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消防器材装备为依托,大力发挥消防部队灭火救援职能
所属栏目:建筑设计论文
发布时间:2011-04-13 09:40:04 更新时间:2011-04-13 09:44:03
以消防器材装备为依托,大力发挥消防部队灭火救援职能
杨茂聪
摘要:消防器材装备,在灭火救援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而充分的运用消防器材装备,是消防部队充分发挥灭火救援职能的关键。
关键词: 消防器材装备 灭火救援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火灾的类型也逐渐趋向于复杂化与多样化,地下建筑、高层建筑、飞机、船舶、石油化工等现代火灾时有发生。面对日益复杂的大型火场,单纯地依靠传统的人海战术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已难以胜任。现代火灾需要现代消防装备,甚至需要高科技含量的特种装备与智能装备。
同时,消防部队还承担着抢险救援的职能。当前,我国消防部队逐步向世界接轨,消防抢险救援的工作越来越多,从原本单一的火灾扑救演变到今日的交通事故的抢险、楼房倒塌、井下救人、化工泄漏、摘马蜂窝等等多元化的综合救援。在这样的情况下,各种抢险救援的装备器材科技含量越来越高,这是一个大的趋势。
消防器材装备是指针对火灾和抢险救援现场使用的各种灭火剂和灭火器材、设备仪器的总称。部队消防器材装备是消防器材装备的主要内容, 作为我国火灾和抢险救援的要力量, 消防器材装备是决定消防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公安消防部队器材装备管理规定》第二条规定,公安消防部队的消防器材装备包括:消防车辆、消防船艇、机动泵浦、通讯设备、防毒面具、灭火器材、灭火药剂、战斗服装等。根据各种装备在灭火抢险救援中作用的不同,可以划分为:
(1)、灭火剂:水、泡沫 、干粉、二氧化碳、金属灭火剂
(2)、灭火器材:灭火器、水枪(炮)、泡沫枪(炮)、消防水带、消防泵
(3)、救生抢险器材:防护器材、侦检器材、警戒器材、救生器材、堵漏器材、破拆器材、牵引起重器材、攀登器材、排烟器材、照明器材、输转器材、洗消器材、潜水器材
(4)、消防车:灭火消防车、 举高消防车、 专勤消防车、后援消防车、抢险救援车
(5)、通信器材:固定台、车载台、手持台、垂询跟踪系统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发挥,更大程度地依赖于消防器材装备,消防器材装备直接制约和决定着战术的施行和战斗的成败,影响着消防部队灭火救援抢险职能的发挥。下面,本文就如何以消防器材装备为依托,谈谈如何使消防部队灭火救援职能得以最大化的发挥。
1.要建立好消防器材装备教育体制
兵法云:兵马未动,粮秣先行。对于我们消防部队而言,要成功扑救一起火灾、成功救援,关键在于适当地运用灭火救援战术和做好充分的消防器材装备的准备。正确的灭火救援战术可通过指挥员丰富的实战经验、娴熟的指挥技能和临场的变应能力来实现。消防器材装备配备的充分与否直接影响到灭火与抢险救援成功率。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些新工艺、新技术、新科研成果在消防器材装备上得到普遍应用,一系列结构复杂,性能先进和多功能化、自动化程度高的新型器材装备逐渐取代传统的器材装备。近年来,消防部队的消防器材装备建设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其数量、质量、科技含量、性能结构都有了十分明显的变化。中低压泵车、高喷车、多功能举高车、抢险救援车、消防坦克及特种破拆、救援、防护、防化、洗消、照明的新型技术装备在扑救现代火灾和抢险救援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了消防部队战斗力的新生力量。
然而,由于没有开展好消防器材装备知识教育,使得部队在使用、管理这些器材装备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没有把这些器材装备的作用充分发地挥出来,从而影响了灭火救援效率,也影响了消防部队灭火救援职能的发挥。
