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及对策与思考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1-03-15 09:00:55 更新时间:2011-03-15 09:00:55
【摘要】全球金融危机使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当前高校和毕业生都应该转变观念,以创业带就业。同时要求全社会参与与支持,为高职生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对策
我国高职教育进入大发展时期是从1999年开始的。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已达到相当的规模。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的高职院校伴随着教育部5部重要的文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改革,到目前为止,基本形成了与我国经济结构相配套的专业学科体系。正在我国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时刻,金融危机悄然而至。如何变不利为有利,如何规避金融危机给校方带来的巨大冲击,我们有很多工作要做。
高职学生是在高考最后一批录取的,他们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相对较差,面对的就业压力将会更严峻。高职院校与本科高校之间,无论招生还是毕业就业,高职院校明显处于劣势,高职院校毕业生如何与本科高校毕业生一争高下?高职院校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事、创新人才培训模式、提升核心竞争力、先行创业教育之路。
1989年11月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国际教育发
展趋势研讨会”上,提出了“创业教育”这一新的教育概念。教科文组织要求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要求将它提高到与学术研究和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
从本质上说,创业教育就是指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创业技能的教育活动,即培养学生如何适应社会生存,提高能力,以及进行自我创业的方法和途径。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创业教育,实际上是大学生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一部分,是适应知识经济发展、拓宽学生就业门路和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长远大计,也是高等教育功能的扩展。
一、创业教育现状
1、我国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
我国创业教育在课程开发、创业教育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方面,还处在引进、吸收和探索阶段,创业教育甚至在很多高校还是空白。高校创业课程匮乏。理论体系的滞后致使我国现阶段在指导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并没有将创业教育彻底融合于学校的整体教学体系中,一般只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创业教育,因而使得各学科专业教育之间并未形成有机紧密的联系,导致我国大学生在现实创业中脱离专业优势依托,缺乏创业竞争优势。
2、师资建设不完善也是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软肋。
许多高校的就业指导课仍由就业部门的工作人员、各院系主抓学生工作的领导和辅导员兼任,没有经过培训,缺乏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这一现象已成为制约高校创业教育开展中的最大问题。创业教育强调实际操作和实践经历,高校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不仅要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还应具备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当前,很少有专业或专职的教师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对学生具体指导上还停留在技巧、政策、形势分析等浅层面的理论分析上,课程教学缺乏专业化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和整体质量有待提高。
3、大学生创业比例低、自主创业意识淡薄
在我国很少有人把创业作为一种理想的职业来选择。据统计,大学生毕业后有过创业冲动的不少,但真正创业的人却不多。调查显示,就业、考研依然是大学生毕业后的首要选择。许多大学生自主创业,往往是就业压力下的被动选择,这种消极的选择动机也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因素。从目前大学生的创业项目选择来看,往往技术含量比较低,未能体现大学生的技术优势。
二、对策与思考
1、解放思想,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把创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
传统的教育观念强调知识的传授,结果是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更缺乏创业的胆识和能力。高职院校要转变教育思想,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要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及考试制度等方面进行探索、革新。通过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和创业技能,使其走上创业之路,既创造社会财富又创造就业岗位,既为自己发展搭建平台又为他人谋生提供机会。
2、改革课程设置,重构创业教育的教学模式
创业教育是强调对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来推进和提升素质教育,高职院校应以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时加强创业意识的培养,遵循教育规律,自觉将创业教育融合于学校整个的育人机制中,把创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融入到教学中。
开设《创业学》、《创业常识》、《创业指导》等创业教育体系课程,培养高职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素养,具备创业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良好的人际关系网和健全的人格等,通过课堂教学促进高职生创业能力的提高和创业潜能的发挥。
3、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教师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能否取得显著成效的一个关键因素,加强创业教育师资的培训,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咨询、研究活动,安排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体验创业,增加其对创业的感性认知和管理实践经验。其次,高校还应从校外各界聘请一些既有实际管理工作经验,又有一定管理理论水平的企业家、咨询师、创业投资家、经济管理专家等担任兼职教师,与高校教师合作讲授创业课程,提高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4、创新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树立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创业教育理念。
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思想政治工作对大学生不可替代的重要影响,帮助高职生树立创业意识、营造创业文化、培养创业素质。重视挫折教育,大学生培养创业品质、塑造健康人格心理。
5、提供多种校园实践活动,营造创业氛围
创业教育是一种开放的、不同于一般常规课程的教育,它与各种创业实践活动密切相关。高职院校应利用现有的资源,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要紧紧围绕创业教育的主旨,广泛开展知识讲座、经验交流、心理辅导等创业教育活动,以学生社团为载体,开展创业沙龙、创业设计大赛等多种活动。组织学生感受创业成功经验,鼓励学生投身创业实践活动。建立固定的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在场地、设备、指导教师、甚至于资金上给予支持,使基地成为大学生进行创业活动的重要场所,为有志于创业的学生提供宝贵的实战体验。
三、政府和社会应在政策和舆论上给予支持
我国政府应该加强对创业教育的引导与鼓励。在过去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基础上,还应继续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鼓励和扶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制定推行创业的扶持政策和措施,为创业提供相应的法律和制度保障。国家和地方还应继续共同设立大学生创业担保基金,为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小额贷款担保,对要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专门的创业培训,进行开业指导、政策咨询、项目论证、跟踪辅导等服务,提高其创业能力。完善市场经济法制环境,切实保障创业创新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公平竞争的平台。
总之,开展创业教育是推动就业的最佳途径;是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建设创新新型国家的基本保障。高职院校校必须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把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创业型的人才作为重要任务来抓,既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社会适应性,更要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教育。
参考文献
[1]杨喜红、刘荷花、郝振华大学毕业就业与创业问题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20)
[2]高飞大学生创业与就业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5
[3]徐振轩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4]田名义论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J]常洲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5]陶知翔、肖惠海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7.10
[6]刘丽娟、李晓东高校应重视创业教育[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2003.9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