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建筑风格与特色
所属栏目:建筑设计论文
发布时间:2011-04-26 09:15:30 更新时间:2011-04-26 09:44:29
浅谈城市建筑风格与特色
姜 艳 波 李 繁
内容摘要:建筑风格是建筑体现的艺术特点,建筑的风格是在时代、民族、阶级的前提下形成的,受建筑的思潮艺术流派的影响。通过对中国古典建筑风格与从审美心理、建筑技术发展以及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出发的分析揭示了一定时期的精神特征及表现。分析了以先锋姿态出现的建筑形式雏形是如何完成其自身发展、成熟终至衰败的进程,力求探寻建筑风格形成过程中的一些内在影响因素和发展变化规律。
关键词:建筑风格 古典建筑文化精神 审美心理 建筑技术
一般影响城市建筑风格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水平;二是地域自然地理条件;三是历史文脉、传统习俗和宗教信仰;四是时代功能的需求。可概括为历史性、地方性、时代性和技术性。
建筑艺术的基本风格是历史的产物,影响其形成的因素错综复杂,有社会政治、经济的自上而下的制约因素,也有群体、个人独特的生活经验、自觉的美学追求自下而上的影响因素,甚至包括历史的偶然性。下面从审美心理、建筑技术发展以及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出发来探讨其对建筑风格形成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的影响作用。
一.中国传统建筑特征分析:
历史上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产生了它自己的建筑,随着这文化而兴盛衰亡,世界上现存的文化中,中华民族的文化是最古老、最长寿的,我们的建筑也同样是最古老、最长寿的。既然所有的建筑都依附于它的文化,那么中国传统建筑也体现了它所依附的文化特征和社会特征,有自己完整的指导思想体系、空间体系和构建体系。
1.中国传统建筑设计的指导思想
传统建筑的指导思想主要是从人的行为、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去使建筑生成。主要是在人、社会、自然三者相互和谐发展的指导思想下生成和发展的。
2.传统建筑中的空间
中国的建筑空间的特点主要有二:
(1)空间的不定义性;
(2)空间的序列性和流动性。
中国的传统建筑只营造空间而不定义功能。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对空间功能定义的不定性,既有着很好的适应性与创造性,又很方便建造。是一种很成功的空间形态。
中国建筑不注重外表直观的形象,而注重人在其中的序列安排。故宫便是其中典型的代表:随着道路穿过一道道大门,便会有一个个院落,使人一次次豁然开朗。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偏重于序列、整体。单体大都是很简单的, 且功能简单、灵活。
3.传统建筑的构建和营造
建构技术是现在的中国传统建筑与世界差别最大的部分,古代中国的建构是很成功的,成功重要表现在建构的标准化和对材料性质的掌握。
从营造技术上看,中国传统建筑构件和施工上都是系统和规范化的。首先是构件的标准化,构件的标准化,节省了建筑成本。然后就是空间的标准化,空间的标准化主要体现在一个间字上。所有的平面都是由间来组成,于是,在中国,历代帝王、将相、诸侯的建筑都有明确的标准,标准化,是中国传统建筑在营造方面的一个很大的进步。
二.中国建筑的文化精神:
中国建筑始终完整保留了体系的基本性格,每一次高潮的出现都相应地伴有国家的统一,长期的安定和文化的急剧交流等社会背景。
中国传统建筑以汉族建筑为主流,主要包括如城市、宫殿、坛庙、陵墓、寺观、佛塔石窟、园林、衙署、民间公共建筑、景观楼阁、王府、民居,长城、桥梁大致十五种类型,以及如牌坊、碑碣、华表等建筑小品。它们除了有前述基本共同的发展历程以外,又有时代、地域和类型风格的不同。
基于中国长期的宗法社会土壤,中国建筑以宫殿和都城规划的成就最高,突出了皇权至上的思想和严密的等级观念,体现了古代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政治伦理观,而与欧洲、伊斯兰或古印度建筑以神庙、教堂和清真寺等宗教建筑成就相比明显不同。
