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角色体验式探究任务设计
所属栏目:小学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21-09-13 11:29:19 更新时间:2021-09-13 11:29:19
科学学科的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组织和支持下,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积极体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以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思想、学习科学方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1].小学科学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强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式学习机会。然而在实践层面,学生真正获得的探究式学习的机会并不充分。首先表现在“量”的不充分,教材中有大量的教学内容,为了完成教学进度,教师在学习方式的选择上自然要有所取舍。当然可以对探究任务做整合设计,但这是一项专业的工作,教师未必能做得来。其次是“质”的不充分,突出问题在于探究任务的设计缺乏真实性,缺乏与生活的联系,任务设计上时常采取“良构”式,直奔最后的结论而去,探究过程更像是走“过场”.由于缺乏复杂性、挑战性,导致学生对探究任务缺乏热情,表面上看对动手做兴致勃勃,但是缺少动脑思考。
我们认为,要真正发挥探究式学习的功能,就必须确保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式学习机会,而要做到这一点,设计适合学生的探究任务是关键。实践中,我们通过设计角色体验式探究任务,以角色为学生赋能,以角色体验驱动探究学习,形成了一种优化探究任务设计的解决方案。
一、以素养为核心生成角色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也是他们学习的方式。小孩子特别喜欢玩“过家家”的游戏,在游戏中扮演各种大人的角色,体验各种职业,做各种他们认为有意思的事情,这样的学习方式完全可以移植到学科课程的学习中来。就科学学科来说,学生也的确表现出先关注做科学的人,比如科学家,再去模仿他们做事情这样的特点,如像科学家那样研究小动物。基于这一特点,我们可以设置类似“小小科学家”这样的“角色身份”,再为其量身定制探究任务,引导学生自己带着“角色身份”去模拟科学家做事情的过程,然后将各种观察到的现象、做出的解释、得出的结论等进行讨论,最后经过反思得出结论,再将这些结论用于新的情境中,解决问题。
对儿童来说,角色身份的价值在于“赋能”,认定自己就是所扮演的人,具备独特的本领,从而唤起学习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更加主动地投入学习中。但是学习毕竟不是“过家家”,并不是想扮演谁就扮演谁。科学家、工程师这样的专业科学工作者当然是学生扮演的对象,但是我们更想设计的角色,虽然不是专业的科技工作者,却是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能够有效承担社会责任的公民,譬如能专业地参与社区生活的议事决策,或者能基于实证提出合理的策划方案。正如韦钰院士所倡导,科学教育应培养“知情的决策者”,而所谓知情的决策者,核心就是科学素养。同时,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出发,立足于将来要做有科学素养的大公民,今天要做有科学素养的小公民的立意,我们为所设计的角色都加上一个“小”字。所谓“小”,是指角色任务的难度上要符合小孩子的特点,但是所设计的任务在科学思维的含量上、动手做和动脑思相结合的要求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目标上,却是丝毫不打折扣的。
基于上述思考,我们设计了四种角色,分别是小小科学家、小小工程师、小小议事员、小小策划师,模仿从事这个职业的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事方式,共同指向科学素养。
二、以体验为逻辑编排任务
小学科学课程目标必须加载在具体的学习内容上才能落实,学习内容的编排应遵循一定的逻辑,才能使学生形成对所学内容的完整认识,这是对探究活动设计专业上的要求。从小学科学教材编写来看,常用的逻辑,或以科学概念的学习进阶为主线,或以探究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或以学生生活经验的扩展为主线。大部分的教材都是以科学概念为逻辑,分别就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工程与技术等四大领域设计若干主题单元,再按照年段进行编排。角色体验式探究任务的编排以上述逻辑为基础,又有所超越。
角色体验,主要体验所扮演的角色是怎么想问题的,怎么做事情的,核心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聚焦的是学科核心素养。小小科学家,主要体验科学家是怎么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的,怎么提出一个问题,经过探究得到答案,核心是“解疑答惑”.小小工程师,主要体验工程师是怎么破解现实难题的,怎么界定问题,通过设计产品,满足人们的需求,核心是“产品设计”.小小议事员,主要体验如何参与决策讨论,怎么针对议题,调用自己所具备的科学知识和技能,用证据说话,提出合理化建议,核心是“决策咨询”.小小策划师,主要体验如何策划行动方案,怎么明确主题,以科学眼光看待日常的生活,为人们提供解决方案,核心是“方案策划”.
