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利用节水灌溉发展水稻生产
所属栏目:建筑设计论文
发布时间:2011-04-25 08:43:59 更新时间:2011-04-25 08:26:59
合理利用节水灌溉发展水稻生产
李颖
【内容提要】
土地和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创造社会财富的主要源泉。如何遵循自然法则,提倡在生产活动中有效地摄取和利用水资源,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发展水稻生产,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本文通过分析水资源发展趋势,合理提出水稻种植的节水措施。
【关键词】
水资源 节水
盘锦市气候、土地、技术条件和经济基础对于发展水稻生产都十分有利,光、温资源充沛,适于种植水稻的土地广阔。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变革,盘锦市的农业快速发展,2007年全市水稻面积达到了110705公顷,亩产巳超过1242斤。1985年盘锦市在遭受历史特大洪水袭击下,单产超过850斤。说明水稻不但是高产作物,而且抗灾性能也强。亩纯收入达300~420元以上,是一般旱作物的2~3倍,经济效益高。同时水稻又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城乡人民膳食结构的必需食品。所以发展水稻生产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农村收入的主要途径。
但是,盘锦市水资源比较缺乏,尤其是近年来辽河上游修建大型水库,盘锦市的农业用水受到限制,盘锦市中部地区水田用水更加紧张,这给发展水稻生产带来很大障碍。因此,宏观地研究如何利用其有利条件,克服不利条件,因势利导,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充分发挥现有农田水利设施的作用,扩大水田种植面积是盘锦市水稻生产发展的主要趋势。
一、水资源状况及水稻发展趋势
水稻无论何种栽培形式,总是需要一定数量的水,只是用水时间和数量多少不同。因此,水是水稻生产的重要生产资源,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所以发展水稻生产必需合理规划水资源,搞好水资源供需平衡。
(一)、水资源总体状况
辽宁省水资源贫乏,只占全国总量约八十分之一,全省水资源总量为362.02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874立方米,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3,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12.按国际公认的标准,为严重贫水区。辽宁省西部地区水资源量占全省的13%,人均占有量530立方米,仅占全省人均水量的61%,是省内干旱缺水地区。
盘锦市水利建设正处于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的关键时刻,随着水利“十一五”规划的实施,经济发展显著加快,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对水的需求越来越大,水利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式和挑战。水资源作为一种非常独特的可再生资源,是基础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水的支撑和保障,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只有实现水资源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才能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健康发展,才能保障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有效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盘锦是辽宁省商品粮基地,是我省的经济中心地区,地表水地下水开发利用已近饱和,盘锦市的节流要按照节水型社会要求,全方位节水,同时,盘锦市是辽宁省的水稻主产区,农业用水是大户,农业用水应从种植结构调整,逐步改进灌溉制度,提高渠系水的利用效率。可见节水灌溉是最有效的途径
