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期刊咨询网
首页
SCI论文
SCOPUS
SCI期刊
EI源刊/会议
期刊知识
职称评审
技巧指导
服务项目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期刊
文学期刊
《汉语言文学研究》文学期刊发表论文
2014-06-05
期刊简介: 本刊是由河南大学主办、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语言文学类专业学术期刊,2010年3月正式创刊。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传播中,它将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坚守繁荣人文科学研究、服务学科建设与发展、提升社会文明生态的办刊宗旨
《满语研究》语言学期刊
2014-06-05
期刊简介: 《满 语研究》创刊于1985年,是国内外唯一的一部满通古斯语言研究的学术刊物,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盛誉。主要读者对象是语言、历史及相关学科研究者、工作 者、高等院校师生。在国际学术竞争日趋激烈的21世纪,抢救满族语言文化遗产与历史文化综合
《汉字文化》文学文化类期刊
2014-05-15
期刊简介: 语言文字学学术性刊物。研究汉语汉字文化,探讨汉语教学,并对汉语文与其他语文作比较研究。读者对象为语言文字研究人员、高等院校语文专业师生及中小学语文教师等。有英文目次。 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期刊收录: 国家
《蒲松龄研究》文学类期刊
2014-04-25
期刊简介: 《蒲松龄研究》创刊于1986年,刊名为沈雁冰题写。现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也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一家聊斋学专业学术期刊。《蒲松龄研究》主要登载以聊斋学为主的学术论文与资料,并兼及《醒世姻缘传》和中国文言小说研究,刊载国内外专家、
《语言与翻译》语言学论文发表
2014-04-18
期刊简介: 本 刊创刊于1985年1月,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语言文字政策,贯彻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办刊方针。它主要刊登马克思主义语言 学理论,党的语言文字方针、政策以及实施情况;以不同学术观点撰写的有关突厥语族诸语言的古代
《齐鲁艺苑》艺术论文发表
2014-04-15
期刊简介: 本 刊是山东艺术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报,是山东省唯一的艺术类学术性综合型理论刊物。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弘扬时代的主流精神,展示创新的科研 成果,传播先进的艺术文化。主要刊登美术、设计、戏剧、影视、音乐、舞蹈和艺术理论等
《上海艺术家》艺术期刊
2014-04-15
期刊简介: 由 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主管、上海艺术研究所主办的《上海艺术家》杂志是一本以视觉艺术为中心,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全面展示上海、全国乃至世界文化艺术丰 姿的综合性艺术刊物。全彩印,80页,大16开本,逢双月出版。本刊兼具学术性、专业性、
《西北美术》美术论文期刊
2014-04-15
期刊简介: 《西 北美术》--西安美术学院学报,是西北地区唯一公开发行的专业美术期刊。本刊现为季刊,方12开,五个彩色印张,共56页。每季月末出刊,每期刊登彩色图 片约50幅,文章约9万字,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近年来,杂志立足西北,放眼全国,始终把目
《校园歌声》音乐类杂志发表论文
2014-04-09
期刊简介: 《校园歌声》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青少年音乐期刊,其主要对象是大、中、小学师生及其它音乐爱好者。由贵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 创刊有20多年历史。读者遍及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深受大、中小学师生、家长及文化馆
《钢琴艺术》音乐类期刊
2014-04-09
期刊简介: 《钢 琴艺术》是由人民音乐出版社主办的全国惟一的钢琴专业期刊(国内著名钢琴教育家周广仁先生任主编,众多钢琴界资深教授担任编委),自1996年创刊之日起 为双月刊,2002年起改为月刊,逢每月10日出版。杂志凭借雄厚的编委实力,优秀的编辑水准
1206 条记录 102/121 页
上一页
第一页
上5页
101
102
103
104
105
下一页
最新期刊
更多 »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江苏教育论文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期刊简介: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是苏州大学主办的综合性教育科学学术期刊。创刊于2013年12月,却可以溯源于中国第一份大学学报1906年东吴大学创办之《学桴》。承接历史遗训,本刊以慎思教育历史,创新教育理论,繁荣教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江西教育论文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期刊简介: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81年,由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主办。本刊是由江西科技师范学院主办的学术性刊物,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学术性与应用性有机统一,并注重应用性。
《保密科学技术》论文发表刊物
《保密科学技术》期刊简介: 《保密科学技术》(月刊)创刊于2010年,是由国家保密科学技术研究所主办、国家保密局主管。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