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微型消防站建设探索
所属栏目:建筑设计论文
发布时间:2022-03-09 10:54:29 更新时间:2022-03-09 10:54:29
近年来我国传统村落火灾时有发生,2021年2月14日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角民族乡翁丁村老寨发生火灾,作为中国佤族历史文化和传统建筑中保留最完整的原生态村落,火灾无情地摧毁了村落,中国最后一个佤族淳朴自然的原始部落只能留在人们的记忆当中。这样的形势下,有效消除传统村落的火灾隐患刻不容缓,但传统村落的特殊性使得现有消防力量鞭长莫及,而微型消防站早发现早扑灭的特点正好能够弥补这一“短板”。国内对于微型消防站的研究已取得部分成果,付馨颖认为现行微型消防站的建设存在布局数量不合理的问题[1],张爱泉、张晓光认为需要从提高思想水平、落实相关政策制度、加强业务帮扶指导三个方面加强微型消防站的建设[2],但我国目前传统村落微型消防站的建设还未广泛开展。美国乡村建立了约3万个消防站,且其中绝大部分为微型消防站[3],因此可以借鉴国外乡村微型消防站建设的先进经验,探索适合我国传统村落微型消防站建设的发展方式。文章以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落水镇宁营村为例,通过深入剖析现行传统村落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而对传统村落微型消防站的建设提出相关对策及建议。
一、传统村落常见火灾隐患
以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宣威市落水镇宁营村为例。该村落属于半山区,海拔1980m,年平均气温15℃,距落水镇2.5km,距市区约10km,距宣威市消防救援大队13km。宁营村存在较多火灾隐患,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流量逐渐增大,火灾发生概率也在增加。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宁营村主要存在以下火灾隐患:
(一)建筑火灾荷载大,耐火等级低
据统计,宁营村村民住房主要有砖混结构40所、砖木结构30所、土木结构42所、纯木结构3所,且建筑物中生活用品集中,火灾荷载大。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版)中对建筑物耐火等级的划分,宁营村的农户住房多为三、四级耐火等级,耐火等级低。较大的火灾荷载和较低的耐火等级导致建筑物一旦起火极易造成火灾的快速蔓延和建筑的严重破坏。
(二)村庄道路狭窄,无法作为消防车通道
宁营村道路均为硬化路面,进村道路宽约4m,村内主干道宽约3m,次要道路仅有1.5~2m宽,房屋之间还有许多只够一人单向通过的走道。村庄道路网络复杂曲折,且堆积有许多杂物,极大地阻碍了通行,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无法靠近进行灭火或救援。
(三)村民用火用电不规范
宁营村内大部分居民使用柴火取暖和烹饪,电气线路和设备使用混乱。村落中大量存在将柴薪紧靠院墙堆放或直接堆放在房屋内的情况,多数村民建筑中存在电气线路老化、私拉乱接、用电器功率过高等问题,极易发生火灾和火势扩大。
(四)消防用水难以保证
调查发现,宁营村大部分建筑已通自来水,有12户饮用井水,这些水源承担了宁营村的农业生产、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而自来水和井水存在着分布分散、水压较低、流量不足、干旱季节无法满足消防灭火用水需要的问题。
(五)消防设施缺乏
通过调查发现,宁营村没有消防预警设施,没有室内外消防栓,居民住房内未配备灭火器,不能满足消防要求。
(六)村内人口老龄化严重,消防人员短缺
宁营村现居住人口多为留守老人,老年人行动不便且消防意识较低,易造成火灾发生和火势扩大。该村未设立专职或义务消防队,参加过消防器材使用培训的只有少数村干部,可能造成建筑起火时不能及时使用灭火器材将火扑灭的情况发生。
(七)村落和房屋四周可燃物堆积杂乱
宁营村四周多为农田,还有许多用于制作烤烟的烘干房,干秸秆、柴薪等随处堆放。此外,村落周边林木环绕,林木枯叶常年凋落并形成累积,具有极大的燃烧和蔓延隐患。综上,通过对宁营村消防工作现状的分析,可以透视到我国传统村落消防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建筑物耐火等级低、建筑内火灾荷载大、村落内消防车通道狭窄、村民用火用电不规范、消防用水保证率不足、消防设施缺乏、人员行动力低且消防意识差、建筑四周可燃物较多且分布杂乱,同时,消防制度建设和管理相对缺乏。
二、传统村落微型消防站建设思考