中国的宗法伦理观念,也影响及其他几乎所有建筑类型,如祭祀自然神和先贤圣哲的准宗教建筑坛庙,特别重视“慎终追远”是中国特有的建筑类型,以规模之隆重,气氛之肃穆而令人瞩目。中国建筑特别重视群体组合的美,群体组合常取中轴对称的严谨构图方式。但有些类型如园林,某些山林寺观和某些民居则采用了自由式组合。不管哪种构图方式,都十分重视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美学性格的追求体现了中国人的民族审美习惯。
中国各少数民族建筑也都各具异采,大大丰富了中国建筑的整体风貌。藏族建筑非常富于特色:规模宏大、色彩鲜明、性格粗犷巨丽;维吾尔族以伊斯兰教建筑成就最大,属于世界伊斯兰建筑体系:造型浑朴含韵、性格静穆沉思,其民居也与汉族民居有显著不同;傣族除富于特色的干阑式民居外,以妩媚玲珑的佛寺佛塔更具风韵;这些民族的建筑艺术作品,像闪现在天空的点点明星,与汉族建筑一起,共同组成为中华建筑的灿烂。
三.中国古代建筑的现代精神:
现代建筑突飞猛进的发展和变幻莫测的流行方向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上的互通与学习,还使得人们开始关注各种不同地域文化下的建筑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这个伟大的世界文化遗产以其独树一帜的建筑体系和数千年的顽强生命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者和建筑师的注意。在中国延续不断的完整的文化体系的影响下,中国建筑像一条龙的图腾一脉相承,积淀成了自己宝贵的丰富多彩的建筑艺术,不难发现传统中国建筑不论在意识还是形态中不乏我们所追寻的现代精神。
1.建筑的城市观和整体观
中国古代建筑大到一座宫殿、一条商业街,小到一幢住宅、一间小庙,都不单独以单体的形式出现,表现出惊人的统一性和整体性。
北京的故宫是中国今日保留下来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建筑群。在其近乎完美的轴线上,每一个宫殿和广场都成为一序列建筑艺术的节点和高潮,它们并不作为一个单独的建筑物置于城市中央,而是作为一个个独立的有机体呈现出令人震撼的建筑集合。而整个故宫连同它的城墙和街道已经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融入到整个城市的规划中去了。而北京的四合院则是以院落为中心的围合式布局的典型的代表。
2“人本”精神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宗教在中国的地位与作用绝不是至高无上的和支配性的。所以区别于西方的教堂,中国的房子是给“人”住的而不是给“神”住的。所以,首先从尺度上,中国传统建筑体现出超前的“人本”意识。其次,在中国众多的哲学体系中,节俭是通用的原则。此外,古代建筑形式也体出了中国人以人为本的科学精神。
3.通用设计
中国传统的各种建筑形式都由居住建筑发展而来,所以人们并没有给与建筑特定功能的约束,而是从礼制和传统的角度去规矩它。所以造出来的房子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可以说是一种通用式的设计,使得使用者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这与现代建筑的理念很相似,单元式的住宅,不断复制的高层办公空间,都表现出工业化、自由化和选择多样化。首先,要立足于时代,既要从时尚中寻求灵感,又要超越时尚把握住内在的本质。歌德曾说过:“无论你们的头脑和心灵多么广阔,都应当装满你们的时代的思想感情”。时代能提供给艺术作品丰富的营养。因为,“每一个形式产生一种精神状态,接着产生一批与精神状态相适应的艺术品。因为这个缘故,每个新形势都要产生一种新的精神状态,一批新作品。也因为这个缘故,今日正在酝酿的环境一定会产生它的作品,正如过去的环境产生过去的作品。”反之,建筑装饰本身处理的再完美,脱离了时代性也是没有价值的。其次,经典和传统是时代性之根,建筑装饰离不开经典和传统的作用。一方面是对经典永恒价值有选择的借鉴,另一方面是对传统内在精神有目的的传承。因为,经典和传统积淀了很多真正反映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技术条件、文化价值、气候条件等有价值的原则和经验,其中对当代有现实意义的基因就会显现出来,并长久的发挥作用。
四.从审美的角度谈建筑风格
建筑艺术的基本风格是历史的产物,影响其形成的因素错综复杂,有社会政治、经济的自上而下的制约因素,也有群体、个人独特的生活经验、自觉的美学追求自下而上的影响因素,甚至包括历史的偶然性。下面从审美心理、建筑技术发展以及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出发来探讨其对建筑风格形成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的影响作用。
