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科技学院学报》博士论文发表
所属栏目:农业期刊
发布时间:2016-03-22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简介
期刊名称:《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期刊周期:双月刊
国内统一刊号:34-1300/T
国际标准刊号:1673-8772
主办单位:安徽科技学院
主管单位:安徽省教育厅
期刊简介: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创刊于1984年,季刊,是安徽省教育厅主管、安徽科技学院主办的。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以反映农业科学、工程技术、基础科学等学科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及高等教育领域的新成果、新信息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性刊物。为《皖北农学院学报》;1995年7月《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被国家科委正式批准公开发行,刊号:CN34-1155/S;2002年1月更名为《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刊号:CN34-1246/T;2003年12月变为双月刊;2006年9月更名为《安徽科技学院学报》,刊号:CN34-1300/N。学报在校党委和校行政的关心支持下,在主管副校长的直接领导下,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结合科教兴皖战略,宣传党和国家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规,传播科学研究的学术思想、科研成果、科技信息。学报设有动物科学,农业科学,生命科学,食品科学,工程技术,基础科学,计算机科学,教学研究等栏目。学报一贯坚持“高标准、高质量”的办刊原则,编委会成员均为相关学科专家,从而保证了学报的学术水平不断提高,2004年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学术类三等奖”,2009年获“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学报二等奖”;学报也不断加强对外学术交流,与国内多家主流数据库签订了期刊上网合作协议;同时学报与国内200多家刊物互有往来。
期刊栏目:
动物科学、农业科学、生命科学、食品科学、工程技术、基础科学、计算机科学、教学研究
期刊收录:
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不同禽类Mel 1c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王淑娟,刘文举,王立克,庞训胜,车传燕,WANG Shu-juan,LIU Wen-ju,WANG Li-ke,PANG Xun-sheng,CHE Chuan-yan
酸化剂对肉鸡肌肉品质的影响 陶强强,胡蕊婷,胡浩,王立克,蔡治华,许金根,TAO Qiang-qiang,HU Rui-ting,HU Hao,WANG Li-ke,CAI Zhi-hua,XU Jin-gen
奶牛乳用特征性状与305天产奶量的多元回归分析 程郁昕,曹亚新,CHENG Yu-xin,CAO Ya-xin
皖北地区优良大豆根瘤菌的筛选 吴萍,何庆元,李正鹏,史钧,祝嫦巍,WU Ping,HE Qing-yuan,LI Zheng-peng,SHI Jun,ZHU Chang-wei
不同复合肥施用量对黑花生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李孟良,LI Meng-liang
雷替曲塞联合洛铂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疗效观察 俞晨,李伟兵,YU Chen,LI Wei-bing
HPLC梯度洗脱法同时测定丹芎跌打膏中4种主要成分的含量 马灵珍,MA Ling-zhen
HPLC法同时测定羚羊感冒口服液中牛蒡苷和连翘苷的含量 汪玉萍,郝自新,WANG Yu-ping,HAO Zi-xin
基于STM32的多级电磁加速器设计与实现 孙越胜,SUN Yue-sheng
基于虚拟化技术的高校桌面云平台规划设计与应用 杨露,辜丽川,焦俊,YANG Lu,GU Li-chuan,JIAO Jun
镧掺杂介孔二氧化锰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姚悦,汪徐春,陈俊明,YAO Yue,WANG Xu-chun,CHEN Jun-ming
“一测多评法”测定菊花中5种化学成分的含量 李响,时维静,孙洁,刘峰,赵晓雅,陈敏,张阳,LI Xiang,SHI Wei-Jing,SUN Jie,LIU Feng,ZHAO Xiao-Ya,CHENG Min,ZHANG Yang
农业科技论文范文:低碳农业标准化理论分析与发展对策
摘要: 低碳农业标准化是农业固碳减排,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对低碳农业标准化的概念和特征的阐述,较系统地分析了低碳农业标准化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约束条件,指出生产经营主体追求效益最大化是其发展的内生动力,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不断增长的需求是其发展的外生动力,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为其发展提供良好条件;低碳农业标准化发展面临标准制修订、碳锁定、碳汇市场不完善和要素禀赋的约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低碳农业标准化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农业,农业标准化,碳汇市场
引言
按照联合国统计数据,我国从2006年起,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已经超过美国,居世界首位。2009年11月25日,我国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向世界宣布旨在应对气候变暖的减排计划表,承诺到2020年时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将比2005年降低40%~45%,拉开了全国发展低碳经济序幕[1]。全球农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3.5%,而我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占排放总量的15%~18%,位居行业排放第二位[2]。低碳农业是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出现的新型农业发展形态,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碳汇”为特征的新型农业,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目前尚处于发展初期。发展低碳农业势不可挡,既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又是乡村与区域和谐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香蕉枯萎病”“毒豇豆”“健美猪”“毒粉条”等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给消费者生命健康和产业发展造成严重危害,究其根源主要是农产品标准化工作未落实到位。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3]。《中国社会发展报告2012》对社会景气与社会信心的数据分析表明:民众最不满意的三项依次是物价水平、食品安全状况和环境质量状况[4]。 低碳农业标准化是农业固碳减排,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由此可见,为有效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建设美丽中国,开展低碳农业标准化研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