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中的风险管理探讨
所属栏目:矿业论文
发布时间:2011-03-19 09:19:52 更新时间:2025-01-15 10:04:24
周先梅
(湖北省荆门市不动产登记中心 湖北 荆门 448000)
摘要: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建筑企业为了增加社会与自身的经济效益,应当加强工程项目中的风险管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工程项目能够顺利完成,提高社会与自身的经济效益。本文探讨了风险管理在地持灾害防治工程中的关键作用,分析了引发地质灾害的潜在因素,并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中的风险管理的有效策略,旨在最大限度的对风险进行预防和管控,降低风险对工程项目造成的损失,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风险管理
引言
目前,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风险管理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然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通常涉及对地震、滑坡、泥石流、洪水等自然灾害的预防和治理工作。由于这些工程通常涉及大规模的投资和高风险的环境条件,因此风险管理变得至关重要。
一、风险管理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中的关键作用
风险管理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风险管理有助于识别和评估可能导致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因素,通过预测和减轻这些风险,可以大幅降低灾害事件的概率和影响程度。工程项目通过精确的风险管理,项目团队可以更好地分配资源,以应对潜在的风险,这不仅可以帮助避免不必要的开支,同时还可以确保项目在预算内完成。在项目施工初期,风险管理可以帮助决策者评估项目的可行性,如果潜在风险无法合理管理,项目可能会被认为不可行,从而避免投入大量资源而最终失败。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通常涉及高风险的环境条件,包括:地震、滑坡等,通过风险管理,不仅可以确保工程设计和实施在安全性方面达到标准,还可以保护工人和当地社区的安全。风险管理有助于减少潜在的延迟因素,通过预测可能的风险事件,项目团队可以制定应对计划以确保项目按计划进展。风险管理也与工程质量有关,通过识别潜在的工程质量问题并采取措施在早期阶段解决它们,可以有效提高项目的整体质量。风险管理还与金融和法律因素相关,它可以帮助项目团队规划和保险策略以及遵守相关法规和法律要求,从而降低潜在的法律风险。风险管理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中的关键作用体现在其能够提供全面的风险识别、评估、应对和监测,以确保项目的成功完成,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潜在风险对项目的不利影响。
二、引发地质灾害的潜在因素
地质灾害可以由多种潜在因素引发,这些因素根据具体的地理和地质条件而异。地震是地质灾害中最具破坏性的因素之一。地壳板块的运动可以引发地震,导致土壤液化、地陷和火山喷发等灾害;大雨或持续降雨可能导致洪水、泥石流和滑坡,特别是在山地或丘陵地区,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风险较高;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地形和土壤特性密切相关。陡峭的山坡、不稳定的土壤和岩石层可能导致滑坡、坍塌和岩崩等灾害;火山喷发和火山地震是火山地区常见的地质灾害,喷发可以产生熔岩流、火山灰和火山泥流等;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过度开采可能导致土壤侵蚀,尤其是在干燥地区,这可能引发土壤流失和沙尘暴等问题;河流、河口和海岸地区可能因沉积物的积累而引发地质灾害,这包括洪水沉积物、海岸侵蚀和滨海堤坝破裂等;人类活动也可以引发地质灾害,例如:采矿、城市建设、水库填埋和森林砍伐,这些活动可能导致地质平衡失衡和环境破坏;气候变化可以改变降雨分布、海平面上升等,进一步增加了地质灾害的风险,尤其是在沿海地区。要有效管理和预防地质灾害,必须综合考虑这些潜在因素,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轻其影响,这包括地质勘察、监测、土地规划和工程措施等。
三、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降低风险的可能性
在工程项目实施前期,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以了解地下条件,其中包括:地层结构、岩石性质和地下水情况,这有助于设计更稳固的结构以抵御地质灾害。施工人员可采用抗震和抗滑坡等地质灾害的设计原则,确保工程结构能够承受可能发生的灾害。同时也要设计适当的排水系统,以减轻洪水和泥石流的可能性。施工人员在材料的选择上应选择地质稳定性高的材料,如:坚固岩石和土壤,以减少地质灾害的风险。在地震易发区建筑工程项目可使用抗震材料,例如:钢筋混凝土,以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容易发生滑坡的地区,在可能发生滑坡的地区使用防滑材料,如:抗滑坡涂层或地面覆盖物。除了以上特殊情况外,施工人员还需要对现场实施实时监测,以便在施工过程中检测任何地质灾害的早期迹象,从而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行动[1]。工程项目可适当的调整施工进度,以避免在灾害高发季节进行工程活动,也可以在灾害前采取临时措施,如:挡土墙等。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采用适当的施工技术,例如:地铁隧道中的地下冻结技术,以增强工程的整体稳定性。