(二)、当前水稻生产的发展趋势与问题
由于近年来的国家农业免税政策和党的农村经济政策,大大地激发了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加上水田产量高,效益大,各地发展水稻种植的热潮越来越高。但是,随着水田的发展,农业用水量越来越大,各地缺水现象不断出现,水资源短缺已成事实。
80年代以后,我市的工农业生产快速发展,工农业城镇用水不断的增加,加之气候原因,连年的干旱,辽河、绕阳河流经我市的水量日趋减少,省大型水库下洩流量分配给我市的用水指标也逐渐减少,我市的160万亩水田农业用水得不到基本的保障。
二、解决发展水稻用水不足的主要途径
盘锦市辖两县两区,水田灌溉主要分布在两县,灌区灌溉水源主要来自大辽河、双台子河、绕阳河,但近二十几年来,盘山县、大洼县灌溉区内水田面积不断增加,地区降雨减少,河流干旱,使得灌溉保证率不断的降低,农田及苇田用水日趋紧张,除大辽河水情较好外,其余两大河流水源逐年减少。
(一)流域水资源情况
⑴绕阳河流域
绕阳河多年平均径流量4.5亿立方米,保证率P=75%的灌期径流量为2.18亿立方米,枯水期径流量0.29亿立方米。目前,绕阳河上游尚无大型水库,调节水量极其有限。
按“盘锦地区水利规划”绕阳河水量平衡计算后,可以满足盘山县5万亩水田和东郭地区3.5万亩的苇田灌溉,但自80年以后,上游彰武、新民、黑山等县不断的发展水田灌溉和水浇地,上游各支流不断的被层层拦截,正常年份下游水田灌区可用水灌溉水量微乎其微。
⑵双台子河流域
双台子河闸自建成以来为盘锦地区的农业、苇业、灌溉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按省对盘锦地区盘山县及东郭地区灌溉规划,引用辽河干流水源应解决盘山县55万亩水田及东郭地区65万亩的苇田灌溉用水及补水。但近年来由于辽河来水量明显不足,致使盘山县的水稻生产经常受到缺水的严重威胁。82年的大旱,辽河三次断流,双台子河闸水位下降到0.77米,辽河化肥厂75天停产,盘山县32万亩水田绝产,8.4万亩水田没有插上秧,直接经济损失7000多万元。同时辽河上游水源还要负担铁岭、沈阳、鞍山的水田用水及铁岭清河电厂的工业用水,历史上经常出现供水不足各大水库无水可放的局面,水库调节无能为力。
(二)、合理利用水资源,大力发展节水灌溉
盘山县现有水田灌溉面积62万亩,按灌溉水系分为双绕、西绕、双南三个灌区,其中:双绕、西绕完全依靠辽河水源。双南有一部分依靠辽河水源,直接灌溉面积为44.3万亩,近年由于用水紧张,每年都要从大辽河紧急调水以解决百万人民的吃饭问题。上游水库蓄水不足,省供水局分配我市的用水指标由每年的3.2亿降到1.58亿。只能满足1/4的用水量要求。
大洼县水田灌溉全部由大辽河供给,以南河沿抽水站灌溉系统为主,大辽河水量基本可以满足大洼县96万亩水田灌溉任务。
我市水资源不足,加之水源工程建设跟不上工农业发展对水的需求,因此用水紧张不是短期内能解决的,当前解决水资源不足,首先是节流,其次才是有限度地开发,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⑴、改造老化建筑物
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市具体情况,对60年代兴建的老化水工建筑物进行改造,我市小型机电提水灌区普遍存在泵站布局不够合理,泵站设施老化失修,机泵装置效率低,能耗高,输水损失大,田间工程标准低,灌水方法落后的问题。节水改造的模式为:对泵站合理布局,进行节能更新改造;对输水土渠改造为低压输水管道或衬砌渠道;对田间水稻灌区实现格田化,采用水稻节水灌溉制度。 盘山县在对22座提水泵站重新合理布局后,使机泵的平均装置效率从38.45%提高到60.8%,末级渠道由土渠改为混凝土衬砌后,使渠道水利用率由原来的65%提高到95%,节约了渠道占地。对水稻实施节水灌溉,每亩年节水100立方米。
⑵加强工程配套,完善工程系统,积极开展渠系防渗,逐步发展暗排暗灌和管道输水,以提高水的利用率。目前我市各水稻灌区渠系有效利用系数只有0.5~0.55,说明有一半灌溉水白白损失掉了,所以节水潜力很大。渠系防渗盘锦市已有了不少经验,如新兴乡的渠道暗排暗灌,坝墙子农场的U型混凝土渠道防渗,推广这些经验。如能将渠系利用系数提高0.1 则全市可增加农业用水2000多万立米。
