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城市空间研究趋势展望
所属栏目:建筑设计论文
发布时间:2011-04-12 09:32:58 更新时间:2011-04-12 09:09:58
试论城市空间研究趋势展望
龙 刚
摘要:城市空间发展研究需要建立开放的、适合于研究本身的理论框架。本文立足于城市规划学科,以城市空间发展作为理论对象,重点论述了其中的城市空间研究趋势展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为城市空间规划服务。
关键词:城市空间,城市规划,城市发展,体系构建
1 引言
随着人们对城市空间理解的深入、不同学科融合趋势的加强以及现代科学技术方法的日益完善,学术界开始普遍认识到过度沉溺于对城市空间形态、结构以及其他相关概念的严格表述及研究范畴的明确界定不仅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而且也无益于城市空间的实际发展,应把着眼点更多立足于城市空间本体,以更加开放的视角对城市空间进行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实效性研究。正基于此,当前城市空间的研究开始出现新的转向,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2]。
2 以城市空间发展为研究之本
不同学科对城市空间普遍关注,其中最根本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对城市空间历史演进过程的研究,发现和认知其中的特征与规律,为科学解析和合理预测城市空间的发展趋势提供参照与依据。因此对于几乎所有相关研究来说,发展一直是城市空间研究的核心问题和终极关注点,应立足于发展的观念来认识城市空间形成、生长、演变的时空变化历程。“空间发展是指空间在地域上的整体性、在功能上的综合性、在动力上的内生性的发展。其中整体性体现了面向城市复杂系统的全面发展观,综合性强调了空间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观,而动力上的内生性则突出了空间内在结构演进的动态规律,反映了城市空间发展的质量观。在城市空间发展模式上,既明确城市空间形态与结构要满足城市系统演变的最优化,又突出与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协调统一;既强调城市空间的规模与数量扩张,又强调其内在结构的质量变化;既关注空间系统演进过程中的内生规律性,又强调人类社会价值观念影响与理性干预作用。在过去20多年的社会发展历程中,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从缓慢发展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城市空间也从一味地强调开发,转变到开发数量与内在质量的互动发展,城市空间发展观将成为指导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理念,城市空间发展研究将会取得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发展。今后的城市空间发展研究将进一步深入分析城市空间发展内在的逻辑规律和富有人类自身价值理性的空间干预手段,为城市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提供理论和技术方法的支撑。
3 关注城市空间的主体性
在新的空间发展观引导下,城市空间的本体性将会得到更多的关注。自现代城市规划从传统物质性空间设计转向公共政策研究以来,人们对具有物质性特征的城市空间的认知越来越客体化,以致其已成为机械的建成环境,完全剥离了空间本身的主体性。这种趋势的发展最终导致了空间环境改造的工具理性至上,同时也造成大量空间改造失败(规划失效)现象的产生。强调人本主义和生态主义价值的新发展观开始反思城市空间的价值理性,城市空间本身的主体性成为弘扬空间价值理性的重要内容。因此,城市空间的主体性将会随着人们不断追求价值理性的认知过程而逐步回归,空间的主客体性逐步趋于统一。
4 整合城市空间发展的内外组织机制
众多研究实践表明,要对城市这一复杂的巨系统进行主客体统一的整体性研究,必须寻找一个相对简化的分析研究平台。因为传统对城市巨系统的综合研究要么就城市内部组织机制提供某一方面的发展建议,如通过经济社会等深层机制作用分析城市空间演进的社会学或经济学机理,而对空间主体性关注不足;要么通过系统动力学等方法整合影响城市空间发展的若干外部动力要素进行综合分析,使得研究体系很难构建,研究结论也很难与实际情况相符。而且这些偏重于客体性认知的理论研究很难解释近年来城市社会文化空间的多元化、破碎化特征。城市空间的内外组织理论整合了内因与外因,长远与暂时的矛盾,为城市这一复杂巨系统提供了一个简约而实用的分析研究平台。
5 重视研究体系构建和方法创新
城市空间研究的体系和方法将不断走向整合与创新。一方面,在研究对象逐步从城市空间的社会经济分析转向制度分析与文化分析的同时,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不断创新。当前的定性研究开始转向空间的新制度主义分析与历史文化分析。新的制度文化分析将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与社会学制度主义分析工具(如公共理性选择、序列变量作用、路径依赖等)纳入城市空间定性分析框架,使分析结果更加具有解释力。与此同时,定量研究技术也不断深入。传统定量研究运用数理统计、比较、分析和建模等方法,对城市空间变化要素和影响要素进行比较分析(区域比较、历史比较等)、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和空间建模(阿隆索模型、中心地模型、引力模型等)。如今,随着空间分析技术的发展,城市空间研究逐步通过新技术手段进行量化研究和实证分析,如通过分形理论以及CA、遥感与GIS技术等进行空间分析(如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拓扑分析等)和模拟研究(如DLA模拟、DBM模拟、CA模拟等),并且空间分析与模拟技术正逐步应用于城市空间开发与空间规划之中。另一方面,尽管定性与定量研究的新技术不断出现,但并未削弱传统研究方法的作用。如对定量分析而言,通过数理分析方法和CA、GIS等新老分析技术的结合,城市空间量化研究的应用效果更加明显。一些新的城市空间分析技术逐步将城市空间的主客体性相融合,根据研究需要形成跨越空间本身主客体性的通用集成技术手段,从不同角度为城市空间研究提供科学实用的研究体系和技术方法。
6 结语
城市空间是诸多学科普遍关注的研究对象,但传统的在动态或静态视角下对城市空间某一方面的考察不能从整体上把握空间发展的规律,并且涉及概念相互混淆,研究领域重叠交叉,需要对传统的研究思维进行根本转变,进而形成一个立足于发展观的、更加关注城市空间主体的、适于研究本身的、整体全面开放的新的研究思路。
参考文献:
[1] 张中华, 张沛, 王兴中, 等. 国外可持续性城市空间研究的进展[J]. 城市规划学刊, 2009,03.
[2] 卢碧涵, 曹磊. 从城市空间角度看哈尔滨中央大街[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6 38(9)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