所以,建立一个良好的消防器材装备的教育体制非常重要,不然,昂贵的先进的消防器材装备配置下来了,却没有人懂得去使用,甚至有的器材装备配置下来后就被搁置在器材库中放到生锈,那样的话,消防器材装备应有的作用得不到发挥,对消防经费来说则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因此,必须重视消防器材装备的教育,要通过器材装备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结合进行培训、考核,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体制,使基层官兵懂得如何使用这些器材装备,这些器材装备应该用在什么地方,其技术性能是什么。必须把这点作为一项长期性、经常性的工作来落实,常抓不懈。
1.1 深化认识,努力实现消防抢险救援器材装备的知识教育
消防部队的灭火抢险救援器材装备包罗万象,无奇不有,这跟消防部队灭火抢险救援的任务是分不开的,从有什么装备就开展什么训练到有什么抢险救援任务就配什么器材,这是一个大的转变。大家都知道消防灭火抢险救援装备知识是现代科学技术在消防器材装备上的表现和应用,是战斗力的重要构成因素。各种灭火抢险救援器材装备的知识教育是消防器材装备发展和适应现代社会越来越复杂的抢险救援任务的必然要求,是优化装备结构、提高装备管理水平的桥梁和纽带,是实现人与装备最佳结合的途径,也是新形势下科技强警的重要措施。加强消防器材装备知识教育,要预防和克服经验论、条件论和形式主义,给消防器材装备知识教育一个正确定位,实现消防器材装备知识向战斗力的转化。通过消防器材装备知识的教育,用消防器材装备知识指导装备建设和管理,提高装备工作的科技含量,特别是在现代消防警力不足的情况下,向装备要战斗力显的更为重要,只有极大地挖掘消防器材装备的潜力,才能发挥其效能作用。
1.2 立足实战,充分发挥消防器材装备知识的能动作用
教育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和纽带,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验证、充实和发展。消防器材装备只有在消防部队执勤训练和灭火抢险救援中才能实现其价值。提高消防部队灭火抢险救援战斗力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目标和检验标准。因此,我们要从部队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消防抢险救援知识的能动作用,切实提高部队的战斗力。第一,要做好人与装备的有机结合,形成战斗力的增长点。部队战斗力主要体现在人的业务素质与装备的科技水平上,具体表现在人对器材装备掌握运用的熟练程度上。目前消防部队警力普遍不足,人员素质也高低不等,消防器材装备日异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抓好消防器材装备科技水平的提高,又要注重驾驭高科技装备的知识教育和能力训练,要让广大执勤官兵熟练掌握各类消防器材装备的基本常识和操作使用的技术、技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挖掘各种抢险救援器材装备的技术潜力,革新现有器材,创造性地开发各类装备的技术性能,使其以挥更多的技术效用。第二,抓好装备与装备的优化组合,增大装备合成战斗力的有效作用价值。装备与装备的组合不是单纯的数量相加,而应该是一种互相集成的优化组合。这种组合是否科学,主要是看能否适合作战对象的需要,能否对作战对象产生较强的效用,即战斗力合成的最佳有效作用值。要运用消防器材装备知识研究各种装备的综合配套技术,大胆进行装备的配套改革和运用,通过挖掘潜力和科学调配,使多车种和各类器材装备的技术效能得到更大的发挥,形成装备整体合成的更高战斗力。第三,科学把握知识、技术、战术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互相转化的辨证统一关系,它始终贯穿在消防部队执勤训练和灭火抢险救援的全过程。从现代火场作战和抢险救援发展趋势来看,消防技术、战术思想的发展,愈来愈依赖消防器材装备知识。我们要在全面系统掌握现代消防器材装备知识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灭火抢险救援的技术和战术,充分发挥新装备、新知识在消防抢险救援技术上和战术上的优势,并将其优势转化为新的战斗力。同时,要用全面系统的消防器材装备知识指导装备建设和管理,深入研究责任区域的经济特点和作战对象的客观要求,立足于打尖刀战,对各种抢险救援任务的日新月异的出现,本着越难越要打的决心,向装备要战斗力,充分发挥消防器材装备的能动作用。
