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论坛》社科期刊论文发表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发布时间:2015-06-12
《社会科学论坛》简介
期刊名称:《社会科学论坛》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期刊周期:月刊
国内统一刊号:13-1229/C
国际标准刊号:1008-2026
主办单位:河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主管单位:河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杂志简介】
《社会科学论坛》是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半月刊,全年出版第1至24期。每期208页,异型16开。单数期每月10日出版,双数期每月20日出版。 从2010年第1期起,本刊将做重大改版。届时,封面学术气息将更加浓厚,装帧设计(包括开本)将更加大气,期号标示将更加规范,栏目设置将更加科学,所刊文章及编校印质量将更加上乘。取消原上半月期学术评论卷和下半月期学术研究卷的形式。 所设栏目都将由全国知名学者特约主持: 1.学术论衡(特约主持: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 2.学科新探(特约主持: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 3.学术评论(特约主持:清华大学许章润教授) 4.学界人物(特约主持:中国政法大学杨玉圣教授) 5.学人随笔(特约主持:北京大学贺卫方教授) 6.学者论坛(特约主持:中共中央党校吴忠民教授) 7.学界观察(特约主持:厦门大学谢泳教授) 8.书林评介(特约主持:清华大学仲伟民编审) 特别声明:本刊从未与任何中介机构或个人进行组稿等活动,凡以本刊名义向作者组稿者都是假冒本刊名义。请作者直接与本刊联系投稿事宜。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河北省优秀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学术论衡、学科新探、学术评论、学界人物、学人随笔、学者论坛、学界观察、书林评介。
2014年06期优秀目录参考:
1.历史考古的新观点(之六)结绳记事.木石复合工具的绳索和穿孔技术 陈明远 [美] 金岷彬4-25
2.罗尔斯政治秩序观研究(下)——一种论纲 姚选民26-49
3.门户之见、文化宰制对理学传播的负面影响——考察《四库全书》不收录清前期《近思录》注本的原因 程水龙50-59
4.精神分析视角:鲁迅小说与余华《兄弟》的看客心理比较 吴铜虎60-67
5.叙述层次.意识悖论.叙述伦理——从《死亡匣子》看苏珊.桑塔格小说观的转变 宁慧霞68-73
6.凯尔纳视域中的后现代转向 任 鹏74-79
7.实践的数学抽象 刘 旭80-92
8.“吾先哲”精神的卫道:《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梁启超学术独立之先觉 张睦楚 周先进93-97
9.目的论视阈下的《萨迦格言》英译研究 李正栓 刘 姣98-103
10.关于《新青年》编辑部的连环讹误 张耀杰104-116
11.用耳朵再读《大国空巢》 杨支柱117-123
12.在博采众说中还原历史 张 弘124-145
13.文化素质的价值 王东成146-155
14.“行走西欧”系列之五米开朗基罗广场:凝固的雕像诉说流逝的生命 陈为人156-175
15.民国时期城市知识群体的生活想象与身份认同——以《生活周刊》为例的分析(一九二五至一九三三) 胡悦晗176-187
16.论《星期评论》从民主主义向马克思主义的转轨 张忠山188-197
17.公众参与视角的中国百年民生问题与解困探索 桂家友198-209
中小学教育杂志投稿:启蒙与文学消费的双重需求
〔摘要〕 1898年至1919年间中国首次出现了一个本土女性译者群体,她们突破传统性别秩序对女性进入文字世界的种种限制,以翻译为路径,走入公共领域的书写场。本文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近代启蒙思潮对新女性的塑造和文学消费兴起的角度,以中西历史中女性译者境遇的比较为视野,探讨促成中国近代女性译者身份在公共领域凸显的历史条件,以及其身份彰显的意义。
〔关键词〕 中小学教育杂志,女性译者,翻译,启蒙,文学消费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性别视角下的译者规范”(11FYY018);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译者生态调查研究”(2012RKB01328)
〔作者简介〕罗列,西南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副教授,博士,四川成都 611130。
一、引言
中国近代翻译文学的兴起一般以林纾、王寿昌合译《巴黎茶花女遗事》为起点。在此之后,林译小说的风行引领了一个时代翻译文学的潮流。清末戊戌变法失败,知识分子试图通过主流政治意识形态改良来实现强国的理想破灭,“知识分子被逐出庙堂后痛切地感受到思想启蒙的重要性,于是梁启超等人发起了‘小说界革命’运动”〔1〕,文学成为启蒙的手段。清末大力倡导文学翻译的男性译者,多为失去通往庙堂权利中心的知识分子,他们试图通过革新传统书写来建立一个新的文化权利中心,找到知识分子新的安身立命场所,在庙堂之外实现救亡和启蒙的政治理想,文学翻译成为其中重要的手段。而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社会殖民程度的加深、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学校教育的进一步普及,读者消费群体的产生带来对翻译文学的需求,翻译作品作为商品进入文化消费市场。
相关阅读:《社会科学论坛》杂志版面费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