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back
月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科技期刊>>正文

《地震地质》地质工程师论文发表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发布时间:2017-02-23


《地震地质》简介

《地震地质》地质工程师论文发表

期刊名称:《地震地质》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期刊周期:季刊

国内统一刊号:11-2192/P

国际标准刊号:0253-4967

主办单位: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主管单位:中国地震局


获取相关优质资源      获取2023中科院分区


  【杂志简介】

  《地震地质》是由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期刊,1979年创刊。每年3,6,9,12月出版,每期约15万字。以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为读者对象,报道地球科学前沿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反映地球科学的基础与应用研究进展。以活动构造、新构造、地球内部物理、地球动力学、构造物理、地球化学、地震预报、地质年代测定、工程地震、减轻地震灾害为报道内容。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中科双效期刊

  【栏目设置】

  (1)研究论文:报道学科前沿的创新性科研成果(新思路、新方法、新认识、新发现),对本学科领域有一定的影响或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2)科研简讯:扼要报道具有创新性的最新科研成果。

  (3)科研快讯:确属新发现和原始创新成果的来稿,快审快发,在最近一期刊登。

  (4)新技术应用:各种新技术应用于地学研究中所取得的最新成果。

  (5)专题综述:评述重要研究领域的代表性成果、研究现状、尚待解决的问题、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今后的研究工作建议。

  (6)学术争鸣:包括“问题讨论”、“学术研讨”、“质疑与答复”。主要吸收那些对前沿、边缘、热点问题讨论的论文,或对《地震地质》已发表的论文提出质疑。

  (7)新闻信息:主要报道学术会议、新书评价、办刊信息等。

  期刊优秀范例参考:

  1. 牛首山-罗山断裂带的变形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王伟涛,张培震,雷启云,WANG Wei-tao,ZHANG Pei-zhen,LEI Qi-yun

  2. 灵丘盆地主要活动断裂和1626灵丘地震发震构造 马兴全,李彦宝,冉勇康,陈立春,MA Xing-quan,LI Yan-bao,RAN Yong-kang,CHEN Li-chun

  3. 西秦岭北缘-拉脊山两侧地貌差异及地貌演化 高明星,徐锡伟,刘少峰,GAO Ming-xing,XU Xi-wei,LIU Shao-feng

  4. 帕米尔-天山对冲带明尧勒背斜西南倾伏端晚第四纪褶皱变形 李涛,陈杰,肖伟鹏,LI Tao,CHEN Jie,XIAO Wei-peng

  5. 汶川地震小鱼洞地区的地表破裂和同震位移及其机制讨论 谭锡斌,袁仁茂,徐锡伟,陈桂华,张中白,TAN Xi-bin,YUAN Ren-mao,XU Xi-wei,CHEN Gui-hua,CHANG Chung-pai

  6. 高喜马拉雅混合岩特征及其成因 杨永鑫,杨晓松,YANG Yong-xin,YANG Xiao-song

  7. 渤海湾西南缘及其邻近地区地壳结构特征 王帅军,王夫运,张建狮,郑彦鹏,张成科,赵金仁,刘宝峰,黄灿

  8. 2011年Ms4.6瑞昌-阳新地震的震源机制及发震构造探讨 张丽芬,姚运生,廖武林,ZHANG Li-fen,YAO Yun-sheng,LIAO Wu-lin

  9. 辽东半岛中强地震活动及其与构造相关性 万波,贾丽华,戴盈磊,索锐,WAN Bo,JIA Li-hua,DAI Ying-lei,SUO Rui

  10. 1597年10月6日望天鹅火山喷发史料考 李裕澈,LI Yu-che

  11. 乌兰巴托以西断裂活动时代的光释光年代学研究 孙高元,龚志军,SUN Gao-yuan,GONG Zhi-jun

  12. 基性岩流变实验揭示出大陆下地壳流变的复杂性 周永胜,ZHOU Yong-sheng

  13. 卫星遥感技术在火山灰云监测中的应用 尹京苑,沈迪,李成范,YIN Jing-yuan,SHEN Di,LI Cheng-fan

  环境污染论文范文低温环境下聚磷微生物的富集驯化研究

  摘要:针对低温环境下生物强化除磷工艺的启动与运行,研究了厌氧/好氧和厌氧/缺氧两种模式富集驯化好氧聚磷菌和反硝化聚磷菌的效果.研究表明,以城市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在8~11 ℃的低温环境下能有效完成好氧和反硝化聚磷菌的富集驯化,厌氧/好氧和厌氧/缺氧反应器分别在第40 d和第80 d达到稳定状态.厌氧/好氧反应器内污泥释磷和吸磷能力强于厌氧/缺氧反应器内污泥,分别为27.7 mg P/g MLVSS,35.2 mg P/g MLVSS,17.4 mg P/g MLVSS,23.1 mg P/g MLVSS.反硝化聚磷菌可以在好氧条件下以氧为电子受体快速吸收磷,而好氧聚磷菌在缺氧环境中以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立即吸收磷的能力较弱,仅为6.9 mgP/gMLVSS,占好氧吸磷的19.6%.厌氧/好氧和厌氧/缺氧两个反应器富集前后聚磷菌(Accumulibacter)的丰度分别由9.3% (接种污泥)增加到79.3%(好氧聚磷菌)和61.6%(反硝化聚磷菌),同样表明了在该低温环境下两个生物强化除磷工艺均实现了 Accumulibacter的有效富集.

  关键词:环境污染论文,生物强化除磷,低温,好氧聚磷菌,反硝化聚磷菌,荧光原位杂交

  氮、磷元素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两个重要因子,众多国家对其排放浓度都有着严格限制.我国国家环境保护部要求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排入重点流域及湖泊、水库等封闭、半封闭水域时,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随着氮、磷排放标准的提高,在新建污水处理厂或旧工艺升级改造过程中,高效率低能耗的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应用尤为重要.

  相关阅读:《地震地质》最快什么时候见刊?


热门问题解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