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区域物流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建设和经济政策支持研究
所属栏目:项目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11-04-20 09:13:54 更新时间:2011-04-20 09:29:53
经济区域物流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建设和经济政策支持研究
李国刚
摘 要:经济区域的物流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是搭建面向物流企业、物流联盟、企业供应链等多个层次的现代物流共性服务技术支撑体系,促进区域内制造与流通业的生产经营方式的合理化,提高产业运作效率,降低中小企业实施现代物流应用条件,实现以现代物流共性技术支撑体系为核心的服务技术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推动现代物流实现更加广泛的第三方服务,增强区域经济实力提供新的动力。
关键词: 经济区域;共性技术;物流;资源
1、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企业内部管理的日益完善,生产和销售领域以外的运输、储存、配送等物流环节中蕴藏着巨大潜力,形成了以企业为核心的物流系统。物流活动成为一种专业化的、由独立的经济组织承担的新型经济活动。但是,我国现代物流服务业受大而全、小而全的自我服务模式以及不完善的服务标准与管理体系的制约,造成了大量的“技术孤岛”、“资源孤岛”及“信息孤岛”,缺少支撑各种物流服务顺畅进入服务需求市场以满足消费者一站式消费的需求,严重制约了现代物流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发展。
共性技术是指在很多领域内已经或未来可能被广泛采用,其研发成果可共享并对一个产业或多个产业及企业产生深刻影响的一类技术;是能够对整个行业或产业技术水平、产业质量和生产效率都会发挥迅速的带动作用,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一类技术。
2、现代物流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方法,在企业经营和区域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经济增长点。因此,我国把发展现代物流业写进了“十五发展纲要”,以便更快地推动国民经济发展。
2.1进行现代物流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建设研究,优化企业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由于目前我国现代物流服务业受大而全、小而全的自我服务模式以及不完善的服务标准与管理体系的制约,造成了大量的“技术孤岛”、“资源孤岛”及“信息孤岛”,缺少支撑各种物流服务顺畅进入服务需求市场以满足消费者一站式消费的需求,严重制约了现代物流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发展。
进行现代物流产业共性技术的研究和分析其研究机制,通过建立物流关键技术服务平台,能够提升我国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以及信息化水平,构建“物联网”体系,不仅使区域内企业避免不合理的重复建设以及由此造成的盲目竞争,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也能使区域内的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利用,推动现代物流在区域内和区域间、各行业快速、健康、有序的发展,实现更加广泛的第三方服务。
2.2进行现代物流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建设研究,将推动经济结构调整速度
区域产业的发展包括新兴产业的兴起、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合理布局等。要保持一个产业内部和各产业之间的正常活动,必须打破“资源孤岛”及“信息孤岛”,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各企业和各产业紧密联系起来,在各产业和企业之间进行物资、资金、人员、信息等资源的一系列交流。
物流业是第三产业中的流通服务业,具有重要的地位。按照现代物流观念,现有的物流资源已相当丰富,关键在于突破“技术孤岛”、“资源孤岛”及“信息孤岛”,通过共性技术的研究和平台的建设,能够实现信息和技术共享,妥善处理存量与增量的关系,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协作整合,系统化地将各企业组合起来。通过重新整合物流资源,发挥物流的整体优势和规模效益,向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和信息化发展,意味着一个新兴产业的兴起和产业结构的演进。
2.3进行现代物流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建设研究,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
物流产业的产生和发展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分工不断深化的产物,生产力越发展,专业分工就越细,专业分工越细,也越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物流企业具有其信息、专业技术、管理的高度专业化,通过共性技术的研究和平台的建设,它使生产者、经营者能压缩存量资本和不必要的物流投入,使企业的物流系统更为合理,消费者的需求能更便捷、更好地得到满足;使电子商务、“物联网”等先进科技有更广阔的应用领域;使物流经营者能更专致于物流服务;使物流设备和技术、管理进步更快;使物流资源向专业化、规模化、合理化方向配置,形成集约化的物流经营,产生规模效益。
2.4进行现代物流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建设研究,将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竞争力
共性技术是在基础研究或者基础科学之上的集成性创新和自主创新,其研究和开发对于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技术创新意义重大,为企业后续的自主技术创新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因此物流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和平台建设对于我国物流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和提升非常关键。
2.5进行现代物流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建设研究,建设技术创新平台,有利于区域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公路、铁路、港口、航空等基础设施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构成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基础,而物流业的发展又将推动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功能的发挥。现代物流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建设技术创新平台,突破“技术孤岛”、“资源孤岛”瓶颈,使海港、空港、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网络建设日益完善,为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资源共享。
3、支持经济区域物流关键技术平台建设研究的经济政策
共性技术具有经济和社会效益大、影响面广的特点,因此政府多将对共性技术研究的支持作为一种经济政策工具。
3.1树立政府有责任支持共性技术研究的理念
明确共性技术研究在国家科技政策中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率先组织实施战略性产业的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使之成为政府支持的区域产业,提升国际竞争力和重大技术突破的重要手段。
3.2确立支持共性技术研究的原则与标准
产业导向原则。共性技术政策应致力于满足物流服务业对共性技术的实际需求,依据项目选择、承担单位构成等各个环节必须有企业参与的原则。
成本分担原则。以此可以激励企业认真选择和完成研究项目,同时也提高政府资金效率。
鼓励合作原则。充分发挥官、产、学、研各自优势,形成优势互补、跨学科的研究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技术成果的共享。
促进技术扩散原则。原则上使尽量多的企业分享到政府资助的研究成果,最大限度地实现共性技术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除了鼓励合作研究外,相应的知识产权政策是实现这一原则的重要保障。
3.3鼓励“官产学研”成立合作研究组织
政府关注的焦点是基础性的研究开发活动的基础设施的供应问题,大学和科研院所则主要为社会发展提供基础研究和基础科学,而企业则主要关心面向消费市场的科学技术的商业应用,因此在基础研究和技术的应用研究之间就需要一个衔接,也即对共性技术的开发。合作研究开发应该是共性技术研究的主要组织形式,一是原则上要求申请区域所属共性技术计划的单位必须有两家以上的单位联合承担,其中至少有一方是企业;二是鼓励产学研组成合作研究组织,政府可以提供部分资助;三是给予合作研究机构税收优惠等政策扶持。
在我国的现阶段,联合政府、大学、科研机构以及企业等各方力量,优势互补、高效整合各方技术资源则是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的有效形式。这一形式在世界很多国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实践。
因此,基于“官产学研”合作的有效联合基础研究和市场应用研究的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的建设方式,如图所示。
企业 生产制造企业
政府 政府 商业企业
研究性重点大学 研究性重点大学
科研机构 科研机构
图 “官产学研”合作组织与产业共性技术的合作研究关系
四、结束语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物流业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工业化进程中最为经济合理的综合服务模式,正在全球范围内得以迅速发展。在国际上,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被喻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能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现代物流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是区域经济长远稳定发展的基石。
参考文献:
[1]方仲民,刘德武.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徐天亮.我国物流技术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物流技术,2002年第2期.
[3]李纪珍.若干国家产业供给技术供给与扩散的比较分析.清华大学,2004.07
[4]李纪珍.产业共性技术发展的政府作用研究[J].技术经济,2OO5,(9)
[5] 薛捷,张振刚.国外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的经验分析及其多我国的启示.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12
[6]]马名杰.政府支持共性技术研究的一般规律与组织[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5,(7)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