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信息化管理在安装施工项目的应用
所属栏目:计算机信息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11-03-18 10:49:33 更新时间:2011-03-18 10:49:33
摘要: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在传统的施工项目管理模式中,项目上各种信息的存储,主要是基于表格或单据等纸面形式;信息的加工和整理,完全由大量的手工作业来完成;信息的交流,绝大部分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手工传递甚至口头传递;建立信息库,组织信息资源。使用信息检索,则是信息资源共享和信息可追索的可靠保证。结合国内建设领域信息化的现状,本文分析了信息化管理在施工项目进度控制、成本管理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实际应用,说明了信息化管理对施工项目动态控制的重要性。
关键词:信息化;进度控制;成本管理;质量控制
一、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施工项目管理模式中,项目上各种信息的存储,主要是基于表格或单据等纸面形式;信息的加工和整理,完全由大量的手工计算来完成;信息的交流,绝大部分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手工传递甚至口头传递;信息的检索,则完全依赖于对文档资料的翻阅和查看。信息从它的产生、整理、加工、传递到检索和利用,都是以一种较为缓慢的速度在运行,这容易影响信息作用的及时发挥而造成项目管理工作中的失误。随着现代工程建设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施工技术的难度与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各部门和单位交互的信息量不断扩大,施工技术的难度与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各部门和单位交互的信息量不断扩大,信息的交流与传递变得越来越频繁,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复杂程度和难度越来越突出。由此可见,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在速度、可靠性以及经济可行性等方面已明显地限制了施工企业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环境中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一些实力雄厚的施工单位率先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辅助项目参与人进行某些项目管理工作。管理人员对就相应的提出信息化管理重要性:信息化指的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工程信息化管理指的是工程管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开发和应用。信息技术给建筑业带来了巨大变化,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通过对施工管理有关数据的收集、记录、存储、过滤,对项目进展进行跟踪,并把数据处理结果提供给项目管理班子的成员,从而对项目进展进行控制。1995年4月,我国建设部批准了《全国建设信息系统规划方案》,决定在全国建设系统实施“金建”工程;2001年2月,建设部在颁布了“建设领域信息化工作地基本要点”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领域信息化这一概念,于2001年下达了制定建设行业系统相关软件通用标准的文件。我国从工业发达国家引进项目管理的概念、理论、组织、方法和手段,历时20余年,在工程实践中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至今多数业主和施工方的信息管理水平还相当落后,其现行的信息管理的组织、方法和手段基本还停留在传统的方式和模式上。目前,我国在建设项目管理中最薄弱的工作领域是信息管理。一些施工企业将信息化视为单纯的技术工作,并未真正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优化管理、整合资源。例如,专业预算员使用概预算软件编制施工概预算,生产计划员使用网络计划软件P3安排施工进度,技术资料员使用AutoCAD图形软件绘制竣工图纸等,通过这些软件的使用,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有了显著改善和提高。这说明在建筑施工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应该看到,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不仅仅意味着在建筑施工项目内部的管理过程中使用计算机,它具有更广泛更深刻的内涵。首先,它基于信息技术提供的可能性,对管理过程中需要处理的所有信息进行高效地采集、加工、传递和实时共享,减少部门之间对信息处理的重复工作,共享的信息为项目管理服务、为项目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其次,它使监督检查等控制及信息反馈变得更为及时有效,使以生产计划和物资计划为典型代表的计划工作能够依据已有工程的计划经验而变得更为先进合理,使建筑施工活动以及项目管理活动流程的组织更加科学化,并正确引导项目管理活动的开展,以提高施工管理的自动化水平。
二、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可行性
信息技术主要指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二者结合形成的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从经济上、技术上和工程应用等三个方面保证了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可行性:
(1)经济上信息设备性能价格比的大幅度提高,使其在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中的普及应用成为可能。
(2)技术上信息技术的利用,使施工项目信息能够基于电子介质进行海量存储、高效加工和高速传输,使各项目参与人能够通过网络方便地共享信息、协同工作,从而更有效地综合利用信息资源,促进工程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使从根本上改变建筑施工领域高新技术含量不高的局面成为可能。