2.优化消防器材装备的配置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分配不均,消防器材装备总体来说,在世界处于较落后的水平。在我国, 消防器材装备仍大多依赖国家投资、地方各级政府负担, 在一些欠发达地区, 消防经费十分紧张, 消防装备甚至一些常规装备都存在可能无法得到完善配置的情况。因此,优化消防器材装备的配置尤为重要。对消防器材装备优化配置的研究, 既要立足于各地区消防救援现状的正确分析,又要立足于各地区经济实力和财政状况的正确分析, 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处理好消防专用经费与器材装备配置的关系, 逐步提高装备配置水平和装备配备质量, 使地区消防灭火抢险救援战斗力得到不断的提升和进步。
对现行的消防器材装备,应当向一个以人为本的模式去发展,尽可能的解放消防员的双手和腰带,在使用上要方便消防员。无论是着装还是器材都要进一步的去改进。要对全年的器材装备配备作全面系统的预算,但很多单位在制订计划时,随意性大,没有根据本单位的实际进行预算,极易造成装备器材的滥配。因此,在配备装备时要考虑所配备器材的配套性,达到优化配置。所谓配套性,指的是一个城市或者一个区域消防队伍的消防器材装备在总体上结构要合理,即:一般而言,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消防部队应配齐配足的器材装备包括:保证部队作战快速反应的指挥通讯系统,包括固定台,车载台,手持台;各种类型的消防车泵;常规器材装备,包括水带、水枪、分水器、铁铤、腰斧、安全绳等等;特种器材装备、包括照明、导向、破拆、堵漏、防毒、隔热、救生等方面的器材;训练器材装备,包括常用装备及模拟火场的实验设备。为了使装备更趋合理,功能配置与完成各项任务的要求更为相通,各地应结合上级要求,并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制订配备标准,避免随意性,使装备的种类、数量、质量三者更实际,更科学,结构更合理。
3.充分利用消防器材装备制定灭火救援预案,定期实施演练
《公安消防部队执勤条令(试行)》规定:“公安消防部队必须按照规定的要求严格教育训练,应当熟悉责任区有关情况,制定和掌握重点保卫单位的灭火作战计划”。制定和掌握灭火救援预案,有助于各级指挥人员掌握责任区保卫对象的情况(道路交通、水源、建筑物特点、要害部位、消防组织、消防器材、设施、生产、储存物品的性质等)、指导战术、技术训练,促进训练与实战相结合,增强“练为战”的思想,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实现灭火抢险救援指挥的科学化、现代化,提高指战员的应变能力。
灭火救援预案是灭火及抢险救援战斗准备阶段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一种理想化的对策方案,本身不是战术。制定和掌握灭火救援预案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在灭火及抢险救援作战中打有把握之仗,提高灭火战斗及抢险救援的成功率。制定符合客观实际的灭火抢险救援作战预案,一要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实地勘查,包括道路、水源、建筑布局、耐火等级、常年主导风向、要害部位、人员分布、储存物资特征等;二是根据保卫对象的特点分析发生火灾的各种因素、容易发生火灾的部位、蔓延的途径、产生的影响、有无爆炸毒气危险等;三要合理部署灭火力量,包括车辆器材(含特种器材)、灭火剂等;四要坚持灭火行动要则,提出切实可行的灭火对策。在预案的制定过程中,必须把消防器材装备充分考虑进去,制定的预案必须符合本单位的消防器材装备的实际情况,必须充分运用和发挥本单位所有的消防器材装备的作用。定期开展演练,在演练中不断熟悉消防器材装备,充分发掘其灭火抢险救援效能。
4. 寻找消防器材装备配备与实战的结合点
