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杂志》期刊论文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发布时间:2015-01-28
《生态学杂志》简介
期刊名称:《生态学杂志》
期刊级别:核心期刊
期刊周期:月刊
国内统一刊号:21-1148/Q
国际标准刊号:1000-4890
主办单位:中国生态学学会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杂志简介】
《生态学杂志》(月刊)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生态学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承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82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主要刊登生态学领域有创造性,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反映我国生态学的学术水平和发展方向,报道生态学的科研成果与科研进展,跟踪学科发展前沿,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
本刊读者对象主要是从事生态学、生物学、地学、林农牧渔业、海洋学、气象学、环境保护、经济管理、卫生和城建部门的科技工作者,有关决策部门的科技管理人员及高等院校师生。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被国内外10多家权威检索系统和数据库收录,包括:《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文摘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以及美国《生物学文摘》(BA)、《化学文摘》(CA)、英国《生态学文摘》(EA)、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CBST)和俄罗斯《文摘杂志》(AJ)等。
曾荣获中国科协优秀学术期刊二等奖、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三等奖、辽宁省一级期刊等。
【栏目设置】
本刊开辟有研究报告、专论与综述、研究简报、新方法与新技术、书刊评介、学术动态等栏目,内容主要包括:生态系统生态学、分子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等,尤其鼓励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态系统生态学、动植物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微生物生态学、分子生态学、气候变化等领域的来稿。
杂志优秀论文范文参考:
1.晋西黄土区不同密度油松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及水文效应 李民义,张建军,郭宝妮,黄明,茹豪
2.长白山三种主要林地土壤甲烷通量 耿世聪,陈志杰,张军辉,娄鑫,王秀秀,戴冠华,韩士杰,于丹丹
3.小叶锦鸡儿灌丛下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 李衍青,孙英杰,张铜会,罗为群,邓艳,刘新平
4.不同生长阶段马尾松生产力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张丽云,邓湘雯,雷相东,赵仲辉,项文化,闫文德
5.尾叶桉人工林改造对土壤和凋落物持水效能的影响 刘飞鹏,曾曙才,莫罗坚,丁雪腾,朱剑云,刘颂颂,李年生
6.祁连山西水林区土壤发生特性及系统分类 姜林,李珊珊,耿增超,张强,佘雕,林云
7.珍稀濒危植物金花茶的点格局分析 黄明钗,史艳财,韦霄,吴林芳,吴儒华,潘子平,曹洪麟
8.黄土高原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的β多样性变化 王世雄,王孝安,郭华
9.贡嘎山不同林龄峨眉冷杉种子雨及土壤种子库 陈晓丽,王根绪,杨燕,羊留冬
10.新疆杂交榛良种光合作用对生态因子的响应 宋锋惠,罗青红,史彦江,俞涛,寇云玲
11.5-氨基乙酰丙酸(ALA)对遮光环境下菘蓝的生长、叶片气孔气体参数和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唐晓清,王康才,肖云华,汪良驹
12.光照强度对大花旋蒴苣苔叶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晁天彩,周守标,常琳琳,陈延松,徐惠娟,周乾坤
13.不同盐分处理对狼尾草和大油芒发芽与幼苗生长的影响 慈华聪,田晓明,张楚涵,王鹏山,王振宇,张清
14.水氮耦合对小桐子生长和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 王明克,杨启良,刘小刚,戈振扬,杨具瑞,刘柯楠
15.激光同位素分析仪测定液态水的氢氧同位素及其光谱污染修正 刘文茹,彭新华,沈业杰,陈效民
16.黄土地区不同覆被下土壤无机碳分布及同位素组成特征 崔丽峰,刘丛强,涂成龙,李龙波,丁虎
17.33株尖孢镰刀菌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张述义,李新凤,韦晓艳,王建明
中级工程师职称论文:生物表面活性剂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摘要:通过对污泥离心过滤脱水后含水率及毛细吸水时间(CST)的测定,考察了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及其与阳离子化学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AB)复配对活性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当鼠李糖脂投加量为0.10 g・g-1时,相比于原污泥,离心脱水污泥含水率下降了2.4%,过滤滤饼含水率下降了10.8%;CST值却由27.3 s升至48.8 s.研究结果说明:鼠李糖脂的投加能显著降低污泥脱水后污泥的含水率,但却会使污泥脱水速率变慢.相比于单独使用鼠李糖脂或CTAB,鼠李糖脂与CTAB 以1∶1,1∶2或1∶3复配时不仅使脱水后污泥含水率更低,而且对污泥脱水速率也有改善作用.
关键词:中级工程师职称论文,活性污泥,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复配,脱水性能
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会产生大量高含水率(一般≥99%)的污泥,其体积会随其含水率的降低而大大减少. 为便于后续的运输及处理处置,在实际处理中应尽可能得到含固率较高的污泥.通常污泥脱水行为从两个方面考虑:脱水程度和脱水速率\[1\].大量研究表明,在污泥脱水过程中,絮凝剂的使用能够明显改善污泥的脱水速率即脱水的难易程度,但却不能使最终泥饼的含水率降低,即不能提高污泥的脱水程度\ [2\]. 使用合适的表面活性剂,一方面其增溶作用和分散作用可使某些大分子的亲水性基团如胞外聚合物(EPS)转移至上清液中,从而改变了污泥絮体的大小和亲疏水性,使部分结合水转化成自由水;另一方面,其疏水结构的缔合作用破坏污泥絮体的胶体状松散结构,使污泥表面疏水化,毛细结合水和表面吸附水都得以脱除,从而提高污泥脱水程度\[3\].当前化学表面活性剂对污泥脱水的影响已有很多研究\[1-4\],但几乎没有关于生物表面活性剂用于污泥脱水前处理的研究.
相关阅读:《生态学杂志》杂志版面费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