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超高层建筑施工的特点和新进展
所属栏目:建筑设计论文
发布时间:2011-04-12 10:00:03 更新时间:2011-04-12 10:32:02
中国超高层建筑施工的特点和新进展
许琪
摘要:与高层建筑相比,超高层建筑是一种更加系统的复杂的工程,具有明显的特点,施工的难度也要大得多。随着我国超高层建筑的不断兴起,在超高层建筑的施工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还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 施工 特点 新进展
前言
超高层建筑指40层以上,高度100米以上的建筑物。
近几年,我国的超高层建筑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总体建设水平达到了国际的先进水平,甚至有的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特别是在桩与深基础、地震区的超高层建设、无黏结预应力技术等方面,已经跻身国际领先水平了。
1. 超高层建筑施工特点
超高层建筑结构超高、规模庞大、功能繁多、系统复杂、建设标准高,致使其的施工的特点鲜明。
1.1基础施工困难
超高层建筑工程的基础一般埋深比较大、工程量多、施工复杂和难度大、作业环境差、技术难度高。如广东电信广场工程地下6层,基坑周长288m,开挖深度约22m,开挖面积约5360m2。基坑施工场地狭窄, 建筑群遍布周边。,
所以,需要针对周围的特点和施工条件,制定出有效的基础施工方案,解决施工中的难题,减少基础施工的难度和费用,保证施工工期。
1.2 高空作业多
由于超高层建筑高空作业条件差、工作面狭小、施工难度大,人力难于有效运输施工,所以应该最大可能地使用施工机械,使垂直运输体系效率的到有效的提高。
垂直运输体系作为超高层建筑施工的主要运输手段,必须安全高效,才能使工程顺利按时的进行。施工时,要合理地选择进行起重运输体系的组合,还要解决好与其他施工机械比如水平运输机械的协作问题。
塔式起重机既能垂直运输,又能水平运输,工作范围大,是高层建筑的关键施工设备。
1.3 施工工期长
超高层建筑工程量大、施工复杂、系统复杂,工期一般都会比较长,有的工期甚至达到几年时间,这就不得不面对不同的气候、日照等环境条件的制约,给施工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如上海金茂大厦于1994年5月10日动工,1997年8月28日结构封顶,历时三年多。
2.超高层建筑施工新进展
2.1 GPS在超高层建筑的应用
我国建筑工程常用的测量方法大致有:线锤铅直投测法,经纬仪斜投测法,激光测量法及经纬天顶仪、天底仪竖向投测法。
上面的几种方法有高精度、便操作、高效率等优点,是高层建筑中经常采用的测量方法。但这些方法的实施必须保证通气孔顺畅和排除随着建筑物高度增加出现的风荷载、日照等作用产生的测量困难。与高层建筑相比,超高层建筑高度更大,由于风荷载、大地潮、日照、温差等因素对结构的影响对更大,比如竖向高度变化增大、扭转和摆动更强烈等。这些影响显然会对测量方法要求更加严格,常规的建筑测量法较难达到规范的要求。
采用GPS技术具有其它方法无法比拟的优越性。GPS定位技术不受气候条件和通视条件的限制,可在任何恶劣的天气下进行定位。在传统的测量方法中,常因通视而影响施工布置和施工工期,而用GPS定位不要求通视。因此,不需要改变施工布置,从而可保证施工进度。GPS技术长于动态物体的定位,建筑物摆动周期和摆动规律用传统方法是无法解决的,但采用GPS技术却很容易实现。此外,GPS技术测量速度快,劳动强度小,不会产生误差积累。
2.2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
对于一般混凝土工程而言,使用年限大约为 50 - 100年,但是很多工程在10 - 20年后有的甚至在9年后,即需要维修。这对于造价昂贵,维修难度很大,使用年限长的超高层混凝土来说,这些问题是不允许出现的。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普通混凝土所完成的过程的耐久性不能满足要求,是混凝土材料本身的问题。高性能混凝土在保证混凝土耐久性的基础上,还具有其它不同的性能,比如高强度、耐热、防水、可喷射等等。这也为超高层建筑施工的提供了更加有效便利的条件。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使材料的性能和施工性能得到有效的改善,对高强度混凝土技术这对超高层建筑、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超高泵送混凝土技术等进行了重点研究。对于超高层建筑施工而言,超高泵送混凝土技术的发展使施工的进度、质量、成本等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如1994年在“东方明珠”电视塔工程上,一次将C40混凝土泵送到350 m高度;1997年在金茂大厦工程上,又一次将C40混凝土泵送到382.5 m高度。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的发展,是传统混凝土的重大突破,同时对节材、工程经济、节能、环境以及劳动保护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2.3 钢结构安装技术
我国的超高层建筑一般400m以上多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混凝土结构体系,400以上建议采用的是钢结构体系。现阶段,我国正在积极推广应用钢结构体系,200m以上的钢结构体系可以使抗震的强度增大,建筑使用面积有效的扩大等等。
超高层钢结构工程构件体积大、形状差异大等特点,对施工技术和施工精度有非常高的要求;在施工时结构的施工计算分析和施工误差调整的精确与否,对施工进度快慢和质量的高低有很大的影响。在各施工方案实施前,对结构施工进行软件的虚拟计算分析,可以防止安装施工时发生较大的误差,由此可制定相应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如,大连世界贸易大厦(原云山大厦)作为综合性超高层建筑,地下4层, 地上主楼50层、 裙楼10层, 标准层层高318m , 建筑物总高度24211m , 总建筑面积10万m 2。塔吊的布置、型号、数量选择,结构构件的选取和安装的顺序步骤都进行了严格分析审核。
钢结构安装作业面广,构件的现场运输和起吊区设置受场地限制。在结构构件吊装时,一般需要多台塔吊同时进行协作。塔吊的设置,不但要计算好各塔吊的使用面还需保证其有效利用率。在多塔近距离的协作施工时,为保证安全顺利,必须预先分析计算所有构件的安装角度位置、连接方式等。
钢结构施工技术方面还有许多值得注意的问题,比如,倾斜钢柱安装稳定性控制,钢板剪力墙的吊装与安装,伸臂桁架高空拼装精度的保证等。
结语
在超高层结构工程的施工技术中,与其他一般的高层建筑相比有更高的更多的要求,因此随着超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加,工程施工技术也会不断的取得相应的新的进展,如超高层建筑的建筑体积质量大,对基础工程具有很高的要求。对此,工程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宏胜,姚刚. GPS在超高层建筑施工测量中应用研讨.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0.6(22)
[2] 吴学松. 超高层建筑与机械化施工.建筑机械化,2009(06)
[3] 闫兴隆,高平. 大连世界贸易大厦超高层钢结构安装技术. 施工技术,2000.6(29)
[4] 何登前.对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探讨.四川建材,2009.12(6)
[5] 叶可明,范庆国,胡玉银. 上海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新进展. 建筑施工,2006.6(28)
[6] 施红兵. 全钢结构的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 建筑施工,2008.4(30)
[7] 钱大行.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性能及发展趋势. 建材工业信息,2003(04)
[8] 赵新宇,林旭亮. 超高层建筑施工新技术应用. 施工技术,2008.6(37)
[9] 曹天霞. 上海金茂大厦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施工技术,1999.5(28)
[10] 杨耀辉,李世鲲,王维迎,路克宽. 超高层钢结构安装技术. 建筑技术,2008.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