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学研究》期刊论文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发布时间:2015-02-28
《宗教学研究》简介
期刊名称:《宗教学研究》
期刊级别:核心期刊
期刊周期:季刊
国内统一刊号:51-1069/B
国际标准刊号:1006-1312
主办单位: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
主管单位:四川大学
【杂志简介】
《宗教学研究》杂志,是继中国社会科学院世宗所主办的《世界宗教研究》杂志之后我国第二家公开出版的宗教学专业性的学术研究刊物。它 创建于1982年8月,在当时它属于内部刊物,由四川大学主管文科副校长许琦之签发同意创 办的,为不定期刊物,编者是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编辑室,由卿希泰教授主持,办报行 家古存云先生具体承办。1984年2月,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室改称为研究所后,从1984年4 月出版的第5期开始,编者改为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宗教学研究》编辑室。因原来为不定期、连续编号的内部刊物,根据读者来信意见,从这一期起去掉年号。至1985年上半年, 共出内部刊物6期。同年,经四川省新闻出版局批准公开出版发行,四川省期刊登记证317号 , 为半年刊,组建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编辑部,设有编委会,由四川省新华书店发行。从 1988年起改为季刊,并设主编卿希泰、副主编石衍丰,除仍由四川省新华书店发行外,四川 大学宗教学研究所也可直接发行。从1995年第3期开始,编委会进行了调整,主编卿希泰、 副主编李刚,常务副主编潘显一(从潘显一任社科处处长后,常务副主编改为唐大潮)。1996 年 起,《宗教学研究》杂志的封面重新设计,完全按季刊出版发行,不再有合刊现象。迄至目 前仍为全国高等学校系统唯一公开发行的宗教学专业学术刊物,并先后被评为中国人文社会 科学论文数据库系统核心刊物、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
【读者对象】
哲学、宗教学、历史学、文学、考古学工作者和高等院校师生。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有道教研究、佛教研究、伊斯兰教研究、基督教研究、天主教研究、少数民族宗教研究、宗教学理论与其他宗教研究、研究生论坛等。
期刊优秀范例参考:
1.谌母与兰公:净明道的女性观及其变化 郭武
2.三皇经新考 丁培仁
3.从“北都罗酆”等词看晋唐道教的地狱世界 叶贵良
4.《道藏》中几部外丹经出世朝代的考订 容志毅
5.道教神仙传记的神话思维探讨 苟波
6.论闽台高甲戏与道教 潘荣阳
7.《老子》“社会善治思想”辨析 王建军
8.《老子》第八十章英译六种述评 周岷
9.寒食散的“医道”思想刍议 程雅君
10.论道门人士的自我觉醒 朱展炎
11.蒋植阳内丹思想略论——与伍柳派丹道之比较分析 丁常春
12.论李道纯内丹学说的理论基础 王志宏
13.道教地理学概念辨析 李海林
14.任继愈先生道教思想述论 周赟
15.成都玉局观建置考 王斌
16.新见五代道教墓志铭道教名物浅说 鹏宇
艺术百家杂志投稿:关于网络语“被+XX”的研究
【摘要】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日益成为大众化的信息平台,作为一种与传统语言截然不同的表达方法,网络语言体现一种随意性、开放性以及诙谐性。近两年,一种新型的被字句,如“被自杀”、“被幸福”、“被小康”等词在网络上日益流行,并被人们普遍应用于日常生活。众所周知,某种特定的语言的产生有其特定的文化、社会背景,它既植根于某种的习惯表达,却又在常用语法规则和语义方面又有进一步的超越与更新。本文从语法结构、语义变换、语用含义、语法化等角度对“被+XX”这一网络语言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网络语言,“被+xx”,语法结构,语义表达
网络是人们表达思想和诉求的一个平台,网络正改变着许多东西:生产、生活、交流方式等、伴随着网民在这个平台交流过程中,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网络语言随之产生。大多数网络语言都有如下特征:简洁性、新奇性、诙谐性甚至讽刺性等一系列特征。单就表现形式和表现力来讲,网络语言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对传统规范语言的“颠覆”和“革命”。近年来,网络语言已经跳出了网络,开始频频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亮相。当然,人们也应该看到网络语言也存在着语义模糊、不合规范、过度求新等弊端。例如:当下流行的“被自杀”“被失踪”“被小康”“被消费”“被英雄”“打酱油”“稀饭”等。本文将从语法结构、语义构成、语用功能、汉语词语的语法化等角度分析这一网络语言。
相关阅读:怎么给《宗教学研究》杂志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