我国目前传统村落消防工作虽然有一定基础,但缺乏完整、科学、系统的规划,同时,由于传统村落分布较广,地区差异较大,必须因地制宜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消防能力。针对我国传统村落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建筑防火、消防管理、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车通道、消防设施、消防站建设等几个方面对传统村落消防工作进行探索并改进。其中,消防站建设在传统村落的消防工作改进中具有重要意义。微型消防站立足于当前社会公众对消防服务与灭火救援的增量需求,以救早、灭小和“3分钟到场”扑救初起火灾为目标[4],能够有效促进传统村落消防工作的开展。作为消防工作的中坚力量,传统村落微型消防站既能够促进乡村义务消防队的建设,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有效保障了传统村落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现有微型消防站建设标准在传统村落应用中的问题
在传统村落建设微型消防站有助于保障传统村落消防安全及居民生命安全,有助于弥补救援力量无法及时到达的短板,同时可推动我国传统村落消防工作的发展。我国现有的微型消防站建筑标准主要为2015年原公安部消防局印发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建设标准(试行)》《社区微型消防站建设标准(试行)》。但对于我国传统村落而言,因其分布较广且面积、结构等情况与城市社区和重点单位相比差异较大,现行的微型消防站建设标准并不能完全适用于传统村落微型消防站建设。
(二)传统村落微型消防站建设标准探索
针对现行微型消防站建设标准对于传统村落的局限性,以《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建设标准(试行)》《社区微型消防站建设标准(试行)》为基础,对传统村落的微型消防站建设进行探索,通过对传统村落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拟定传统村落微型消防站建设标准。1.建设原则传统村落建设微型消防站的根本目的在于引导传统村落义务消防队的建设,以达到充分发挥微型消防站对火灾早发现早扑灭的目的,拟定传统村落微型消防站的建设原则为:为积极引导和规范传统村落义务消防队伍建设,着力提高传统村落应对火灾的自防自救能力,建设人员装备配置齐全,能有效处置初起火灾的传统村落微型消防站,特制定本标准。2.站房选址传统村落微型消防站的规划布局与选址应以发现火情后3分钟之内可以到达现场为原则确定。若村落设有村民活动中心等场所且满足3分钟到达原则,微型消防站便可利用现有的场地、设施设置在便于人员出动、器材取用的位置,如宁营村可将微型消防站设立在该村民族文化活动场所。另外通过调查发现,传统村落中道路多数狭窄曲折,可利用摩托车灵活机动的特点配备消防摩托车。拟定传统村落微型消防站建设标准站房选址如下:(1)应充分满足“3分钟到达火灾现场”条件,将传统村落微型消防站设置在能够快速反应出动的位置。房间和场地应满足日常值守、放置消防器材的基本要求。传统村落单个微型消防站建筑面积不应小于30m2,微型消防站的保护半径以3分钟内达到所保护传统村落的火情发生地为准,对于山坡等无法使用消防车辆到达的地方,应以3分钟之内能够跑步到达为准,同时在难以到达的隐患地点设立防火警示标识、消防器材存放点,确保能够全方位无死角快速反应。(2)传统村落微型消防站应结合村落地形特点设立应急避难场所,设立明显标识和消防器材存放点,并满足《防灾避难场所设计规范》GB51143的相关要求,便于发生火灾以及其他灾害时能够将村民及时疏散安置。3.器材装备传统村落微型消防站可结合村落路况配备消防摩托车或其他消防车辆,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灭火器,有消火栓条件的可选配水枪、水带等灭火器材,有条件的站点可选配消防头盔、灭火防护服、防护靴、破拆工具等器材。在通讯器材方面,必须配备外线电话、手持对讲机等,以满足及时发现本村火情需要。4.人员配备根据对宁营村调查发现,传统村落现在面临人口老龄化的情况,老年人面对火情自救能力差,更无战斗力。因此,对于传统村落微型消防站消防队员只能从村组干部、护林员、国土信息员、计划生育宣传员、民兵营长和留村中、青年村民中考虑。拟定传统村落微型消防站建设标准人员配备如下:(1)传统村落村民委员会应对本村老中青村民进行人员信息统计,根据村落实际建筑格局和占地面积,可按照单个微型消防站人员配备不少于5人的标准,结合中青年村民居住地以及村干部工作范围进行划分。(2)微型消防站设立站长、消防员岗位,有条件配有消防车辆的微型消防站应设驾驶员岗位。(3)站长应由本传统村落村党组织书记或村委会主任等村干部兼任,消防员由中、青年村民担任。(4)微型消防站工作人员应当接受岗前培训和年度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扑救初起火灾业务技能、防火巡查基本知识以及熟悉本村人员居住分布情况等。5.岗位职责传统村落微型消防站的各岗位应突出党政领导消防工作的原则,由村干部带领村民开展消防工作,充分落实主体责任。