(二)改进和优化工程设计
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改进与优化工程设计有助于降低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施工人员在施工前期,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以了解地下实际条件,包括分析地层结构、岩石性质、地下水位等。使用地质勘测数据来确定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区域,并调整工程设计以适应这些自然条件。施工人员可采用抗震设计原则,确保工程结构能够承受地震的力量,这可能包括增加抗震连接件以及结构的强度和刚度。对于可能受到滑坡、坍塌或泥石流影响的区域,可以设计防护措施,如:挡土墙或支撑结构,以减轻地质灾害的影响。施工人员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来设计适当的排水系统,以减少洪水、泥石流和地下水涌入的风险,包括:排水渠道、排水沟和拦河坝等。也可使用引导工程,如:河床管理和河岸稳定化,以控制河流和河岸的侵蚀和变化。施工人员可合理规划土地利用,避免在潜在地质灾害风险区域建设重要基础设施或居住区。同时,也可制定土地使用政策,以确保新的建设项目符合地质灾害防治的最佳实践
[2]。在工程设计中要制定应急计划,以免有灾害事件的发生时迅速响应,包括疏散通道、应急通信系统和应急储备设施。通过这些工程设计改进策略,项目团队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这些措施通常需要与地质专家、工程师和规划部门合作,以确保项目的设计能够在地质条件复杂的环境中安全进行。
(三)建筑施工材料的选择
建筑施工材料选择是预防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合适的材料可以显著降低潜在地质灾害的风险。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如果地质灾害潜在区域,特别是在滑坡和坍塌易发区域,施工人员可选择地质相对比较稳定性高的材料,坚固的岩石和土壤有助于减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在地震易发区,施工人员可使用抗震材料来构建建筑和基础设施。例如,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可以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在滑坡风险区域,施工人员可选择防滑材料,如:抗滑坡涂层或地面覆盖物,这些材料可以提供额外的摩擦力,以减少滑坡的可能性。在河岸、河口和海岸地区,施工人员可选择抗侵蚀材料,以防止土壤侵蚀和岩石侵蚀,这可以包括使用抗侵蚀的石块或混凝土块[3]。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日益增加,建筑工程项目要考虑使用环保材料,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包括使用可再生材料和避免有害物质,除此之外,还需要选择能够抵御气候条件、紫外线辐射和化学侵蚀的持久性材料,以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在特定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自然材料,如:石头和木材,因为它们在地质条件不稳定的地区可能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在使用材料之前,进行地质监测和测试,以确保它们符合工程要求并能够应对地质灾害。在材料选择方面,关键是综合考虑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和使用要求。
结语: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促使建筑工程行业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少,逐步成为微利行业,管理也从之前的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任务。通过降低风险的可能性、改进和优化工程设计、建筑施工材料的选择等有效措施。项目团队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风险对项目的不利影响,确保工程项目的成功完成。
参考文献:
[1]徐高建,朱华平.浅析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中的变更管理[J].浙江国土资源,2019(11):33-35.
[2]阳艳红,王玉彬.重大气象工程项目群风险管理研究与实现——以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为例[J].项目管理技术,2019,17(04):72-76.
[3]彭清元.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中的风险管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