(3)工程应用首先是以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在制造行业的综合应用,为全国20多个省市、十几个行业的200多家企业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次,在建筑施工领域,以一些技术力量雄厚的大型企业为代表,计算机辅助施工和信息技术综合利用已有了长足进步。例如,利用计算机多点监测标高引导钢模板体系的提升,尽可能避免出现模板的垂直偏差。这些信息技术在工程中的成功应用的实例证明,建筑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必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目前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
在我国,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研制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
(1)大部分以开发单机版应用软件为主,仅仅利用了计算机计算速度快的特点,没有形成网络,没有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自动传递。
(2)应用面不广,目前真正使用计算机来进行建筑施工辅助管理的仅仅是一些重视计算机技术和管理方法、实力比较雄厚的施工企业,或者说仅仅是这些单位的某些部门在用。相关的计算机辅助管理软件在施工企业的运用远不及辅助设计软件在建筑设计院中那样普及。
(3)应用的深度不够,大多数企业停留在日常工作数字化层面上。
(4)应用的技术含量不高,没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所能提供的集成优势进行信息交流,忽略了信息技术互动性带来的管理效应。
(5)国内某些专项施工工艺采用了计算机控制技术,而在日本已采用自动化施工系统,不仅将施工现场作为一个车间,而且实现由计算机控制的机械化流水线施工。
(6)国内一些具有影响的软件开发商大多将业务重点放在项目管理层面上。但如何将项目层面与企业层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强化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核心价值是摆在广大施工企业和软件开发商面前的一大课题。
(7)资金投入不足成为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由于资金缺乏,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管理部门设备条件较差,信息收集、处理、加工能力较低,甚至有些地方还处在手工操作阶段。
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建筑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逐步投入、因地制宜、分步发展的过程。因此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能力、特点来决定采取何种发展策略,优先开发何种应用系统。要处理好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关系。引进先进技术产品是手段,消化、吸收是关键,自主创新才是目的。信息化建设本身就是创新的过程,在技术创新的同时,注重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注重实效,切勿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还要充分享受政府及社会的政策性资源和公共资源,积极利用现有基础和技术成果。应采用试点引路,面上推广的策略。选择若干类型相近,具有典型意义的企业,开展企业信息化示范,用其信息化成功经验和模式启迪和引导其他企业探索自身信息化的发展道路。
四、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1)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便利,减轻了项目参与人日常管理工作的负担。为各项目参与人提供完整、准确的历史信息,方便浏览并支持这些信息在计算机上的粘贴和拷贝,使部位不同而内容上基本一致的项目管理工作的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减少了传统管理模式下大量的重复抄录工作。
(2)可以提供一个机制,使各项目参与人很好地协同工作。在信息共享的环境下通过自动地完成某些常规的信息通知,减少了项目参与人之间需要人为信息交流的次数,并保证了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及时和通畅。
(3)适应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对信息量急剧增长的需要,允许将每天的各种项目管理活动信息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并提供对各管理环节进行及时便利的督促与检查,实行规范化管理,从而促进了各项目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
(4)施工管理是运用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专业化活动,其内涵是从项目开始至项目完成,通过项目策划和项目控制,以使项目的费用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得以实现。对于施工方而言,项目管理工作主要是在施工阶段进行,施工项目管理主要涉及施工进度控制、施工成本控制、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由于工程建设周期比较长,关系复杂,受自然条件和客观因素影响较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随着情况的变化进行项目的动态控制,然而,许多施工企业尚不重视在施工进展中依据和运用定量的施工成本控制、施工进度控制和施工质量控制的报告系统指导施工工作,项目目标控制还处于相当粗放的状况。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将有利于项目目标的实现,并有利于促进施工管理科学化的进程。
五、目前施工项目中的信息化管理应用对进度、质量、安全的作用
(一)施工进度控制中的信息化管理
