波、高频、辐射处理技术则是利用电磁波对果实和种子进行杀虫处理,并对植物种子进行检疫,剔除不合格部分。
3.4数据库技术应用
数据库技术是生态农业中经常应用的技术,属于一种新型植物保护技术。实际应用中,需要先建立数据库进行信息储存,并对植物信息进行筛选,以此达到植物保护的目的,从而促进生态农业发展。在建立数据库后,可于数据库中找寻所需农作物信息,如基本信息、图像信息以及经济利用信息等。同时还应制作相应程序软件,为进行数据库信息存储和利用提供便利,便于找寻相关信息,并利用相应技术发展生态农业,从而推进生态农业快速发展。
4结语
植物保护新技术的应用对生态农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不仅可在保证绿色生产的同时有效降低作物病虫害发生率,而且可保证农业生产的产量和产品安全性,促进农业生产质量和产量提升。因此,在发展生态农业中应重视对植物保护新技术的利用,综合应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生态防治等技术,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在此过程中,需要农业生产相关人员掌握各项技术,明确技术的作用以及具体应用方式,将其有效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参考文献:
[1]刘如香.小议植物保护新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J].农家致富顾问,2020(6):158.
[2]向中伦.植物保护新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20,43(5):171-172.
[3]孙海艳.关于植物保护新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9,45(30):24.
[4]刘铨生.植物保护新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9(31):222.
[5]马婧.植物保护新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8,36(10):182.
《植保新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分析》来源:《南方农业》,作者:唐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