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音》期刊论文发表
所属栏目:政治法律期刊
发布时间:2016-01-12
《法音》简介
期刊名称:《法音》
期刊级别:核心期刊
期刊周期:月刊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671/B
国际标准刊号:1004-2636
主办单位:中国佛教协会
主管单位:中国佛教协会
期刊简介:
学术性刊物。集佛教教务、佛学研究、佛教艺术和知识、信息于一体,宣传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法规,介绍国内外佛学研究和佛教事业的最新发展,交流四众弟子修学佛法的经验体会,弘扬佛法,展现佛教文化。读者对象为广大佛教信徒、佛教文化研究人员和佛教爱好者。有英文目次。
《法音》 的前身是《现代佛学》,创办于1950年6月,1953年成为中国佛教协会会刊。1964年末因极左思潮影响而停办,前后共出版了144期。1981年复刊,更名“法音”。始为季刊,1982年改为双月刊,1988年改为月刊。 《法音》创办人为赵朴初居士,首任主编为巨赞法师(1981—1984),第二任主编为净慧法师(1985—2002),现任主编为学诚法师(2003—至今)。
《法音》 杂志为中国佛教协会会刊,是集佛教教务、佛学研究、佛教文化艺术和佛教知识、信息于一体的综合性佛教刊物,观点权威,信息量大,是中国人文和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自1981年创刊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佛教界及社会各界的好评,被视为了解中国佛教发展状况、佛教学术研究动态的良师益友。
主要栏目有:法音论坛、专题访谈、佛典导读、修证指要、佛门人物、和谐寺院、佛教文史、胜迹巡礼、佛教艺术、政策法规、藏传佛教、南传佛教、海外佛教、黄金纽带、书林漫步、四众同修、佛教文摘、禅林清韵、佛教新闻等。
期刊投稿要求:
1.文稿应具备学术性、专业性、创新性、科学性,务求主题突出、论据充分、文字精炼、数据可靠,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专业水平和实用价值。
2.文稿的篇幅(含摘要、图、表、参号文献等)不超过7000字。
3.文稿结构一般为题名、作者姓名、单位(邮编)、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引言、正文、参考文献以及上述各项的英文译文。
4.中文题名不得超过20字,英文题名实词不得超过10个。中文摘要应在150-250字,关健词3-8个。摘要必须拥有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等四要素。以提供梗概为目的,不对文稿内容做评论,同时尽量避免特殊字符或数学表达式。
5.请在首页页脚注明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凡属国家、省部级以上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和重点攻关课题项目文稿,请提供基金的标准名称和编号。作者简介包括出生年月日、性别、职称、学位、主要研究与关注方向。
6.文稿中所有物理量和单位的用法请参照GB 3100-3102-1993。常数、英文缩写、数字运算符号和函数符号采用正体,变量采用斜体,矢量和矩阵采用黑斜体,集合符号采用黑正体。
7.文稿中图表应精选。图表中字符和数据应准确无误,且与正文一致。图表题和图表注释需采用中文,图形需为黑白,图中横纵坐标均需表明量和单位,计量单位务必符合国家颁布的最新标准和规定。
8.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请参照国家标准GB/T 7714-2005。参考文献应采用公开发表的文献。参考文献列表按文献在正文中引用的先后顺序排列。9.文稿内容不得涉密,并请作者提供本单位保密部门出具的保密审查证明。请勿一稿多投,否则责任自负。本刊对文稿有修改权,所发表文章版权归编辑部所有。文稿一经发表,编辑部将随即赠送当期杂志,并按有关规定支付稿酬。10.来稿请用E-mail投稿,文稿须为WORD格式;请提供作者简介和详细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手机及E-mail地址。请自留底稿,来稿一律不退。
法律论文范文: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的意义阐释
〔摘要〕 作为法治中国的核心要素,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抓手,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也主要在国家(政党)、政府、社会三个层面展开。其中,如何透过诸多修饰词,正确解读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意义,是摆在法学研究者面前的重要任务。在此过程中,法治国家主要是解决执政党依法执政的问题;法治政府主要是解决政府与市场、社会组织行为的法治化问题;而法治社会主要是在法律对社会组织与公民、政府之间的权力进行明确划分的情况下,实现社会管理体制现代化的问题。法治国家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顶层设计,法治政府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关键,而法治社会则是法治中国建设的真正基础。
〔关键词〕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法治共识
作为当前政治和法律话语中的核心内容,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对学界、政界来说都是新的,需要我们进一步认真研究的重要概念。也只有在理论上搞清楚这几个概念的确切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找到法治中国的建设路径并实现其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功能。在现代国家,正确的意识形态不仅是引领社会发展进步的精神力量,而且也成为社会转型期的重要影响力权力。在此要求下,全面推进法治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构造法治意识形态。法治不纯粹是法律人的事情,更主要它是一种政治文明的行为方式。随着执政党对政治文明建设的倡导,在中国的政治话语系统中频繁出现了法治以及法治所修饰的很多领域。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以后,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政府、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等新概念层出不穷,并初步形成着法治话语系统。〔1〕但是,按照意识形态发挥作用的规律,只有这些概念之间在逻辑上具有一致性,至少是不相互矛盾,才能对人们的思维和行为具有影响力,任何的矛盾和龃龉都势必会影响意识形态功能和效用的发挥。党的十八大确定了“推进”模式的法治建设,然而“推进”法治建设的前提,首先是要求在意识形态中形成法治共识,然后运用法治言辞进行思维决策,进而才能在行为中凝聚“推进”法治建设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