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政法类期刊
所属栏目:政治法律期刊
发布时间:2017-02-27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简介
期刊名称:《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期刊周期:季刊
国内统一刊号:11-5274/D
国际标准刊号:1672-9285
主办单位:北京市政法职业学院
主管单位:中共北京市委政法委员会
【杂志简介】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主办,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法学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以应用法学研究为突出特色,编辑部治学严谨,爱岗敬业。《学报》知名度逐渐提升。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北京市一级期刊(01)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学者专论、理论与实践、外国法制、比较法学、法学教学研究、案例评析、政治学研究、哲学研究。
2014年优秀目录参考:
1 关于构建现代政法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思考与探索 陈 勇 邢彦明 1-8
2 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之本土化探索 :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 颜九红 9-14
3 谈谈中国古代的录囚制度 郭林虎 15-18
4 论公益诉讼的诉讼标的及识别标准 李 峣 19-24
5 澳门***法律制度对内地彩票业立法的启示 江德平 25-29
6 立法语言失范现象及修辞选择——解构《宪法》中的“母亲” 张玉洁 30-35
7 法庭话语中的语用预设分析 彭 洁 36-40
8 论我国刑事诉讼审前司法审查范围的确定 吕升运 41-45
9 倒卖车票犯罪的网络异化及其反思 唐一文 46-50
10 公司登记制度中证照关系透析——以“先证后照”至“先照后证”为中心 周小龙 51-54
11 印度网络谣言法律规制问题研究 汤 磊 55-59
12 药品专利反向支付协议反垄断审查规则及启示——美国最高法院FTC v. Actavis, Inc. , et al. 述评 何 鹏 60-65
13 论“不能作为定案根据”的证据 李忠勇 高洁如 66-70
14 对法院专递送达法律地位的“思辨”与“思变” 熊理思 71-74
15 论裁判文书伦理化的保留与倡导 袁 博 75-78
16 公诉环节检察官客观义务的实践困境及其破解——以某市轻罪重判案件抗诉的调研为切入点 王 超 79-84
17 深刻把握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的科学内涵 李进诚 85-88
18 形式主义“3W”论 杨玉泉 89-92
19 论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基本领导方法 朱 明 93-95
20 关于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践行群众路线的思考 谢利苹 96-98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杂志编辑部投稿须知: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出生年月、所获学位、目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
2.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1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
3.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5000字,一个版面2500字内。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
4.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片不超过2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
5.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文献。未公开发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请采用脚注方式标明,参考文献不少于3条。
6.来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5个工作日内审稿,电子邮件回复作者。重点稿件将送同行专家审阅。如果10日内没有收到拟用稿通知(特别需要者可寄送纸质录用通知),则请与本部联系确认。
7.来稿文责自负。所有作者应对稿件内容和署名无异议,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杂志一个版面2500字,二个版面5000字左右。作者需要安排版面数,出刊日期,是否加急等情况,请在邮件投稿时作特别说明。
8.请作者自留备份稿,本部不退稿。
9.论文一经发表,赠送当期样刊1-2册,需快递的联系本部。
10.请在文稿后面注明稿件联系人的姓名、工作单位、详细联系地址、电话(包括手机)、邮编等信息,以便联系有关事宜。
政工师论文投稿:协商民主有效性的认识路径
摘要:理性是实践的基础,它在政治、行政领域表现为各种组织和制度。协商的产生和广泛应用源于从实践理性到交往理性、选择理性到有限理性的两种修正,从这两种修正中可以得出认识协商有效性的程序与结果两个维度。基于这两个维度,我国的协商实践可以分为决策型协商、解压型协商、告示型协商、谏言型协商四类。在统一框架内把握每类协商的特征和问题,是增强协商有效性的前提。
关键词:理性,协商民主,治理
近代以来,代议制民主在西方长期处于主流地位,同时也一直受到质疑和挑战,例如“偏好不能加总和被代表”、“仅仅是投票环节的民主”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协商民主作为对代议民主的补充,逐渐进入政界和学界的视野。但是,协商民主自身也存在困境,例如协商结果能否影响最终决策等问题。因此,协商民主要确立自身地位,成为一种民主机制的范式,还需实现自身知识体系的规范化和完善化。其中,确立判断协商效果的维度,构建一个协商民主有效性的理论分析框架尤为重要。
相关阅读:《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杂志投稿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