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职工养老金的调整机制研究
所属栏目:保险论文
发布时间:2011-04-08 10:23:09 更新时间:2025-01-15 18:04:12
范颖菲
山西财经大学 山西太原 030006
本文从经济发展速度、人口老龄化程度、养老基金负担能力、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角度出发,分析原因:经济下行压力大;人口老龄化加速;养老基金负担重;养老金调整机制不合理。进而提出一些扩大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覆盖面;构建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优化基金收支平衡;建立合理的基金调整机制等的建议对策,有利于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一 引言
现阶段,我国养老保险体系主要由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构成。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作为劳动者退休后的保障制度之一, 它能够保障劳动者退休后的基本生活,抵御老年阶段的经济风险,从而维护社会稳定, 促进经济发展。
二 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对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研究起源早,研究程度深。对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影响因素的研究集中于个人层面、经济发展层面、社会层面以及制度层面的研究,主要文献如下。
1.在个人层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退休年龄、性别、收入等因素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研究。Montalto(2001)使用现金消费流量数据与退休金的对比,发现计划退休年龄因素会影响到退休金水平的不等得出结论:在影响个人养老金相当于退休前收入比重的因素中,退休时年龄越高,这个比重就越高;婚居者的这个比重高于非婚居者;白种人高于非白种人气。
2.在经济发展层面的研究。Kathrin Dummann(2013)从储蓄率及社会经济形态的视角研究经济发展因素对养老金支付水平的影响,发现经济发展因素对养老保险水平影响基本不会随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改变而改变。
3.在社会层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人口老龄化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影响的研究。Jeffrey Brown(2002)提到,未来几十年是一个人口数量与结构快速变化的时期,老龄人口增多、生育率降低、工作年龄人曰数量大幅度下降,这将对公共养老金制度提出挑战。
(二)国内研究综述
我国对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集中于制度和基金方面的研究。主要文献如下。
1.在经济发展层面的研究。林佩芳,褚杭(2012)运用因子分析法,得出经济发展情况、人口年龄结构、养老保险基金来源渠道与养老保险内部负担等四个指标体系对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2.在制度层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保障水平、基金管理、调整机制、覆盖面及满意度等因素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研究。杨勇刚,姜泽许(2010)构建了城镇基本养老保险支出水平的一般测量模型,确定城镇基本养老保险支出水平的适度界限并分析制约城镇养老保险支出水平的因素。。
3.在社会层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人口老龄化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研究。杨俊(2009)认为职工养老金的调整机制中不仅要考虑经济增长因素,还要考虑人口老龄化调节因素,以此来更好地配合我国基本职工养老金调整机制的需要。
三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连涨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个人账户的养老金部分属于私人性质,并不涉及养老金调整的问题。
(一)经济发展速度
经济发展速度是指一定时期内社会物质生产和劳务发展变化的速率,它是衡量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的一个重要指标。养老金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使得国民能够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养老金的调整与经济发展速度相得益彰。两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二)人口老龄化
老年抚养比是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中老年部分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是反映人口老化程度的重要指标。老年抚养比的上升会使得制度赡养率上升,从而使得养老保险基金负担加重。养老金上涨幅度与老年抚养比呈负相关关系。
(三)养老基金负担能力
养老基金负担能力是指养老基金支出增长率与收入增长率的大小关系。养老金的运行与发展需要持续的财政支持,主要表现在养老基金的收支方面。养老金的持续增长需要考虑基金的负担能力,两者呈负相关关系。
(四)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用来反映居民家庭购买消费商品及服务的价格水平。养老金的调整必须考虑物价上涨所带来的贬值风险。因此,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影响养老金上调的主要因素之一,两者呈正相关关系。
四 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扩大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覆盖面
十三五”规划表示:“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我国已经将企业职工、城镇个体工商户、城镇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体系中,但对于农民工的养老保险还处于探索阶段,所以建议将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中.
(二)构建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单一的养老保障制度都无法满足人们对养老的需求,也不能促进经济的最优增长。因此,我国必须建立与完善养老保险的三个支柱体系:以基本养老保险为基础,大力发展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
(三)优化基金收支平衡
划拨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做大做强全国战略储备,加大财政投入,扩大养老保险基金的收入;不断完善我国的退休制度,适当延长退休年龄既可以增加养老保险费收入,又能减少养老金发放的压力;通过税务部门征收养老基金能够及时稳定地筹集养老保险基金;拓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银行存款、债券、发行股票等)的渠道,确保基金保值增值,同时也要加强对基金的监管,促进基金监管的规范化。
(四)建立合理的基金调整机制
我国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调整机制是非制度化的,因此必须建立指数化、制度化和可持续性的调整机制,也就是与居民生活消费价格与工资挂钩的机制,既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水平的提高,又能够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我国必须采取定额调整、挂钩调整和适当倾斜相结合的调整办法,以确保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调整机制的公平合理。
参考文献
[1]杨俊.中国养老金调节机制设计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09(04):44-46.
[2]阳义南.我国职工退休年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保险研究,2011(11):61-71.
[3]吴丽萍,宁满秀.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影响因素分析[J].发展研究,2016(03):89-95.
作者简介:范颖菲(1994-),女,山西大同人,山西财经大学2017级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