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科学》律师职称论文发表
所属栏目:政治法律期刊
发布时间:2015-06-23
《证据科学》简介
期刊名称:《证据科学》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期刊周期:双月刊
国内统一刊号:11-5643/D
国际标准刊号:1674-1226
主办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杂志简介】
《证据科学》杂志是由教育部主管、中国政法大学主办、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承办的学术性期刊,2007年由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出版,为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目前该杂志为双月刊,每期128页。邮发代号:82-878。
《证据科学》立足于证据法学、法庭科学、医事法学理论与实务领域,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宗旨,结合我国立法、司法实践,广泛参考发达国家和地区证据法学、法庭科学、医事法学以及相关边缘交叉学科领域的前沿理论、判例学说、研究成果,研究证据科学领域的基本理论问题和重大法律问题,为我国证据科学、医疗纠纷诉讼立法和司法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根据,提升我国证据科学、医事法学的学术水准。因此,《证据科学》将主要刊登国内外研究人员的理论研究、实务实证研究成果,注重前沿性、学术性、实用性,对热点问题、典型案例进行剖析;对现实热点问题将组织专家进行分析论证。
本刊邀请我国相关学科领域知名专家、学者担任编辑委员会委员,这些专家学者既是我刊策划选题的积极参与者,也是我刊发表的学术稿件的把关者。我们将承诺向您展示严谨、科学、前沿的研究论著,是您了解相关学科理论知识体系和研究进展的最好平台。
本刊主要面向证据科学领域的研究人员、教学人员和法律实务人员,欢迎您向您所在的单位以及您的朋友推荐和订阅。欢迎您给我刊投稿,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1999年获北京期刊版式、封面设计优秀奖
【栏目设置】
目前设证据法学、法庭科学、医事法学3个板块,开辟专论/述评、学术前沿、学术研究、案例评介、实证研究、法官说法、学术争鸣、科学证据、域外法学、学位论文等栏目。
《证据科学》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1. 2011年中国证据法治前进的步伐 张保生,常林
2.强制医疗程序的诉讼化建构--基于强制医疗程序行政化色彩的分析 朱晋峰,宫雪,Zhu Jinfeng,Gong Xue
3.论我国刑事医疗过失鉴定的困境与展望 谈在祥,Tan Zaixiang
4.电子病历证据运用相关问题探讨 翟方明,hai Fangming
5.《侵权责任法》背景下医疗损害鉴定程序改革研究 陈小嫦,Chen Xiaochang
6.基层医疗机构医疗纠纷现状实证研究--对东莞市4家基层医院的调查 李大平,Li Daping
7.美国医疗过失诉讼中的病历审查 杨天潼,王旭,Yang Tiantong,Wang Xu
8.我国医疗损害鉴定制度研究述评(2002-2012) 李平龙,肖鹏,Li Pinglong,Xiao Peng
9.医疗损害鉴定的现状、困境与展望--首届医疗损害鉴定学术研讨会综述 张冲,陈敏
10.论证明妨碍在医疗损害赔偿诉讼中的适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58条为视角 谷佳杰,Gu Jiajie
1.“王朝案”中的证据法难题及其破解 万毅,Wan Yi
2.揭幕意见裁判主义——诉调对接的事实基础与事实认定 陆而启,Lu Erqi
3.秦代刑事证据在诉讼程序中的运用 张琮军,Zhang Congjun
4.诉讼对抗与笔录类证据的运用 马明亮,Ma Mingliang
5.我国刑事笔录类证据制度探析 邓陕峡,Deng Shanxia
6.司法鉴定主体格局的中国模式——以刑事诉讼法为范本的分析 赵珊珊,Zhao Shanshan
7.DNA鉴定证据于亲子关系事件的适用研究——以台湾地区法院判决分析为例 陈铭聪,Chen Mingcong
8.间接反证适用范围探析 刘鹏飞,Liu Pengfei
《证据科学》杂志编辑部投稿须知:
(一)来稿请以书面形式寄至本刊编辑部,请不要直接寄给编委或编辑个人,以免影响稿件审读;文章如被采用,本刊会联系作者并发送相应的电子稿。
(二)来稿请注明是否专投本刊,有关作者姓名、学位、职称(职务)、单位及详细联系方式的个人资料请另附一页说明,不要书写于正文中,以便专家进行匿名审稿。
(三)来稿请在正文前加列“摘要”与“关键词”。摘要采用叙述式,为文章主要观点之提炼,字数一般控制在300字以内;关键词一般为3~5个。同时请附上英文标题、作者姓名
汉语拼音、作者单位英文名称、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注意与中文部分对应。
(四)作者简介为第一作者简介,内容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性别,民族,籍贯,学历或学位,职称或职务,研究方向,可公开的电子信箱(E-mail)、电话(Tel:86+区号+
电话)、博客(Blog)等。如有资助课题及通信作者,可附上资助课题名称及编号、通信作者等。课题需附课题证明复印件,第二作者为非本单位的,应附作者亲笔签署的同意署
名文件。
(五)本刊提倡一稿专投,首次发表。凡于三个月内未收到本刊的“稿件录用通知”者,请自行处理。在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前,凡文章已在其他公开出版物或互联网上发表的,
请作者务必及时通知本刊。
(六)本刊对所发表的文章享有两年的专有使用权,包括以论文集、繁体文本、电子文本等形式出版发行,其期限从稿件正式发表之日起计算。作者如不同意该约定,请在投稿时
予以明示。
(七)本刊对所发表的文章享有专有出版权,且直至法定版权保护期满。一切以营利为目的的复印、照排、节选、电子刊物选用等各种形式的复制,须事先征得本刊的书面许可。
福建教育杂志社投稿:高校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
摘 要 当前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在制度管理和学生的学业控制上较为严格,但是绝大多数高校忽视思想政治教育或者没有将思政教育工作当成日常管理的重点去抓。这样的结果是学校的管理效率不高,学生精神不统一,学校凝聚力不强,学生也容易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所以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与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互补的体系,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持学校的生命力。本文从学生管理和思政教育的辩证关系切入,分析当前二者结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 学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
学生是高校的主体,高校想要维持下去并且有所进步和发展,仅仅靠培养学生完成学业是远远不够的。学生需要的绝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还需要用必要的管理制度和手段来约束其行为和日常活动,使学生都形成循规蹈矩的概念和处事方式。另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必要的,这是因为学生往往在成长中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和信仰疑惑,而大学或者高职阶段学生往往跟家庭接触较少,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责任就落到了学校的头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为了培养出更多全面发展的人才,学校应当将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相互促进。
相关阅读:《证据科学》最快什么时候见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