⑶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
地下水一般比较稳定,蒸发和渗漏损失少,有效性强,保证率高,充分利用天然降雨进行人工回灌,增加开采贮置。虽然我市地下水资源不算十分丰富,但做为一项资源却是十分宝贵的,尤其是缺水严重的西部地区,可利用大凌河流域山前冲积扇地下水资源条件,发展井灌或井渠联合运用。西部医巫间南麓冲积扇上的甜水、东郭、石山一带地下水也较丰富,均可发展井灌。
⑷井、渠、库、闸联合运用
把井、渠、灌区水库、拦河闸、防潮闸连成一体,形成一个完正的供水系统,引、蓄、提、灌联合运用,互相补充,统一调配,高水高灌,低水低灌、小水集中,大水分散。这不但可以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还可做到闲水忙用、闲忙兼顾,互补余缺。如大辽河的南塘站与盘山县的南水北调站联合应用,从大辽河调水,通过新开河、辽河调往西部的东郭、羊圈子,联合运用结果比单用地表水多灌溉40万多亩地,在每年开采地下水的条件下,地表水还可多利用。而且打井和修建水库工程相比,不但投产快而且成本低,每立米水成本可降低O.08~O.18元。同时还能使灌溉保证率提高25.3%。
⑸充分利用回归水
无沦工业、农业都产生大量排水,这是一项不能忽视的水利资源,如果回归水利用得当,将对解决水源不足,促进水稻生产的发展,必然发挥巨大作用。如盘锦市160多万亩水田每年利用回归水量可接近0.45亿立米,是水稻灌溉不可缺少的水源。据推算目前大型灌区回归利用率可达15%以上,小型灌区回归利用率可达25~30%,如果加上工业排水,年回归总量可达1多亿立米。回归水利用率高还可减少排水对河流水体的污染,有利于水产业的发展。
⑹引潮灌溉
沿海河流都受潮汐影响,高潮时混合河段水可以倒灌,如恰当掌握水质标准,均可引潮灌溉。典型的如盘山县西部东郭、羊圈子苇场利用饶阳河引潮灌苇属这种类型,涨潮开闸引蓄,落潮关闸。另如大凌河下游也在河口建了土堤,引蓄大凌河的潮水,补充灌区的用水,最大蓄水量达1900多万立米,对缓和用水不足,增加水源促进水稻和苇田生产,起到了很大作用。有条件地区都可采取这种形式引水,以补充灌溉水的不足。
⑺兴建水源工程
根据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结合国家的财力, 修建小型水库,“十五”期间计划修建盘山的双绕水库、月牙水库、西沙河水库、大洼的海滨水库、袁家水库、新开水库等37座小型水库工程,新建续建中型八一水库、三角洲水库、疙瘩楼水库、荣兴水库、红旗水库。各县还可加强地区中、小型水库的配套工程。如技术上允许,实际上可能的中、小型水库,具有一定的工程调节能力,可尽量提高蓄水和利用能力。
⑻大力推行节水种稻措施
推广先进灌溉制度和灌溉技术、节约用水,降低灌溉定额,我市已有了一套成功经验,从五十年代的大水漫灌,发展到今天的浅湿问歇灌溉,灌溉定额由1500立方米降到了900立方米以下,单产相应由600斤提高到1000~1200斤,水的生产率也由2.5立方米水一斤粮食,上升到0.9立方米水1斤多粮食。通过近年来的节水工程改造,进一步提高水的利用率,还可采用优化灌溉技术系统,利用计算机程序控制进行新的水稻节水高产栽培技术,前途更为广阔。
⑼插秧水稻节水高产栽培
插秧水稻是我省目前的主要栽培形式,予计到“十一五”末也将是主要要栽培形式。因此:插秧水稻采用节水、节能、低耗、高效栽培技术,直接和间接效益都是巨大的。
⑽合理高效利用水资源
在农业生产中合理高效地利用水土资源。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前提。这是因为土地和水的有限性,加之非生产用地不断的增加,各生产部门对水的需求不断的增加,以及社会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要所决定的。因此,除了相适应的扩大水田面积和进一步推广应用先进技术提高水稻产量外,在低耗、高效方面的潜力是很大的,也是最现实的。尤其在节水方面更有极大的意义,如果全市160万亩水稻,平均每亩能节水200立米,则可节水3.2亿立米。这在水资源较少的我市,对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上,都将是很可观的。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