据此,角色体验式探究任务的总体编排上,是以答疑解惑、产品设计、决策咨询、方案策划等四种体验为逻辑,对教材中的主题单元进行整合设计,凸显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与运用为这根主线,更加贴近科学素养支撑下的思考和行动,为学生创设一个又一个真实的学科学、用科学的情境。同时,围绕角色体验式探究任务的设计,师生需要从既有的课程与教材中去撷取相关内容,整合设计,这在无形中增加了课程的弹性,增强了选择性,能将更多的有效时间拿出来用于开展探究活动,从而解决探究式学习机会量的不充分的问题。
三、围绕角色体验规划事情
角色体验式学习的要义,是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做事情,因此学习任务被设计成事情来得更加真实。所设计的事情,首先是对学生构成意义,学生有明确的目的,带着自己的想法去规划、实施和反思学习。其次它还是杜威所倡导的“一件既非常规的、又非任意的事”[2].“非常规”就是说它是不确定的或是有问题的,需要学生真的去研究、去做才能搞清楚;“非任意”的意思是说,不能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必须要运用这个角色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如果还不具备就要开展必要的学习,在做事情所营造的情境中综合地调用学业获得去解决问题。
我们基于现有的小学科学课程与教材,围绕四个角色、四种体验,设计新的学习模块,配套相应的所要做的事情的内容、方式和预期成果,帮助学生去把握学什么、怎么学、学会了可以做什么等关键问题。
以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探究任务设计为例(如表1所示),我们将原来每个单元中所包含的几课书做整合设计,将《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设计成“小小科学家”模块,将《冷和热》单元设计成“小小工程师”模块,将《奇妙的声音王国》单元设计成“小小议事员”模块,将《吃的学问》单元设计成“小小策划师”模块。
四、激发主动展开探究
角色体验式探究任务强调对角色的体验,不是有了体验即可,还要对体验进行反思,从而修正自己的观点,或形成新的观点。体验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应是由学习者的思维、情感、行为和自我等共同参与的过程,而不只是一个单纯的认知过程[3].国内学者高慎英指出,体验学习方式不仅关注学生“亲历”过程,更强调学生在亲历中、在热情求知中获得个人化理解。这种学习方式看中的是学生直接“面向复杂本身”、超越“细节教育”“热情地求知”等基本要素[4].受此启发,我们认为角色体验式探究任务的设计不仅要设计探究任务本身,还应对探究任务如何展开提出策略建议。
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探究任务有自己的规划、实施与反思,我们设计了一种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四步骤模型”即“早知道、会安排、能落实、有反思”(如图1所示)。每一个角色体验学习模块,都是按照这样的四个步骤展开探究任务。
“早知道”:从教的角度看,就是要着眼学生的前概念,立足最近发展区,通过呈现现象、唤起体验、提出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促其进入思考状态,开启学习的进程。从学的角度看,学生预先了解会学什么、怎么学和学会了可以做什么等重要信息,明确自己学习的方向,同时结合自己对本主题的认识,预期学习成果。
“会安排”:从教的角度看,将学生“卷入”角色,尽可能调动多种感官去感受科学现象,亲历探究过程,丰富体验,积累经验,促进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思考和表达观察到的现象、做出的判断、得出的结论。从学的角度看,学生设计所有的学习活动,包括学什么、不学什么、用什么方法学等。有的学习内容是可以选择的,有的内容则可以自己增加。
“能落实”:从教的角度看,将学习任务变为学生想主动去做的、具体的事情,问题指向明确,探究过程清晰,前后关联紧密,逐渐深入,步步为营,直至解决问题。从学的角度看,学生落实学习计划,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都保持着密切的交流,使得学习能够一步一个脚印地踩实、做好。
“有反思”:从教的角度看,教师不仅能判断出学生有没有掌握所学的知识,还能判定学生会不会运用学到的知识、技能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效果如何,促进学生反思学习过程,积累科学方法。从学的角度看,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还能够有“元认知”的机会,能够反思自己的学习,基于反思规划新的探究主题,预期新的学习成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3.
[2]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69.
[3] 石雷山,王灿明.大卫·库伯的体验学习[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0):49-50.
《小学科学角色体验式探究任务设计》来源:《中小学教师培训》,作者:冯毅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