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back
月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政治法律期刊>>正文

《环球法律评论》杂志论文发表


所属栏目:政治法律期刊
发布时间:2018-02-28


《环球法律评论》简介

《环球法律评论》杂志论文发表

期刊名称:《环球法律评论》

期刊级别:核心期刊

期刊周期:双月刊

国内统一刊号:CN 11-4560/D

国际标准刊号:1009-6728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获取相关优质资源      获取2023中科院分区


  期刊简介:

  环球法律评论诞生于1962年,乳名《法学研究资料》,专事译介以前苏联为主的外国法学,然刊行不久便夭折于"文革"的疾风暴雨之中。1979年复刊,易名《法学译丛》,1993年再度更名为《外国法译评》,2000年最后定名为《环球法律评论》。刊名几易,折射出我国法律史的一段辛酸曲折而又进取日新的历程。《环球法律评论》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主办的法学专业中文学术季刊。自1979年创刊以来,刊物名称虽几经变迁,然融合土洋,会通中西的宗旨一以贯之。在关注法治建设实际问题的同时,本刊尊重法学知识传统,突出人文关怀。《环球法律评论》除译介域外法学研究最新成果外,兼及评论与比较。译文多为国外经典论著,翻译可信;论文则视角独特,能推进学术研究。本刊有主题研讨、人物专访、理论前沿、介绍与评论、游学札记及书评等栏目。读者包括理论研究人员,学生,实务工作者,企业界、政界和各界关心法治建设的人士。

  比较研究中国法与外国法以及各国法之间的利弊得失,优劣高下,以便同仁悟取舍之正道,得法意之真髓。既倡导宏观的、体系的、基础理论的比较研究,也注重微观的、个别的、具体的法律制度,法律技巧,法律设计诸方面的比较研究。我们不仅要用中国法的眼光透视外国法,也要用外国法的眼光来透视中国法,进而还可用某一外国法的眼光透视另一外国法。我们仍将一如既往地追踪外国法的发展,翻译介绍外国最新的重要立法、最新法学理论及相关文献。

  期刊栏目:'主题研讨'、'理论前沿'、'学术争鸣'、'介绍与评论'、'立法研究'、'司法研究'、'书评'、'案例评析'、'外国立法选译'等栏目。

  主题研讨--集中研究焦点、热点问题。 将分别开设"网络时代的法律问题","WTO中的法律问题","日本民法百年"、"国际裁军与人道主义法"等专题。理论前沿--评介当代法学理论(包括法理学、比较法、法史学和部门法学在内)的热点或者基本问题。比较研究--古今中外及不同国家和文明之间的法律思想与制度研究。图书评论--评论国外法学著作和有影响的论文。案例分析--分析国际法院、外国法院有重大影响的案例。游学有感--学者在国外研究期间,经常会由于域外文化的冲击而感触多多,本刊特为抒发游学观感辟一方静地。项目介绍--介绍一些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的内容和进展情况。法律文件等。

  期刊优秀目录参考:

  编者前言 《环球法律评论》编辑部

  乡村社会警察执法“合作与冲突”二元格局及其解释——“互动-结构”的视角 于龙刚

  论报应主义刑罚的积极价值 孙立红

  从“类”字的应用看中国古代法律及律学的发展 陈锐

  共犯处罚根据的全新定位——改良的纯粹惹起说之提倡 秦雪娜

  中世纪法学的扩用所有权学说 董能

  从联合国报告和决议看废除死刑的国际现状和趋势 孙世彦

  美国海外金融账户及资产报告规则的演进与发展 廖凡

  欧盟投资协定中的投资者-国家争端解决机制——兼论中欧双边投资协定中的相关问题 黄世席

  论“发展的条约解释”及其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中的适用 孙南翔

  论法国国际私法视阈下的公序法 董金鑫

  劳动法论文范文:劳动法适用中劳动者身份的识别问题

  论文摘要 当然,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劳动者的群体也会不断的扩大,劳动者的概念也会不断的丰富起来。在我国现代的司法案件中,有关劳动者权益的维护等各类劳动争议案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因此,对于如何划分、确定劳动者的身份,以及其在劳动法中的关系和适用范围,目前仍然是需要面临的新课题。此外,由于劳动法的制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完善我国司法理论体系。本文通过对劳动者的概念的阐释和研究,识别劳动者的身份的影响因素,从而来实现劳动法制定的目的。另一方面,根据对劳动者身份的识别,来探讨和延伸劳动者身份的概念,并运用法律逻辑方式来调整劳动法的适用范围,以此来确定劳动者在劳动法中所要承担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论文关键词 劳动法 劳动者 身份 识别

  随着社会发展的潮流,劳动法中的劳动者的概念也不断的丰富和发展。通过研究和探讨劳动者的内在含义,把握其身份的特征,立足于现代司法体系的框架下,结合劳动者的实际情况,来对劳动者的身份进行识别,并加以内涵的延伸。由于在实际的司法案件中,首先需要对劳动者的身份进行识别,从而才能在法律的依据下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劳动者的劳动权利的实现。其次,通过不断的加深对劳动者概念的认识,有利于更好的维护社会和谐、安定。同时,不断地加深对劳动者身份的理解,可以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变化,切实地平衡劳资关系,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并以此来有针对的改善我国劳动者概念的立法程序,明确劳动者的身份划分,加强我国司法的立法、执行力度,完善我国的司法理论体系。


热门问题解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