结合标准,拟定传统村落微型消防站建设标准岗位职责如下:(1)站长负责微型消防站日常管理,组织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和灭火应急预案,开展防火巡查,掌握人员和装备情况,组织开展业务训练、消防宣传教育和灭火训练;指挥初起火灾扑救和人员疏散。(2)消防员主要负责对初起火灾进行扑救;熟悉本村落建筑和可燃物分布情况,灾害发生时依据灭火与疏散应急预案开展工作;熟练掌握相关消防器材性能和操作使用方法,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参加日常防火巡查和消防知识宣传。6.技能培训只有加强管理并积极开展训练工作,才能真正锻炼出一支能够维护传统村落消防安全的骨干队伍。拟定传统村落微型消防站建设标准技能培训如下:(1)传统村落微型消防站要结合村落消防工作实际情况,组织开展日常的灭火救援业务训练以及基本消防知识教学,例如,燃烧常识、安全防护常识、器材装备使用和维护方法等,制定训练计划,同时每月定期开展防火巡查、消防宣传和消防演练,提高消防综合能力。(2)传统村落微型消防站消防员训练时间每周不少于1小时,每次开展技能培训内容均应存档记录。7.值守联动传统村落微型消防站应当实行全天候防范,做到防患于未然,这对于微型消防站各岗位人员的值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针对传统村落分布较为聚集的地区,各村落微型消防站的联动能够构建立体化的火灾救援体系。结合标准,拟定传统村落微型消防站建设标准值守联动如下:(1)传统村落微型消防站应与村落治安巡逻人员“合二为一”,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24小时全天候进行火灾防范,将消防员进行分组值守,每组成员不少于2人,确保能够快速出动。(2)微型消防站人员应每日对本村建筑的消防安全进行巡查,尤其在重大节日、重大活动等敏感时期,更要加大巡查力度。(3)对于同一辖区内的多个传统村落微型消防站,应统一指挥并整合灭火救援力量构建立体化的周边区域灭火体系。8.火灾救援(1)微型消防站要发挥主力作用及时对初期火情进行处置,应制定灭火救援预案,并定期开展演练。灭火救援预案的制定与演练应坚持“保障生命安全第一,科学合理现场处置”的原则,根据本村不同场所(部位)火灾危险性及人员密度、建筑状况等实际情况,分类制定有针对性的预案。(2)发现火情后,微型消防站值班员应迅速核实火情,启动灭火应急预案进行处置,同时向上级部门汇报相关情况。消防员应按照“3分钟到场”要求赶赴现场,在保障自身安全的情况下使用器材装备对火情进行处置,并在专职救援力量到达时做好配合工作。(3)需按照预案规定保障现场通信、道路、用水的畅通,对燃气、电气线路进行管控,维持火场秩序,对无关人员进行劝离,同时做好受伤人员的医护工作。(4)在救援结束后,微型消防站应做好现场检查、监护工作,保护火灾现场并防止二次灾害的发生。
(三)提高传统村落微型消防站能力的措施
除依法依规建立传统村落微型消防站外,还应采取以下有效措施提高微型消防站能力:提高防范意识,落实主体责任;改善村落环境,消除火灾隐患;完善管理制度,规范队伍建设;加强专业指导,提高队伍质量。
三、结语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村庄风貌引导,保护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保护好传统村落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的重要内容[5]。传统村落是乡民关于天、地、人三者关系的智慧结晶[6],传统村落体现着当地的传统文化、建筑艺术和村镇空间格局,反映着村落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传统村落微型消防站的建设能有效防范因火灾造成的村落破坏。但同时也应看到,我国传统村落分布较广,村落间在民风民俗、建筑结构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在建设传统村落微型消防站时,还应根据村落特点综合考虑。
参考文献:
[1]付馨颍.基层微型消防站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J].消防界,2017,03(01):80.
[2]张爱泉,张晓光.关于微型消防站规范化建设的探讨[J].科技视界,2017(02):288.
[3]李国辉.美国乡村消防[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6,35(04):531.
[4]苗小铁.关于微型消防站建设问题的若干思考[J].今日消防,2020,05(02):78-79.
[5]唐寿东.保护好传统村落[N].贵州日报,2021-03-17.
[6]吴兴帜,黄玲.由物向人:传统村落保护的思考[N].中国艺术报,2021-03-03.
《传统村落微型消防站建设探索》来源:《消防界(电子版)》,作者:唐瑞 崔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