1.审美心理的分析
人类的建造活动从审美观角度分析是一种审美实践,是为了创造审美价值,满足人的审美需要,为人作为审美主体的审美欣赏提供审美体验和审美评价的客观具体内容。因此,建造活动在本质上就是人的自我实现、自我确立,它反映和体现着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反映和体现着人自我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建筑风格是建造活动最直接、最鲜明的体现。每一种风格中,既包含有物质的和精神的功能要素,也包含有时代的和民族的审美要素,所以建筑风格表现为在某一特定的历史时期艺术家在形式创造上反映出来的共同倾向, 这种共同倾向代表着当时的审美观。由于人类社会中的强势群体拥有舆论评价的绝对话语权,因此人类审美观的走向在大部分情况下是由强势群体的审美需求所指引的。这一现象在建筑史上直接反映在每个建筑年代,经常会出现某些特定的建筑风格,这些建筑风格由于社会中的强势群体对它的热衷,使得它主导并影响着同时代的建筑设计,同时也反映或引导了当时的审美倾向。
18世纪人们在建造别墅时普遍采用浪漫主义风格,而那些严格符合古典主义,带有简单的几何形组件和古典线脚的漂亮小住宅则逐渐失去流行的主导地位,其原因完全由于这种贵族式的拘谨不适合当时的英国实业家的胃口。因为“他们既没有高贵的祖先,也没有受过教育的鉴赏力,而且许多建筑还是为夫人们建造的别墅。这些壮实的主妇多数对古典文化毫无兴趣,但对于小说中看到的大肆吹捧的那种神秘的、夸张的建筑却非常容易动情。”因此,浪漫主义便在欧洲大陆流传开来了。
现代建筑立面装饰由于不同流派、不同类型、不同民族和不同欣赏层次,其主张可以是多元的、多变的,形式可以百花齐放、千姿百态的,但是无论怎么变化,它都必须按照美学规律去创造,即采用对比、均衡、韵律、和谐等美的原则去综合整体的运用,即“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从整体意向效果出发,时时处处都将整体造型与装饰的客观关系放在首位。其次才是各部分的具体设计。
2.追求空间及形式的文化内涵
建筑的神态与建筑的空间形态密不可分,该方案充分发挥了建筑空间形态的表达作用,以“其形如盖,福荫泽州;其神如凤,吉祥四方”作为设计的中心意念,以表达人们对幸福安定的渴望与追求。在屋架形态的把握上采取了直线构筑曲面的手法。以直线的刚硬坚挺来塑造曲面的柔和优美。以直构曲,刚柔相济,表达了有曲有直、有骨有肉的精神内涵。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节节攀升,建筑越建越高开放空间和户外活动场地日益减少,致使人们想往自然,渴望身居市井而能享自然之野趣。于是,在现代建筑立面装饰中水、山石等自然元素的融入为人们亲近自然、与自然形成对话提供了机会。
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每个区域和地方都有丰富多彩民俗文化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这些都成为建筑物装饰“意”表达很好的背景题材,建筑装饰文化之意的融入,使之成为大众情感归宿的一个载体。其次,是意境美的表达语言。建筑装饰设计从某个角度来说,如同写文章,表达语言的丰富有助于取得更好的表现效果。
五.综上所述:
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千年文化的结晶,它在中国历史甚至在世界历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纵观历史,不难看出我们的古代建筑对我们今天的设计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它的现代精神将不断地激励着我们去探索属于中国建筑的现代之路。
整个空间风格的设计中,要清楚地认识到他们已不是从属的、寂静无声的,而是积极的、富有生命的,空间风格的塑造已成为建筑设计的主要手段。
参考文献:
【1】杨辉丽.从中国古典建筑风格谈文化精神.黑龙江科技信息.[N]
【2】徐春茂.中国古代建筑风格.
【3】茹兢华.清乾隆时期的宫殿建筑风格.故宫博物院院刊.[M]2005年,第10期.
【4】从审美的角度谈建筑风格.王建锋(1976-).牛 力(1976-)山西建筑[M].2004年8月,第30卷,第15期.
【5】专家纷说城市化进程中建筑风格与色彩.杭州科技城市风格[M],2005年,第1期.
【6】张绍兰.欧式建筑风格介绍.辽宁建材[M],200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