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back
月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科技期刊>>正文

《气象学报》科技期刊论文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发布时间:2016-12-22


《气象学报》简介

《气象学报》科技期刊论文

期刊名称:《气象学报》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期刊周期:双月刊

国内统一刊号:11-2006/P

国际标准刊号:0577-6619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学会

主管单位:中国气象局


获取相关优质资源      获取2023中科院分区


  【杂志简介】

  《气象学报》创刊于1925年,是由中国气象学会主办的全国性大气科学学术性期刊,旨在反映我国大气科学领域中最新科研成果,为大气科学研究提供学术交流阵地,以推动我国大气科学基础和理论研究的发展,服务于我国气象现代化建设事业。本刊以气象、水文、海洋及环境等相关学科的科研与业务人员和高等院校师生为主要读者对象,主要刊登大气科学各分支学科的创造性论文;国内外大气科学发展动态的综合评述;大气科学新观点、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介绍;大气科学研究工作简报及重要学术会议报道;国内优秀大气科学专著的评介。为适应我国大气科学的迅速发展,扩大信息量,2002《气象学报》将改版为大16开本,以便尽快地反映气象科技工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奖,2002年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本刊为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中心、中国科学院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8000种中遴选500种)等的统计源期刊和JICST等国际检索系统的源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论文、短论、研究快讯、会议消息。

  2014年01期目录参考:

  1. 2004年台风“艾利”与“米雷”路径异常变化分析段晶晶,吴立广,倪钟萍,DUAN Jingjing,WU Liguang,NI Zhongping

  2. 北京气候中心气候系统模式研发进展--在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吴统文,宋连春,李伟平,王在志,张华,辛晓歌,张艳武,张莉,李江龙,吴方华,刘一鸣,张芳,史学丽,储敏,张洁,房永杰,汪方,路屹雄,刘向文,魏敏,刘茜霞,周文艳,董敏,赵其庚,季劲钧,LaurentLi,周明煜,WU Tongwen,SONG Lianchun,LI Weiping,WANG Zaizhi,ZHANG Hua,XIN Xiaoge,ZHANG Yanwu,ZHANG Li,LI Jianglong,WU Fanghua,LIU Yiming,ZHANG Fang,SHI Xueli,CHU Min,ZHANG Jie,FANG Yongj ie,WANG Fang,LU Yixiong,LIU Xiangwen,WEI Min,LIU Qianxia,ZOU Wenyan,DONG Min,ZHAO Qigeng,JI Jinjun,Laurent Li,ZHOU Mingyu

  3. CMIP5模式对ENSO现象的模拟能力评估张芳,董敏,吴统文,ZHANG Fang,DONG Min,WU Tongwen

  4. BCC_AGCM2.1模式对平流层环流变化特征的数值模拟及其模式评估陆春晖,丁一汇,张莉,LU Chunhui,DING Yihui,ZHANG Li

  5. GRAPES全球变分同化背景误差协方差的改进及对分析预报的影响:背景误差协方差三维结构的估计王金成,庄照荣,韩威,陆慧娟,WANG Jincheng,ZHUANG Zhaorong,HAN Wei,LU Huijuan

  6. 两次暴雨过程模拟对陆面参数化方案的敏感性研究陈海山,倪悦,苏源,CHEN Haishan,NI Yue,SU Yuan

  7. 风切变对边界层对流影响的大涡模拟研究黄倩,王蓉,田文寿,左洪超,张强,HUANG Qian,WANG Rong,TIAN Wenshou,ZUO Hongchao,ZHANG Qiang

  8. 京津冀地区与海风锋相互作用的对流系统的发展预判分析梁钊明,高守亭,王东海,王彦,LIANG Zhaoming,GAO Shouting,WANG Donghai,WANG Yan

  9. 集合方根滤波同化多普勒雷达资料在一次飑线过程中的应用研究秦琰琰,龚建东,李泽椿,盛日锋,QIN Yanyan,GONG Jiandong,LI Zechun,SHENG Rifeng

  《气象学报》杂志编辑部投稿须知: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内容充实,数据可靠,文字精练。全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邮编、摘要、关键词(3~8个)、正文(包括必要的图表)和参考文献等。以上内容除正文文字外,均须中英文对照。在文稿首页脚注处标明基金资助、获奖项目或重大课题;第一作者简介:姓名、性别、学位、职称、研究领域和电子信箱。

  (2)来稿一律寄交编辑部,勿送个人。稿件一式两份,并自留底稿。请在不大于A4幅面的纸上用不小于5号字单面打印文稿,同时寄送电子文本。

  (3)文章摘要应说明本文的目的、方法、结果与结论。

  (4)文稿书写要工整,用字规范,标题层次分明。章条序号用1,1.1,1.1.1…3,3.1,3.1.1…表示。

  (5)数学公式、物理量的符号和单位应符合国家标准GB3100~3102-93《量和单位》要求:量符号、代表变动性数字的符号以及坐标轴的符号均用斜体表示;矢量、张量用黑斜体表示;量符号的下标,若是变量用斜体表示,其他情况则用正体表示。量符号尽量用一个字母(特殊情况除外)表示,在文稿中首次出现时,必须给出量的名称及单位。

  (6)科技术语和名词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如系作者自译的新名词,在文稿中第一次出现时请给出外文原词。计量单位一律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国际符号表示。

  (7)插图用绘图纸清绘,墨色要黑,线条均匀,图中文字、符号与正文一致。计算机绘图,必须使用激光印字机绘制出线条光洁、文字清晰的图。图中若有中国地图,国界必须与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地图一致,中国全图上切勿漏绘台湾和南海诸岛。插图尺寸不超过210mm×290mm幅面。文稿中应留出插图的位置,插图中的文字、图题、图例均用中英对照。标全坐标轴的英文物理量名称(或符号)与单位。

  (8)附表请使用三线表,列于正文的适当位置,表的结构要简明。表内各栏目中参量符号之后注明单位(同插图)。

  (9)本刊的参考文献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文献序号以文中出现先后顺序编排。期刊书写格式为:作者.论文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号):页码;图书书写次序为: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全书页码(××pp)。

  通信传输设备论文:探讨光纤通信新技术的应用与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光纤通信技术方面的进展也相当迅速,致使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本文笔者首先对光纤通信新技术的实践应用进行了探讨,然后研究探讨了光纤通信新技术发展方向,希望为相关的实践工作者提供价值性参考。

  关键词:通信传输设备论文,光纤通信技术,传输,发展方向

  一、前言

  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领域相当广泛,在公用通信网中的表现人人皆知,而又在有线电视、铁路通信、军用通信等也有所发挥,很多新的领域对其使用价值也在相继开拓中。与发达的国家相对,我国现在的光纤通信技术在应用中依然存在着差距,还需要大家努力研究与探索,所以如何加强应用与研究光纤通信新技术是当前国内通信领域中的重点发展目标。

  相关阅读:怎么给《气象学报》杂志投稿?


热门问题解答

回到顶部