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拌混凝土常见的几个问题及解决措施
所属栏目:建筑设计论文
发布时间:2011-04-06 09:39:56 更新时间:2011-04-06 09:45:55
预拌混凝土常见的几个问题及解决措施
杨韶珺1 和云姬2 杨云山3
摘要:采用预拌混凝土,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节约施工用地,能确保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可是预拌混凝土容易出现强度不足、裂缝、缓凝、泌水离析、坍落度损失过大几个质量问题。在分析了出现问题的原因之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工程施工中预拌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提供借鉴。
关键词:预拌混凝土 强度 裂缝 缓凝 泌水离析 坍落度 建筑设计论文,发表论文,经济论文
1 引言
混凝土集中搅拌是建筑工程中生产管理方面一项意义重大的改革,预拌混凝土应用比重的大小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混凝土生产工业化程度的高低。采用预拌混凝土,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节约施工用地,实现文明施工。同时预拌混凝土与现场搅拌的混凝土相比,混凝土公司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专业化检验和技术管理,使用预拌混凝土更能确保混凝土工程的质量。
预拌混凝土施工包括原材料进厂、配合比设计、搅拌、运输、成型、养护等环节,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预拌混凝土的质量。笔者发现预拌混凝土最容易出现强度不足、裂缝、缓凝、泌水离析以及坍落度损失过大等问题。
2 预拌混凝土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1 强度不足问题
造成强度不足的因素很多,但主要原因是当预拌混凝土运至施工现场后,泵机操作工为求泵送方便,随意往混凝土中加水,其次就是混凝土的水灰比。
要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在严禁往混凝土中随意加水的同时也应重视其水灰比。
2.2 裂缝问题
混凝土有两个固有的特性,即干燥收缩和低拉压比。因而混凝土结构将不可避免地因收缩而导致开裂。发现建筑物中最容易出现裂缝问题的部位是现浇板和底板大体积混凝土。
在春、夏、秋三季,天气干燥、高温、多风,施工的现浇板最容易出现裂纹。这种裂缝,从本质上讲,属于塑性收缩裂缝,出现的原因是:由于板的表面积大,风吹日晒使表面水分蒸发过快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混凝土早期水化反应程度差,抗压强度低,不能抵抗收缩产生的拉应力,从而形成裂缝。这种裂缝一般是相互平行的,深度3~8cm ,长度不超过1m。要防止混凝土现浇板裂缝,需要预拌混凝土的供应商与施工单位的密切配合。
(1 )预拌混凝土供应商要采取的措施是:1)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尽量减低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并尽量减少单位立方混凝土用水量;2)选用含泥量低的细集料,拒绝使用含泥量超标的细集料;3)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掺加一定量的纤维,如聚丙烯纤维等。
(2)施工单位要采取的措施是: 1)混凝土运至现场后,不得随意加水;2)浇注前用水湿润模板、钢筋等;3)注意抹面的时间和抹面方法,抹面应在表面泌水完全排除掉并且混凝土开始初凝时进行,抹面时应用力抹压,以闭和已产生的伪裂纹和泌水孔;4)在抹面后立即用湿麻布、草帘或塑料薄膜进行覆盖养护,并间隔性地洒水,以防止表面水分的蒸发;5)在风速大,气温高的天气中施工时,应根据需要设置挡风墙和遮阳篷。
作者简介:杨韶珺(1971— ),女,湖南邵阳人,工学学士, 主要从事施工组织管理研究。
E-mail: 459547126@qq.com
底板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情况,据我观察主要有两种:一是沉降裂缝,二是温度裂缝。
沉降裂缝主要是混凝土坍落度过大引起的,其成因是大坍落度的混凝土入模后,钢筋
两边的混凝土由于自重而下降,而钢筋上部的混凝土由于受到钢筋的阻碍,与旁边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位移而产生裂纹。防止沉降裂缝最有效的措施是将混凝土的坍落度严格控制在规范要求的范围值以内。
温度裂缝是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水化热过高,混凝土内外部的温度梯度过大,这种巨大的内外温差会引起很大的温度应力从而导致底板的开裂。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裂缝,主要应采取三项措施:一是保证强度指标的前期下,使用I级粉煤灰取代水泥;二是掺加一定量的膨胀剂;三是掺加一定量的缓凝型泵送剂。
根据实践,在此三项措施中,对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作用最大的是缓凝型泵送剂。
