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网络教育发展与变革
所属栏目:教育学论文
发布时间:2021-07-01 10:29:27 更新时间:2021-07-01 10:29:27
在“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下,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也迅速推动了教育领域的综合素质改革,促进了“互联网+教育”的网络教育新趋势的发展,为教育领域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平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的转型升级。由此可见,“互联网+”计划的开展已经逐渐成为新时代发展下的常态。
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等诸多信息技术应运而生,这些技术与各行各业进行不断的融合和逐渐的渗透,迅速地引导着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背景的网络教育主要以变革未来教育为新的主题,在移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多种技术的支撑和发展下,不断进行整改和建构,满足教育信息化的需要。“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教育主要以智慧教育为主,在网络信息发展的过程中,网络教育也不断衍生出微课、MOOC、翻转课堂、手机课堂等新的教学形式,逐渐建构起一个统一的教育教学系统,使教育教学系统逐渐趋向完整性和统一性。
一、“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网络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分析
1. 地区之间存在差距,缺乏政策支持。
在经济发达的地区,由于网络覆盖率高,许多学生上网学习知识变得容易起来,但是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如一些偏远地区的网络设施建设还比较落后,大众对网络教育的接受度低,使得网络教育实现起来比较困难。在此基础上,各高校也逐渐建立属于自己学校的网络课程平台,但很多学校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课程开放,也没有达到真正共享学校与学校之间资源的目的,学生能够获得的课程资源有限,还出现了教育资源严重浪费等各种各样的问题。
2. 传统教育的思想观念固化。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技术也在改变人们的认知方式和学习生活方式,特别是以大学生为代表的年轻人,他们的思维更加发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要强调主动参与而非被动接受。为了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高校应该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在当前的教学改革中,如开展翻转课堂、小班教学、混合式学习等新的教学方式,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总是困难重重而且并没有什么效果,究其原因是组织机构与相关人员没有突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难以接受新生事物和新思维,缺乏主动进行改革的动力和危机意识。目前能够推动高校开展网络教育改革的主要推动力是教育行政部门下达的行政命令,但是仅仅依赖行政部门的命令这种方式,相较于市场机制而言缺乏灵活性与效率,和学生的需求存在明显的差距。
3. 学习资源容易重复建设。
“互联网+”对于高校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需要辩证地看问题,尽管教育资源配置得到优化,但更多复杂的教育资源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师资、课程的浪费。
随着网络课程的研究在我国的深入,各个高校的网络课程平台也应运而生,在这些平台中,课程重复交叉现象较为严重。如要学习“C程序设计”这门课程,几乎在每个平台上都能找到这门课程,但是各平台的学习资源优劣程度不一,学生学习时往往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去辨别课程的优劣,而有些平台教师上传一部分课程后就不再及时更新,学习者的学习体验感极差。
4. 学生深层次方面的思想教育有待完善。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互联网+”教育模式虽然便于教师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对学生思想方面的培养,但仅靠网络教育对学生思想的熏陶往往需要耗费很长时间去渗透,更需要教师言传身教,发挥榜样引领作用,这恰恰也是网络教育需要改善的方面。
5. 无法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交流互动的过程,教学过程也是教师与学生间的一种互动关系。倘若没有这一环节,授课教师便不知道学生对其所授内容是否听懂,无法及时调整授课进度,学生有问题时教师也无法立即对其进行解答,学生在学习中的思维容易中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在线学习的学生,由于缺少同学之间的交流,缺乏良好的学习讨论氛围,因而很难取得较高的学习效果。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面临的机遇
1.“互联网+”均衡高校教育的发展。
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的教学模式已成为高校教育资源配置的新方式。网络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地点没有限制,学生只需通过网络找到想学习的课程或者喜欢的授课教师即可,这一举措极大地促进了高校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化。2013年10月,清华大学推出首个中文MOOC平台——学堂在线,面向全球提供在线课程。让全世界想学习清华大学课程的人都能够享受到,不仅如此,我们也可以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有网络的地方,学到其他优秀学校的公开课。所以说,“互联网+”把我们都联系在一起,让我们无论何时、身处何地都能接触到来自不同学校的优质的教育资源,这一举措也为高考失利的学生提供了在心仪大学学习的机会。
2.“互联网+”提升教育的效率性。