对于大型工程项目,工期要求紧迫,工程进度压力比较大,如果盲目赶工,会导致无序施工,甚至可能引发施工质量和安全问题,并会造成施工成本的增加,为了避免无计划施工现象,施工项目必须制定合理、可行的项目进度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对其进行调整。信息化管理在进度控制中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编制建筑工程项目进度计划。根据项目特点,确定项目工期、费用及其他资源目标,进行计划的准备,随后分解计划目标,列出全部工作(或工序明细表),并对每一项作业进行必要的分解,确定各工作或工序的工艺关系和组织关系等逻辑关系,根据相关定额计算各工序施工时间,然后根据网络图的类型,计算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绘制网络计划图,并确定网络计划中的关键工作和关键线路。网络计划图绘制完成后,必须进行综合平衡,要保证在规定期限内完成任务和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协调性和均衡性,并且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信息化管理可以充分利用以前施工项目的信息,制定符合实际的施工进度计划,进度计划编制软件可以实现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的编制和调整,以确定工程网络计划的时间参数。
2、进度计划的检查和调整。进度控制是一个动态编制和调整计划的过程。在计划执行过程中,由于组织、管理、技术等因素的影响,会造成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产生偏差,如不及时纠正,必然会影响进度目标的实现。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建立相应的检查制度,施工管理人员要定时定期地对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收集反映实际进度的有关数据,根据网络计划图,检查和掌握每个工序的建筑材料消耗情况和工程进展等情况,对反映实际进度的原始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形成与计划进度具有可比性的数据,以便在网络图上进行记录,根据记录的结果分析判断进度的实际情况,及时发现进度偏差并对计划进行调整。
信息化管理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对庞大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对照网络计划绘制实际进度前锋线,分析计划执行情况及其发展趋势,对未来的进度做出预测、判断,找出偏离计划目标的原因及可供挖掘的潜力所在。
(二)施工成本管理中的信息化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要求以施工方案和管理措施为依据,按照本企业的管理水平、消耗定额、作业效率等进行工料分析,根据市场价格信息,编制施工预算。当某些环节或部分项工程施工条件不明确时,可按照类似工程施工经验或招标文件所提供的计算依据计算暂估费用。施工项目进行过程中,应根据计划目标成本的控制要求,做好施工采购策划,通过生产要素的配置、合理使用、动态管理,有效控制实际成本。信息化管理在质量控制中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建立生产资料市场价格信息的收集和咨询网络,同时建立企业的供应商名录数据库,通过广泛收集信息,保证采购价格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编制施工成本计划与采购工作提供支持。
2、根据国家的施工定额和曾从事的类似施工工程,确定项目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台班费、其他直接费和间接成本的构成,建立企业内部施工定额,为施工成本计划和施工进度计划编制提供依据。
3、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编制施工成本控制工作计划,根据施工进度,做好施工材料采购规划,优化配置生产要素,确定合适的施工机械、设备使用方案,提高机械利用率,降低材料的库存成本和运输成本。
4、强化施工过程项目成本核算,信息化可以提高成本核算的效率和准确性,通过计算机用对比法分析影响成本节超的因素并生成成本分析报告,为成本偏差的纠正与预防、成本控制方法的改进等提供依据。
(三)施工质量控制中的信息化管理
施工质量控制是一个涉及面广泛的系统过程,它除了施工质量计划的编制和施工生产要素的质量控制之外,施工过程的作业工序质量控制,也是工程项目实际质量形成的重要过程。而且施工方的施工质量控制,还包括业主、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政府质量监督机构。通过信息化管理,可以促进施工质量控制的开展,保证施工质量合格,其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1、根据施工网络计划图,可以确定质量控制的关键工序,并预测该工序施工时间,提前通知监理单位和业主单位对工程进行旁站和对隐蔽工程进行验收,加强各单位的协调交流,减少窝工现象。
2、有利于施工组织内部的工序作业质量自检和施工质量资料的整理汇总,为了保证建筑工程质量,我国规定对工程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半成品、构配件以及施工过程中留置的试件、试块应实行现场见证送检,通过施工关系信息化,可以将入库材料、半成品批次与见证送样送检情况相衔接,以保证及时送样,有效送样。
六、结束语
项目实施过程中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在施工实施过程中必须随着情况的变化进行项目目标的动态控制。然而在项目目标动态控制时要进行大量数据的处理,施工信息化管理可以采用计算机辅助的手段,高效准确地生成多项项目目标动态控制所需要的报表,有助于项目目标动态控制的数据处理,提高施工企业的工作效率和效益。
参考文献:
1、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编审委员会.建设工程项目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仲景冰,王红兵.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司增绰.信息管理—企业管理的新视点[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9).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