2.3 缓凝问题
本文所称“缓凝”是指预拌混凝土的凝结时间超过了施工单位的预期值,从而认为预拌混凝土存在质量问题的情况。一般情况下,出现缓凝问题的混凝土会延缓工程的施工进度,对混凝土的质量不会有影响。
根据笔者的跟踪调查,发现造成预拌混凝土缓凝的原因有下几方面:
(1) 缓凝型泵送剂的质量不稳定。预拌混凝土供应商使用的不同批次的缓凝型泵送剂的缓凝效果不一样,使用这种外加剂生产的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各不相同,从而使施工单位误认为预拌混凝土有“缓凝”问题。
(2) 气温的影响。随着气温的升高,缓凝型泵送剂的缓凝效果明显降低,而在气温减低时,缓凝时间会延长。在一个工程的混凝土浇住过程中如果气温变化很大,在气温低的一段时间中,往往会出现缓凝现象。
(3) 在预拌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如果计量出现了问题,缓凝型外加剂的量加多了,也会出现混凝土的缓凝现象。
(4) 如果某一种缓凝型外加剂的供应不及时,而混凝土施工又不能停下来,此时就需要使用另一种缓凝型外加剂来取代。由于不同的外加剂的缓凝效果不同,也会出现混凝土的缓凝现象。
分析了造成混凝土缓凝的原因,就不难找出解决缓凝的办法。首先预拌混凝土供应商必须使用质量稳定的缓凝型泵送剂产品,保证计量的准确性。其次,当遇到气温突然发生变化,或者需要更换缓凝型外加剂品种,可以采取增减外加剂的方法,尽量保证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不变。同时,及时通知施工单位,使之思想上有准备,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发生。
另外,关于缓凝,应引起高度注意。一是如果水泥的质量有问题,也会造成混凝土的缓凝,这种缓凝往往会严重影响混凝土的质量,是应该坚决避免的。二是因为超掺量使用木质素磺酸盐的缓凝减水剂而出现的缓凝,混凝土强度会因引气量增加而大幅度降低,也是应该坚决避免的。
2.4 泌水离析问题
混凝土拌合物各成分应保持均匀,如果搅拌后拌合物各组分相互分离,砂、石等骨料下沉,拌合物表面漂浮着一层水或颜色灰黄的浆体,此时的混凝土就认为发生了泌水离析问题。泌水离析的混凝土在泵送过程中容易堵泵、爆管,成型之后的混凝土结构容易分层,上部出现砂浆层,底层容易出现空洞,混凝土的观感质量差,强度的离散性大。
造成混凝土泌水离析的原因有:(1)泵送剂的推荐掺量或质量有问题。(2)石子、砂子的级配有问题或砂率的选择不合适。(3)单方用水量过大。(4)胶凝材料的用量少。根据泌水离析的原因,不难找到解决的办法:(1)选择质量合格的泵送剂并通过试验的方法找到合适的掺量。(2)使用级配要求的砂石,尤其是石子应尽量选择连续级配的石子并适当提高砂率。(3)在保证坍落度的前提下,适量降低单方用水量。(4)适量提高胶凝材料的用量。试验发现将两种以上的矿物掺合料(如粉煤灰,矿渣微粉)复合使用,对避免泌水离析的发生更加有利。
2.5 坍落度损失过大
混凝土拌合物从生产地点装入搅拌运输车内到运送至施工现场,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一段时间内,混凝土拌合物逐渐变稠,流动度逐渐降低,这种现象称为“坍落度损失”。坍落度损失过大的混凝土,泵送和浇筑成型都很困难,混凝土不容易振捣密实,易出现蜂窝麻面,影响混凝土的外观效果。
造成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大的原因是:(1)泵送剂的质量不合格;(2)混凝土运输或在现场等待的时间过长;(3)暑期施工的混凝土,气温过高使混凝土中的水分蒸发;(4)使用早强型水泥配制的混凝土,由于混凝土早期水化的速度快,容易出现坍落度损失过大现象。
结合造成的原因,可采取以下措施来尽量避免坍落度损失过大现象的发生:
(1)使用质量合格的泵送剂,对每次进厂的泵送剂均进行检测。如果发现某种泵送剂配制的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大,则将该种泵送剂做退货处理。
(2)对因运输时间过长、在工地上滞留时间过长、气温过高而造成的坍落度损失过大,无法正常施工的混凝土,可在卸料前掺加适量的泵送剂并将罐中的混凝土快速搅拌一段时间,严禁采用任意加水的方法来增加混凝土的坍落度。
(3)除非工程需要,为避免造成混凝土损失过大,尽量不使用早强型水泥。
(4)在混凝土适量掺加优质粉煤灰、矿渣微粉等矿物掺合料,尤其是将两种以上的掺合料同时使用,对控制坍落度的损失也非常有利。
3 结语
对预拌混凝土常见的几个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分别进行了分析。从原材料的优选、水灰比的设计、搅拌、运输、外加剂的增减以及施工浇筑等全过程都应严格控制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预拌混凝土的质量,才能使预拌混凝的质量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GB/T 14902 -2003 预拌混凝土
【2】王铁梦.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控制(混凝土 2000.05)
【3】GBJ 119-88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4】混凝土泵送剂,JC473-2001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