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工程测量中GPS控制测量平面与高程精度
所属栏目:矿业论文
发布时间:2011-03-19 09:19:52 更新时间:2025-01-15 10:25:39
叶舒惠,龚媛媛
武汉市房产测绘中心
摘要:目前,在工程测量中,GPS已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以大大提高工程测量效率和精确度。但由于工程测量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性,所以就会给测量平面与高程精度的控制带来一定阻碍。因此,要想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就要寻找一条便捷有效的途径不断提升GPS在测量平面与高程精度方面的控制标准。本文也会针对当前工程测量中,影响GPS测量平面选择与高程精度控制的主要原因进行着重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便有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工程测量;GPS技术;测量平面;高程精度;控制措施
在现代工程测量中,GPS技术有着十分宽泛的应用范围,虽然其能够获得较为精准的测量数据,但在测量平面与高程精度控制方面仍会出现一定的误差问题。鉴于此,要想改善现状,提高工程测量的准确性和效率性,当务之急,就是要在工程测量中对GPS测量平面与高程精度加大控制力度。
影响GPS测量平面选择与高程精度控制的主要原因分析
1.1GPS设备测量精度不足
在工程测量中,GPS设备的测量精度会直接影响到工程平面与高程的测量精度。因此,要想确保工程测量的精确度,前提条件就是要对GPS设备进行合理选择,确保设备测量精度可以满足相应的设计要求,避免GPS卫星在数据传送过程中出现精度降低的问题。但是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一些工作人员在运用GPS技术开展工程测量工作时,常常会因选用的GPS设备精度性不足而出现图像失真或信息误差问题,这在某种程度上就会给工程高程测量精度以及测量平面的准确选择造成很大阻碍。
1.2测量平面的选择标准不明确
为了确保GPS技术在工程测量中发挥出最大的应用优势,首要任务就是要确保测量平面与控制点的精准选择。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先对公共几何水准点的测量精度进行严格控制,这就需要相关设计人员应对高程异常数值与大地高差值的关联性进行数学拟合,根据最终的拟合结果确定测量平面。但是在实际测量过程中,一些工作人员却因自身操作技术水平不高,而出现一定的测量误差问题,尤其在高程测量精度控制方面,经常会超出最大误差允许范围,这样就会给整个工程测量结果造成很大影响[1]。
2.提高GPS测量平面与高程精度控制标准的有效措施分析
2.1使用高精度GPS测量设备
为了进一步提升工程测量的效率和质量,实现GPS测量平面与高程精度的控制目标,首要任务就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GPS测量设备,具体应满足以下几方面要求:首先,要确保设备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与处理卫星传送的信息数据。即便卫星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出现失真的情况,也要保证设备可以自行调整,以免给后续工程测量造成较大影响;其次,要确保高精度的GPS设备可以有效应对各种恶劣及复杂的测量环境,尤其要有效应对流层或海拔过高所带来的影响,保证测量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最后,要保证高精度GPS设备具备加密传输功能,可以帮助工程测量工作人员获得最为清晰、完整的地质示意图,全面了解测量区域的海拔高度以及区域轮廓线等参数信息,进而在此基础上更好地选择测量平面,控制高程测量精度,使其可以满足项目工程的设计要求。
2.2明确测量平面选择标准
首先,在计算高程数值过程中,为了确保计算结果,应尽量通过GPS高程拟合方法来进行,即反复使用二次曲面拟合法进行计算,并在获得计算结果后及时去除正常高值,将测量误差控制在最小化;其次,在选择测量平面时,应根据测量工程所处地质环境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例如,若测量工程位于高低起伏的山区时,应对周围磁场以及大气对流层活动对测量工作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然后再在此基础上选择一个相对平坦的区域作为GPS测量平面,并对测量平面与基站的距离进行严格把控,尽量依据测量区域的实际长宽来设置基站数量,确保各基站可以快速准确地接收到卫星传送信息。但若是测量工程位于磁场较强的区域中,则要禁止在该区域进行基站布置。并保证平面测量与各个基站的高程测量工作同时进行,确保高程测量精度,避免误差问题的发生。
2.3做好电离层误差修正工作
在GPS测量技术具体实施过程中,GPS定位系统经常会受到大气层中的电离层所影响,而无法顺利接收到卫星传送信息,并导致相应的卫星信号会遭受干扰和反射的现象。因此,要想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就要在利用GPS控制测量平面与高程精度时,先做好电离层误差修正工作,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多频观测,在这一环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一个观测点和多个伪距点。并以观测点为中心,对其他伪距点实施准确测量,看各伪据点的卫星信号穿过电离层时,是否会产生折射与反射情况。然后再对各伪据点的测量结果予以对比分析,这样就能找出其中的误差值,并对其进行有效更改,以免影响到GPS的测量精度;其次,构建电离层模型,在这一环节中,应利用导航电文来构建电离层模型,并将修正后的测量结果参数纳入到模型中,这样就可对修正结果实施充分验证,以确保工程测量精度;最后,同步观测,在这一环节中,应先在其中一台GPS测量设备上安装一个测量点,然后再根据设备所接收的卫星信号对电离层测量结果予以准确计算,确保其测量数值的精度。另外,还要合理选择同步观测法,尽可能选择两个观测点,并保证观测点间距处在20km范围内,这能保障观测结果的准确性,进而在此基础上有效修正卫星信号参数,使其与工程实际测量情况相吻合。
2.4完善大地高测量方法
首先,站址的合理选择,在这一环节中,必须根据测量工程的实际情况来科学布置各观测点,确保站址的选择可以满足测量平面与高程精度控制需求,为工程测量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为了加强GPS测量平面与高程精度的有效控制,相关工作人员还要对同步求差法的运用要点进行充分掌握,这能弥补同步观测法的应用弊端,进而将流层和电离层的测量差值精准的挖掘出来,从根本上提升工程测量效率和精度;最后,为了避免高程测量中出现天线高测量误差问题,关键任务就是要在测量工程平面与高程精度时,对天线高进行正确量取。尤其在野外测量过程中,应将天线的斜高作为测量值,然后再合理划分天线圆盘,进而使其间隔、角度等都能保持均衡,然后再在此基础上按照不同方向的天线圆盘为基准,对天线高程进行测量,避免较大测量误差的产生,进而使其测量结果不超过最大允许误差3mm;最后,为了避免不同天线类型,会给其高程测量结果造成一定的误差影响,关键任务就是要对天线相位中心高度实施严格控制,使其可以符合工程测量要求。同时,还要对天线的工作形态进行全面检查与调整,尽可能结合测量工程的设计要求,对其安装位置进行准确定位,并对天线高测量结果的精度进行有效把控,切实保证天线测量精度[2]。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工程测量作业中,GPS测量技术的应用范围十分宽泛,其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精准的测量数据。但是在控制测量平面与高程精度方面仍存有一定的不足。因此,为了改善这些测量缺陷和不足,前提条件就是要使用高精度GPS测量设备,明确测量平面的选择标准。并做好电离层误差修正工作,完善大地高测量方法,这能进一步提高工程测量准确性和效率性,进而为项目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史永强. 探讨工程测量中GPS控制测量平面与高程精度[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7,(09):17-18.
[2]郭晓华. 探讨工程测量中GPS控制测量平面与高程精度[J]. 中国房地产业:理论版, 2019,(03):14-15.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