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探讨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1-03-15 09:59:54 更新时间:2011-03-15 09:59:54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同时指出“教师应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合作学习”是本次课改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笔者在初中数学课改实践中对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进行思考和探索,本文阐述心得体会。
关键词:初中;数学;合作学习;
0引言
现代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是基础教育改革实验的一项新举措。合作学习的意义既体现在促进学生智力因素的开发,也体现在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然而在课改实验的探索和实践中,往往出现一些关于合作学习的困惑和误区,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将合作学习的意义充分体现出来。
1重视创设探索情境使合作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
数学教学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营造自然和谐、民主的探索氛围,使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之中,让合作学习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有成为问题和规律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的欲望,从而主动地参与合作学习的全过程。
例如,在“全等三角形”教学中,笔者曾创设一个探索情境: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学校拟征用一个荒废的池塘建一个400m跑道的塑胶操场。施工队需要测量池塘最宽处的径直距离(要求人不淌入池塘),请想个办法帮助解决这个问题。这样的问题情景,既抓住了学生的心弦,使学生情绪高涨,探索欲振奋,又能让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在情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力图展现自我的思维闪光点。如有的学生提出“按图纸的比例尺,量出池塘最宽处的径直图距,就可以计算实际距离”;有的学生提出“在池塘最宽径直端点处打上木桩,在两端点木桩之间系长绳子并绷紧,两木桩间的绳子长即实际距离”;有的学生提出利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来计算;更多的学生考虑的是利用旋转、平移、全等等所学数学知识,“把不能直接测量的位置转化到能直接测量的位置”。可见,创设符合学生的现实有趣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从而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重视探究问题的创设明确合作学习方向
数学教学要使合作学习与交流的开展有成效,首先教师应把需要讨论、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反复推敲的问题布置给学习小组,让小组围绕问题进行交流和合作学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层次的提高和发展。
笔者认为,不是所有的数学教学都组织合作学习。新课程实施以来,有些教师以为只有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性学习贯穿的才是好课,结果把不需要合作学习的问题也非要学生合作不可。例如,“梯形的性质”一节课中,“梯形的定义、上底、下底、高”等概念是已经定论的知识,或者提问学生经思考即可回答的知识,就无需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若也进行合作学习,则为浪费时间的无效学习。初中数学教材中有一些未定论的,需要继续探索的问题;有一定难度、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的内容;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的、开放性的、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教师则应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例如,《梯形的性质》的练习:判断“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是否正确?如果教师仅进行简单的讲解,学生学习没有达到内化的层次,在运用时往往容易忽略而引起错误。笔者对此练习补充问题:“若认为正确请说明理由,若认为不正确请举出反例”。组织进行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这样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梯形本质属性的认识,而且也加深了对平行四边形的本质属性的认识,一举两得。
教师在教学中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度”一定要把握好,既不能什么问题都合作学习,也不能把需要合作解决的问题由教师简单传授。同时在创设探讨问题时还是要讲究“艺术”,让学生感到所要探讨的问题不会太粗浅,又有一定的价值,这样学生就乐于开展合作学习与交流了。
3 关注组员间的能力差异性促进全体学生参与合作学习
从合作学习的成功得到快乐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使小组每一位合作者产生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感受合作所带来的成功喜悦。要使学生合作获得成功,教师必须设计好探索数学知识的台阶,包括设计好课堂提问和动手操作的步骤等,使不同智力水平的组员都能拾级而上,“跳一跳,摘到属于自己的果子”,都能获得经过自己艰苦探索,掌握数学知识后的愉快情绪体验,从而得到心理上的补偿和满足,激励他们进一步开展全方位的合作以获得更多的成功。
例如,“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笔者设计了如下3道层次递进的问题:①解方程:32x+24(45-x)=1800;②学校团委组织45名新团员为学校建花坛搬砖,女同学每人每次6块,男同学每人每次8块,每人各搬了4次,共1800块,问这些新团员中有多少名男同学?③请你再编一道联系实际的数学问题,使所列的方程是同于问题①,并与同学交流、比较。“问题①”是对后进生提出的,笔者进行个别辅导,补上一些必要的基础知识,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而“问题②”渗透了数学建模思想,为培养中等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提供机会;“问题③”可以有效地提高优等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综合应用能力。这种分层次设计问题可以达到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后进生“吃得了”的学习效果,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合作学习不是学有余力学生的表演场,更应倾听后进学生的意见。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一种观念:合作学习,人人平等,人人都受尊重。合作学习要取得更大的效益,离不开每个学生真正地参与,不仅仅是疑问,还可以是发现与心得,甚至可以是猜测。因此,教师需要让学生学会尊重,并鼓励学习困难的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4 引入竞争开展竞赛使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喜悦
每个学生都有集体荣誉感,合作学习小组就是一个小集体,小集体成员就要有相互协作精神,达到共同发展提高,为此,教师可把竞争引进合作学习中。比如进行诸如“看谁设计图案多,变化大”,“看谁的解法多”,“比谁的方法更巧妙”等这样的小组比赛,让各小组在比赛中认识到合作学习与交流的重要性,真正明白“三个臭皮匠能抵得一个诸葛亮,甚至三个臭皮匠可以胜一个诸葛亮”的道理。并且通过小组间形式多样的竞赛,让无论是成功的小组还是失败的小组都能体验到合作学习过程中所带来的喜悦。例如,“设计轴对称图形”的教学,笔者安排了一个手工拼图制作比赛,比一比,看谁能用树叶拼成的轴对称图案最多,变化多。通过这场比赛,学生除了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的理解,发展空间观念外,四人学习小组也在交流和合作中,增进他们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并在竞争机制下,感受数学带来的乐趣。
5 小组成员互帮互学提高合作学习成效
合作学习小组中每个成员不仅要主动学习,还要帮助其他同学。各个小组设小组长、记录员、噪音控制员、首席发言人等角色,并不断轮换角色。充分发挥先进学生在小组中的作用,平时可经常进行作业的互评、互查,帮助和指导学习困难的同学;复习时,组员间相互出习题,特别是经常出错的问题供组内成员共同探究。学生之间的查、评、考,气氛宽松舒畅,大家都乐意接受。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正如萧伯纳所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两种思想”。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240。
[2]赵守盈,叶苑。学习心理自测与咨询[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