互联网加深了我们与世界的联系,并且无时无刻地不在影响我们,“互联网+”的教育模式使得教育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或者一台笔记本电脑就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学习,互联网式教学也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打破了黑板、课本等对教学的束缚。而学生在“互联网+”教育模式下,还可以随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对于已经掌握的知识可以选择跳过,对于不会的知识还可以反复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3.“互联网+”能使学生自主学习。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听教师的讲授,教学资源不能共享。依托“互联网+”背景的网络教育明显与传统的教育模式不同,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强调学生主动接受,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内容。如最近兴起的“翻转课堂”就很好地融合了互联网的教育模式,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能够转化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仅仅起到一个引导者的作用,生生之间互动交流,学生面对问题时迎难而上,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育未来发展的对策
1. 政府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网络教育在一些偏远地区的实施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面对这一情况,政府应该加强制订相应的法律法规,调动资金并倡导相关部门大力推进网络课程资源的研发、网络平台的设计、网络课程资源的共享。
2. 网络教育的发展也在不断推进传统教育的变革,转变教育观念。
网络教育的快速发展也对传统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由于现在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学习自己想要获取的知识,而且现在学生的学习成绩各不一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现状进行针对性地学习。教师也可以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利用新的网络技术进行指导性教学。而对于学校而言,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来调整课程配置和教师师资结构。
为顺应“互联网+”这一时代发展,要将互联网与教育有效结合起来,高校教育与信息化结合,可以转变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教师的教育活力,同时也能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尽管我国大学教学中开展网络辅助教学的模式应用还不完善,但是,随着“互联网+”教育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和普及,高校媒体教学经验的进一步积累,这种新型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师生互动,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大学生课内课外自主学习能力,必将开启高校教学的新篇章。
3. 良性发展,突出高校自身特色。
随着“互联网+”不断发展,传统教育模式不断受到新事物的冲击,在此背景下,构建新型的教育模式是高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各高校一味追求高速度和大数量的网络课程资源建设是不切合实际的,应根据学校状况,形成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新优势,建立富有专业特色的网络教育平台,有效地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创造出良性发展的教育模式
4. 合理运用互联网,促进各地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
“互联网+”教育可以让每个学生的教育起点达到均衡的状态,也可以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教师可以利用同步课堂和远程教学的方式,帮助偏远地区网络教育薄弱的学校开展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当地学校师资不足和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一些新兴的互联网教育模式,如基于慕课和微课等的翻转课堂,这些新模式打破了高等教育领域的围墙,推进了高等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互联网的发展让更多小城市的学习者能够学到大城市的学习者学到的相同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地区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
5. 充分发挥“互联网+”教学的灵活性优势。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实施互联网教学绝不是对传统的教学形式的完全否定,它们是相互补充、取长补短的关系。教师运用“互联网+”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跳出传统的教学形式,打造属于自己的、全新的、不同于传统教学的网络辅助教学产品,充分发挥网络教育的交互性和方便自主性,把教学与互联网灵活地结合起来。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育行业也在不断更新。这不仅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新时代下高校发展的必然需求。在高校的发展中,“互联网+”的建设不仅是高校网络教育的必然趋势,更是未来时代教育行业发展的主流,“互联网+”的高校网络教育将在教育行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和光,杜亚丽“.互联网+教育”:机遇、挑战与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6,(1):13-18.
[2]鞠昀彤,刘凯“.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育发展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科教导刊.2018,(11):4-5.
[3]倪霓“.互联网+”背景下网络教育发展的特征与趋势研究[J].科教文汇.2017,(1):28-29.
《“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网络教育发展与变革》来源:《新课程研究》,作者:胡楠,曲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