近几年来,各地消防部队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消防器材装备攻坚活动,特别是公安部关于加强特勤队伍建设的通知下发以后,大批新装备配备到特勤队伍,消防部队装备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大多数官兵对新装备缺乏了解,更谈不上熟练掌握;一旦发生灾害事故,参战官兵对如何科学调配和使用先进装备心中无数,新装备发挥不了特殊效益。因此,立足于已配装备,发挥装备的最大效能,实现装备与实战的有机结合,是当前消防部队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4.1在消防器材装备的训练上下功夫
目前,一些单位虽然配备了先进的器材装备,但感到价格昂贵舍不得训练和使用,使战斗员对器材装备缺乏应有的了解,导致用大量资金购置的器材装备变成了摆设,没有发挥装备器材应有的作用。如官兵对近几年装备的可燃气体测爆仪、热像仪、各种堵漏、救生器材,有的只会操作,缺少应用和协同训练、特别是与其相适应的战术、战法很不完善,这些都需要在训练中不断研究和弥补,需要向应用研究、战法配套延伸。尽管消防器材装备训练的科目在《公安消防部队执勤业务训练大纲》中提出了一些,许多总队也制定了一些,但还是缺少具体实施的内容和要求。在消防器材装备的训练方面,还要加强器材装备训练内容本身的科技含金量。针对当前消防部队配备的器材装备,其训练不能够仍停留在一般的操法、挂钩梯、水带训练等竞技表演上,而是要加强对器材装备操作原理及相关知识的学习,杜绝训练表面化、低层次,甚至出现盲目指挥、损坏器材、性能发挥不好等情况造成发生了一些本该避免发生的事故,从而影响战斗力的形成。因此,装备的训练要向了解、掌握装备的基本原理延伸、向相关知识延伸,增加训练的科技含金量,力求做到有什么器材装备就训练什么科目,在演练中要尽可能的用全本单位所拥有的器材装备,从而提高消防部队的综合实战能力,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器材装备的最佳结合。针对已配备的装备积极开展训练,使操作员熟练掌握其技术性能,这样才能在未来的战场上做到“游刃有余”,提高效率,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提供保障,不愧于人民的威武之师。
4.2重视消防器材装备在实战中的应用
近年来,国内重特大恶性火灾时有发生,消防部队为扑救这些火灾,减少火灾损失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毫无疑问,现代消防器材装备是克敌制胜的法宝。但在不同程度上也存在一些灭火失败的先例,有待我们进一步探讨器材装备在实战中的应用问题。首先,器材装备在实战中的应用问题是火场指挥员的决策问题。火场需要何种装备,应该采取何种灭火战术,火场指挥员要做到心中有数,根据火场实际需要,指挥员要合理运用各种装备器材,科学安排参战人员。其次,装备在实战中的应用问题是操作人员平时训练及心理素质是否过关的问题。训练有没有模拟实战,是否按程序进行规范训练,在火场上将得到检验。很多同志在平时能熟练掌握器材装备的操作,但在灭火过程中,由于高温、浓烟、爆炸及心理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必然会影响到装备的操作,使装备发挥不了最大的灭火效益,不但不能把握稍纵即逝的战机,起到有效控制的效果,反而可能会出现徒增人员伤亡的情况。因此,要高度重视消防器材装备在实战中的应用问题,一方面指战员必须沉着冷静,科学决策;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强器材装备操作人员的心理素质的训练,以期器材装备能在实战中发挥最大的效能。
5.结束语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 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灾害事故将呈现上升趋势, 国家对消防事业必将越来越重视, 我国消防器材装备会逐步得到发展, 并呈现技术尖端化的发展趋势;同时随着各类灾害事故的不断增多,消防部队的任务更加繁重,灭火救援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故我们不但要在提高人的素质上下功夫,同时也要加大器材装备的投入量,不断改革和完善装备结构,保证在各类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去应付,最大化的发挥消防部队灭火抢险救援的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